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年11月9日發表
人氣:116,464 分享:
|
|
博明示警:習近平對發動戰爭過度樂觀 |
|
【人民報消息】 臺灣面對中共軍事威脅,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認爲,戰爭往往肇因於侵略者的過度樂觀,臺灣應與民主陣營結盟共同防禦,削弱中共對臺發動戰爭的自信,可減低臺海危機。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11月8日舉行“2023臺北安全對話”(2023 Taipei Security Dialogue)。蔡英文總統強調,日益升高的“灰色地帶”活動嚴重破壞印太區域的穩定,包括在南海和東海的海上恫嚇。臺灣防空識別區遭到頻繁的侵擾,周邊有大規模軍事演習,面對經濟脅迫和持續的網路攻擊。臺灣堅守對民主的承諾,已證明是安全可靠的夥伴。全世界的民主制度正面臨此世代最大的考驗,需要齊心協力遏止冒險主義和侵略行爲,以確保和平的未來,以及彼此共享價值的延續。
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透過視訊強調,展現戰鬥決心能夠讓嚇阻化爲真實,這絕對比武器、戰艦“便宜”,臺灣應該和美日澳等民主盟友強化合作,以集體力量削弱習近平對發動戰爭的自信、降低他併吞臺灣的意圖。
博明在“俄烏戰爭對兩岸關係的啓示”專題演講中分析,要聽獨裁者講了什麼。習近平提他的“中國夢”是必須完成統一,他已經表示,不希望看到臺灣問題代代相傳。
博明提到,上個月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突擊,北京提供外交掩護,哈馬斯資深領導人還提到,中共若想征服臺灣可從中獲得靈感。中共正進行二戰以後最大規模軍事建設。
博明還說:“事實上習近平明確表示,‘混亂’是當今世界的主要特徵,而這一趨勢很可能會繼續下去。他認爲混亂非常有用,他說這一趨勢對中(共)國有利,機會勝過風險。他對戰爭的有效性和戰爭可能很快結束,有了過分的樂觀情緒。”
博明強調,歷史上,戰爭往往不是肇因於憤怒或誤判,而是侵略者的過度樂觀。
博明建言,嚇阻的成本遠比戰爭低,臺灣應該着重“拒止嚇阻”而非“懲罰嚇阻”,因爲,獨裁者並不在乎懲罰對於其經濟的傷害以及人民的犧牲。
博明說:從韓戰、越戰、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獨裁者過度樂觀認爲會很快結束,顯示戰爭就在不遠處,也顯示嚇阻能力失敗。“拜登曾經在四個場合回應臺灣若遭攻擊美國會採取措施,現在問題是北京是在吹牛?還是真的會做?在俄烏戰爭及以哈衝突後,拜登確實採取行動。”
日本在"臺灣有事"上的角色成爲話題
與會者問及如何嚇阻中共進攻?博明認爲,日本擁有上百架F-35空軍機隊,另有海軍艦隊等龐大軍力,日本應更明示他們願意一起出兵對抗中共進攻。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松田康博提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九成日本人擔心中共入侵。另有約四成臺灣人相信日本將協防颱灣。
松田康博分析,日本發佈國防三戰略後,所謂“臺灣有事、日本有事”將如何運作?可細分三種可能情境。一是“重要影響(important influence)”,即日本週邊發生狀況,包括臺灣的和平安全遭受衝擊,日本將提供彈藥與燃料等非作戰的支持。
二是“生存危機(existential crisis)”,意指日本並沒有遭受直接攻擊,但生存陷入危險,例如,美國在日本的軍事部署受到攻擊,日本可行使有限自衛權,反擊攻擊美國的國家。第三種情境是“武裝襲擊(armed attack)”,也就是如果日本受到直接攻擊,將直接行使領土自衛權進行必要反擊。
松田康博表示,在所有情境下,日本都必須假設自己會受到攻擊,這正是所謂的“臺灣有事,日本有事”的內涵,因此必須積極防範“臺灣有事”,但日本沒有任何法律授權臺海戰爭時必須協防颱灣,因此,日本在臺灣遭受中共攻擊時,協防颱灣的機率幾乎爲零,可是這並不意味着日本沒有角色。
松田康博認爲,一旦臺海發生戰爭,周邊恐將成爲戰場。日本將與美國共同支援主要戰場。日本雖然只能支援或保衛美軍,但美國和臺灣、美國和日本可能制定各自的作戰計劃,且各自強化各自的國防,這正是嚇阻的效果。
與會的臺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表示:“牽涉到東亞有事的話,日本的能力當然扮演一個很樞紐性的角色,光憑美國單一的力量不夠。日本五年之內計劃加強國防預算,但美國也要多做一些比較有意義的事,比方投入更多政治承諾,更多軍事行動,不能光靠區域國家。作爲領導的國家還是要多做一些,不能在那邊指望日本。”
李喜明指出,博明所說正是他長期提倡臺灣的勝算就在不對稱作戰的概念。“制裁式的嚇阻,你面對另一核子大國用這方法,他可以相互毀滅,效果會比較差。博明提的拒止式嚇阻,意思是你不要來打我,你如果來打我,你損失會很慘重,這顯然要務實有效得多。”
臺北安全對話 與會者聚焦結盟共同防衛至爲關鍵
