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一言而興邦 一言而喪邦(圖)
 
唐風
 
「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出自《論語》子路篇。

【人民報消息】「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出自《論語》子路篇。 魯定公問孔子:「一句話就可以使國家興旺,有這樣的話嗎?」 孔子回答:「話不可以這樣說啊。不過,人們說『做國君很艱難,做臣下也不易。』如果真能知道做國君的艱難,不就近於一句話可以使國家興旺了嗎?」 魯定公又問:「一句話就可以使國家滅亡,有這樣的話嗎?」 孔子回答:「話不可以這樣說啊。不過,人們說『我做國君沒有別的快樂,只是我說什麼話都沒有人敢違抗我。』如果說的話正確而沒有人違抗,不也很好嗎?如果說的話不正確而沒有人違抗,不就近於一句話可以使國家滅亡了嗎?」 孔子認爲,如果君主知道「爲君難」,出言必會謹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知道「爲臣不易」,就會禮遇臣下,廣開言路,虛懷納諫,而不會暴戾恣睢。這樣,君臣同心,國家有治,就等於「一言興邦」。 反之,如果君主剛愎自用,獨裁專制,那麼如果這個君主說得對倒也罷了;如果說得不對,沒人敢提出反對意見,臣子投其所好,阿諛奉迎,直臣進諫則忠言逆耳,最終就要自食惡果。這樣,就等於「一言喪邦」,也就是決策者的言行關係到國家興亡,不可不慎。 一言而喪邦 隋煬帝楊廣是歷史上經常被後人引爲殷鑑的亡國暴君之一,他同商紂王頗有雷同,天資過人,絕非昏庸之輩。但是他恃才矜己,傲慢自大,從不聽人勸諫,短短十四年就斷送了文帝克勤克儉、勵精圖治開創的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的河山基業。 隋煬帝曾經公開對虞世南說:「我生性不喜人勸諫。如果是達官,還想進諫以求官,我更不能饒他。如果卑賤士人,我還可以饒他,但絕不讓他出人頭地。你記住吧!」甚至還說:「有諫我者,當時不殺,後必殺之。」 隋煬帝即位不久,倚仗他父親節儉勤政創下的基業,大興土木,賞賜無度,追求享樂,四處遊玩。一些忠直大臣都擔心這樣下去將不利於隋朝的長治久安,紛紛勸諫或議論,但卻都遭到隋煬帝的誅殺。 大業三年, 煬帝下詔收集北齊、北周故樂人及天下散樂。太常卿高穎勸諫說:「此樂久廢,現在要徵集,恐怕那些沒有見識的人會放棄原來的正宗而追逐這些末流,相互教習傳播開來。」煬帝聽了很不高興。 爲了向突厥的啓民可汗炫耀富有,煬帝令人制造大帳,可容納數千人,在帳內設宴款待啓民可汗及其部落人衆,又賞賜啓民可汗帛二十萬段。煬帝還下詔徵發丁男百餘萬修築長城,尚書左僕射蘇威直言勸諫,煬帝不聽。高穎、賀若弼、宇文弼等人都極力勸諫,隋煬帝非但不反省自己,反而扣上誹謗朝政的罪名,把他們全部處死。 大業十二年,隋煬帝的暴政已激起天怒人怨,農民起義的烈火在四處燃燒,可是竟無人敢向煬帝講真話。宰相蘇威不願意說假話,在煬帝問起「盜賊」情況時,蘇威就將身體隱藏在廊柱後面,不敢讓煬帝看到。 一次,煬帝特地把蘇威叫到跟前來問,他只好回答:「我不主管這些,不清楚有多少,只擔心賊衆離我們越來越近。」 煬帝問他是什麼意思,蘇威說:「他日賊佔據長白山,現在已近在汜水。」煬帝聽了很不高興,後來找茬將蘇威削職爲民。 在這種形勢下,煬帝還打算從洛陽到江都去遊玩。右侯衛大將軍趙才勸諫說:「如今百姓疲勞,府藏空竭,盜賊蜂起,禁令不行,希望陛下回京城,安定黎民百姓。」煬帝勃然大怒,將趙才逮捕下獄。 建節尉任宗是個小官,上書極諫,當天煬帝就在朝堂將他上杖殺。奉信郎崔民像也是一個小官,在建國門上表勸諫,煬帝怒,先卸了他的下巴,然後殺掉。 煬帝一行走到汜水,奉信郎王愛仁又上表請示還京城長安,煬帝殺掉他後繼續前走。到了梁郡,郡上有人攔住車駕上書說:「陛下若是去了江都,天下就不再是陛下所有了。」煬帝又將來人殺掉。 當時大官不敢勸諫,小官被殺,又讓無官的百姓來諫。而隋煬帝則是來一個殺一個,毫不手軟。 大臣虞世基知道他「惡聞」農民起義的消息,看到這方面的報告便「仰損表狀,不以實聞」。東都的越王楊侗被瓦崗軍攻得招架不住,派元善達到江都向煬帝告急,求援,反而被認爲是誑騙聖上。 有個宮女向煬帝報告:「外聞人人慾反。」煬帝將她殺死。宿衛的禁軍士兵有時也偶爾談起這方面的情況,蕭皇后明知是真情,也不得不說:「天下事一朝至此,勢已然,無可救也。何用言之,徒令帝憂煩耳。」從此就再無人提及這方面的事情了。 不久,宇文化及等人發動政變,將隋煬帝勒死在江都宮中,隋朝隨之滅亡。但煬帝至死也沒有反思己過,當反叛他的親信馬文舉等要殺他時,他還問:「我有何罪,該當如此?」 馬文舉說:「你置宗廟於不顧,輕動干戈,遊玩不息,窮奢極侈,荒淫無度,專任奸邪,拒聽忠言。使得丁壯死在戰場,女弱填入溝壑,萬民失業,變亂四起,你還能說沒有罪嗎?」 一言而興邦 唐高祖李淵認爲「周,隋之季,忠臣結舌,一言喪邦,諒足深誡。」 唐太宗更加深以隋煬帝拒諫飾非爲鑑,他曾經對大臣說:「我讀《隋煬帝集》,文辭深奧博大,隋煬帝也知道讚揚堯舜批評桀紂,爲什麼做事卻不是這樣呢!」 魏徵回答:「自古以來,人君爲難,只因爲出言即成善惡。如果人君出言後能聽一聽臣下對自己過錯的勸諫,國家就會興盛;若出言後只想讓人服從,國家就會滅亡。古人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所以即使是聖人,也應該謙虛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樣,智慧的人會獻出自己的謀略,勇敢的人會竭盡全力。隋煬帝仰仗自己有才,十分驕橫和自以爲是,說的是堯舜的話,做的卻是桀紂的事,還不自覺,最後導致滅亡。」 唐太宗說:「這些事情過去沒有多久,我們得記住其中的教訓。」 爲了了解施政的得失,及時改過遷善,唐太宗鼓勵臣下進諫,擴大諫官職權,要求凡詔令不妥須當奏明,不得阿從。比如喜歡直諫的魏徵,雖然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屬,但唐太宗卻不計前嫌,任他爲諫官,允許直接詢問政事得失,而且愛護備至。 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太宗均虛心納諫、擇善而從。孫伏伽、戴冑、魏徵、王珪、褚遂良、馬周、張玄素等都因爲敢於直諫而被嘉獎賞賜或者委以重任。 唐太宗以人爲鏡,匡正自身言行的坦蕩胸懷,羣臣不避逆鱗直言敢諫,無疑是貞觀之治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2/4/75537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2/4)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