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一帶一路10年 回頭一看只剩中共自己在飛
 
【人民報消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推出「一帶一路」倡議十週年,台灣觀察家指出,「一帶一路」效果極為有限,包括欲轉型為「規則制定者」成果有限,欲打造以中國為首的「新雁行體系「完全失敗,對國內省分和參與國家的經濟成長毫無幫助,海外投資人不買單,「人民幣國際化」亦停留在自吹自擂。 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國舉行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之際,台灣智庫國策研究院週四(10月19日)於台北舉辦「中國帶路戰略十年總檢討」座談會,從經濟效益、地緣政治、中國國內影響等層面檢視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成效。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在會中表示,中國一帶一路的三大經濟戰略目的成效均極為有限。首先,雖然召開許多會議、發表大量聲明,但這與中國成為「規則制定者」仍有一大段距離。第二,不同於日本發展出雁行體系,中國帶著技術和人力到當地,沒有錢要和中國銀行借,利潤和就業機會屬於中國,留給對方的反而是債務較多,“一陣子之後大家慢慢退出,中國這個雁行,飛了半天回頭一看,只剩自己在飛」。 李鎮宇也分析,中國2013年聲稱最能受惠於此政策的省分是福建、新疆和沿海五省份,但除了福建省經濟排名從中國11名前進到第8名,其他省分變化不大。對外而言,參與帶路的64國這十年經濟成長率2.31% ,核心25國經濟成長率2.39%,而不包含中國的全世界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是2.42% 。由數字而言,完全看不出來一帶一路對經濟拉抬有任何幫助。 李鎮宇也提到,2017年推出的一帶一路ETF指數基金(KraneShares MSCI),到現在總共跌了18.6%,顯見投資人也不買單。「人民幣國際化」也因人民幣非自由流動貨幣而效果有限,「很多人左手拿人民幣,右手就換成美金」。 台灣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則說,北京慶祝「一帶一路」十週年,但中國經濟成長遲緩,中國對海外投資的資金自2018 年以來持續枯竭,對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關注不如以往,意大利計劃退出,今年歐盟國家只有匈牙利出席高峰論壇。相較而言,美日澳推出藍點網路(Blue Dot Network),美國串聯G7的集體計畫「全球基礎設施暨投資夥伴關係」(PGII)才要開始落實。美國近期也推動「羅比托走廊」(Lobito Corridor)鐵路計畫以及「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等進展。 長期研究中國政治的台灣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質疑,一帶一路固然有部分成果,至今第三世界國家也多歡迎,但中國的具體收穫卻如同一團迷霧。因為一帶一路在公開資料上缺乏完整的統計與分析,政策目標與遊離多變,使一帶一路的績效莫衷一是。 董立文批評,當中國的經濟與社會有嚴重問題,中國卻在一帶一路政策績效上大打數字迷糊仗,為什麼不照顧人民發展與福利,而要全球大撒幣? 台北醫科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張國城分析,一帶一路帶有「內外開放」的重要內涵。與其說是對外政策,不如說是發展西部區域這個中國的“內太空”,對其而言績效評估不能純粹算“外交帳”或“經濟帳”。張國城也提到,一帶一路開通俄羅斯和中國的天然氣管道,是重要的政治成就,也對中國迴避海路風險,保障能源輸入安全,有一定助益。△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0/20/7825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