美國前副國防部長佛洛諾伊(Michele Flournoy)透過視訊也指出,面對中共的威脅 ,應加強五個面向,包括加強對中共的嚇阻、強化民主國家之間的合作與聯盟、針對中共的經濟脅迫發展集體的因應方案、持續推動創新維持科技與經濟競爭力,以及重啓與中共的對話。
佛洛諾伊也強調“結盟”比單一國家在外交上反對更具關鍵性,迫使習近平認清動用武力成本太大並且不值得。她提到,習近平可能出席在美國舉行的APEC會議,與拜登見面,相信拜習會希望降低緊張、穩定關係、增進對話。
英國皇家聯合三軍國防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沃特林(Jack Watling)示警,在科技戰爭時代,臺灣復雜的地形已不具絕對的優勢,應強化海洋拒止,發展智慧水雷、水下載具、電戰等能力。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所長沈明室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提到,日前他受邀夏威夷參加美國印太會議,與會者已開始傾向將把包含心理戰、認知戰的“IO”(資訊作戰,Information Operation)概念調整爲“OIE”(資訊環境下作戰,Operation i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沈明室說:“你怎麼樣把資訊科技融入武器系統,或是在資訊環境裏,你可能會遇到什麼難題跟困難,你如何透過整合的方式或資訊運用的方式,克服這些困難或利用這些優勢,讓你在作戰時得到更多的利益。”△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1/9/78596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11/9) |
-
反擊北戴河逼宮 習賜死李克強 逼元老交財產(圖) (202,406次) 2023/11/7
-
蔡奇匯報李克強治喪工作 習給三點指示 (179,411次) 2023/11/3
-
習威逼元老交出財產 只有兩家未交 (176,723次) 2023/11/6
-
驚爆內幕:去世前一天曾全面體檢 李克強死因疑雲難散 (173,075次) 2023/11/7
-
李克強去世後 習近平心情沉重 步伐錯亂 (169,392次) 2023/10/30
-
傳中共多名高官涉李克強之死迷案(圖) (166,470次) 2023/11/2
-
李克強之死是「陽謀」(圖) (165,861次) 2023/11/9
-
李克強突然去世 網友震驚 感覺風雨欲來 (162,246次) 2023/10/27
-
李克強之死七大疑點 習跳進黃河洗不清 (159,501次) 2023/10/31
-
當年毛讓周先去,如今習讓李早走?李克強治喪兩大異常 (158,831次) 2023/10/31
-
李克強遭習嫉恨的8件事 (158,353次) 2023/11/7
-
周恩來朱德毛澤東是怎麼死的? (158,178次) 2023/11/10
-
習近平在北戴河遭斥責 日經:李克強給三元老出主意(圖) (156,549次) 2023/11/3
-
消息人士:李克強被「賜死」 習打擊妄議(圖) (156,312次) 2023/11/7
-
矛頭直指習近平 劉源撰文反對個人專斷 (156,220次) 2023/11/8
-
想當世界領袖?習近平幕後指揮四場戰爭 (154,672次) 2023/10/25
-
李克強真實死因是什麼?(圖) (152,946次) 2023/11/2
-
習全家錯愛毛澤東的原因 (152,837次) 2023/11/7
-
鄧小平與他的小女兒(圖) (151,866次) 2023/10/24
-
夜話中南海:在「注水博士」習近平眼中,真才實學是李克強的原罪 (151,562次) 2023/11/7
-
習近平告別李克強遺體 與李夫人握手場面很尷尬 (149,231次) 2023/11/3
-
李克強委曲求全窩囊死(圖) (147,903次) 2023/11/7
-
中共黨內發出不同的聲音 財新社論呼籲改革 (147,710次) 2023/11/7
-
第三代核心江澤民也得巴結她 (146,555次) 2023/11/4
-
李克強猝逝 死因蹊蹺 或涉高層博弈(視頻) (143,438次) 2023/11/1
-
越來越多中共高官及企業家離奇死亡 (143,087次) 2023/11/6
-
中共特務治國 揭祕習管轄暗殺部門名人命案不少 (142,489次) 2023/11/5
-
五十五歲前大使病亡 涉中共國企盜取黃金案 (142,223次) 2023/11/4
-
秦剛案有新消息了?中紀委發文炮轟外交系統失控 (142,174次) 2023/11/4
-
趙蘭健爆李克強被上海武警總司令毒殺 (141,518次) 2023/11/1
-
分析:反擊中共必須猛烈 而不是對等 (141,073次) 2023/11/5
-
習近平設專職暗殺部門 李克強死因難明 (138,559次) 2023/11/2
-
上海東郊賓館內幕:讓怎麼死就怎麼死 (137,013次) 2023/10/30
-
悼念李克強 統治者的愚蠢和蠻橫可激發起革命 (136,969次) 2023/11/3
-
除夕=除習?習近平的心病(視頻)
(136,864次) 2023/11/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