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经济灾难根子在「社会契约」不可持续
 
梁京
 
【人民报消息】2023年最重大的全球事件之一,就是中国经济一蹶不振。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灾难未来会如何演变?是所有财经和时政评论家们都不得不说几句的话题。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麻烦会不会发展成为一场影响到所有人的灾难?我的观察是,由于北京当局不断加大对「唱衰经济」的言论管制,越知道内情的人,就越不敢说话,这就大大增加了从远处看中国经济的人的话语权。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有人断言中国不会内爆,并大量引用局外人的言论来支持这判断。 局外人倾向于认为,中国经济放缓是一种势所必然的趋势,因为如此庞大的经济体,根本不可能持续高速增长,发生债务危机乃至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危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已经带动了第三世界经济的长期扩张,这也就意味著,即使中国经济问题比想像的严重,也不至于对整个世界带来太大拖累,反过来,第三世界经济的扩张,会有助于中国经济走出困境。 这个逻辑是否成立呢?如果你仅仅看经济数据,特别是仅仅看中国官方乐意公布的经济数据,似乎是可以自圆其说的。但问题是,为什么北京当局自己对国人「看空」中国经济要如此紧张呢?他们究竟怕什么呢?如果你对比一下,那些得益于中国经济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安排与中国的差距,对比一下这些国家法治水平与中国的差距,就不难发现,北京当局怕的不仅仅是经济减速或衰退,而是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司法体系,难以支持中国经济度过难关。 事实上,越南以及东南亚国家能如此迅速地承接从中国逃离出来的资本和供应链,不仅是因为地利和劳动成本低,也因为这些地方的社会总体上比中国安定。用一句学术性的语言来概括,这些国家的「社会契约」,已经基本完成了向现代国家的转型,也就是说,国民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后代的基本权利,有了比较可靠的保障。而这个问题,恰恰是中国的致命伤。 由此提出的几个问题就是,第一,为什么习近平的前任没有抓住时机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习近平当权十年也不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习近平还有没有机会利用这次经济危机解决这个问题?第三,如果这些问题拖下去,会不会引发中国「内爆」?我相信,那些预测中国经济会过大关的外国人,显然无意面对这些难题。但那些自以为能读懂中国也读懂世界大势的人,也无视这些难题,著实让人有些费解。 应该说,经历了「共产革命」和苏俄式的「社会主义」实验的国家,其社会契约与传统社会的断裂都比较严重,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型就有了特殊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把西方分析资本主义体系的那一套框用来分析这些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经济,局限是非常大的。在这一点上,你不能不承认,习近平早就有强烈的直觉,也就是「中国搞不了西方那一套」。问题是,习近平究竟要搞的是哪一套?现在谁也不知道,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才是中国的问题之所在。 普通中国人多不知「社会契约」这个词,但他们懂得,老大难的「户籍」问题并没解决,他们的子女未来的权利也没有保障。△(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2/20/7946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