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年4月22日發表
人氣:56,497 分享:
|
|
10萬英畝土地的家庭牧場 150年來堅持傳統(圖) |
|
【人民報消息】一個位於美國愛達荷州的牧場主家庭有六個孩子。當他們成長到9歲時,就變成了真正的牛仔。
曾曾曾祖父弗蘭克.卡爾.赫爾曼.貝德克(Frank Carl Herman Bedke)於1878年創建了這個牧場,現在孩子們的父親瑞安.貝德克(Ryan Bedke)是第五代牧場主,他正在努力以傳統方式繼續經營牧場。
39歲的貝德克與妻子傑奎(Jacquie)和六個孩子住在愛達荷州南部。這個巨大的牧場大約佔地10萬英畝,屬於貝德克的父親、叔叔和堂兄。
「牧場屬於我的家族」,貝德克告訴大紀元,在如今這個時代保持營運並不容易。
「投入成本要高得多,而且隨着所有通貨膨脹的發生,投入成本繼續上升。一切都更貴了。」貝德克補充道,「太糟糕了,沒有更多的家庭牧場能夠做到這一點。牧場生活是組建家庭的好方法,養育孩子的好方法,也是好的生活方式。」
讓孩子參與工作
貝德克說,擁有如此巨大的牧場——這是公共和私人土地的混合體——肉牛羣有足夠的空間漫遊。從春天開始,他們會把奶牛趕到山谷中,讓牛羣整個夏天在不同的牧場自由漫遊吃草。
「我們不必待在那裏看管奶牛」,貝德克說,「牠們自給自足。牠們會四處走動吃草,而我們只需要在夏天將牠們轉移幾次,轉移到相鄰的牧場,這樣牠們就總是有新鮮的飼料。」
貝德克面對的挑戰之一是,初秋,當需要圍捕牛羣並將牠們帶回家過冬時,奶牛往往不願意老老實實服從,因爲牠們喜歡獨立。收圍整個山谷內的牛需要幾天時間,然後再穿越數萬英畝的土地。
此時,這對夫婦的孩子——五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年齡從1歲到12歲不等——喜歡陪着他們的父親,並幫助收攏牛羣。父親會至少讓一兩個孩子騎在馬上,帶着他們一起去。
「他們會像我們其他人一樣花一天時間騎在馬上收牛和趕牛」,他說,「孩子們花時間和他們的父親在一起是件好事。」
「我總是試圖給他們一些可做的事情。這很有幫助,他們長大後會覺得自己是牧場的一部份,在行動中發揮作用。我通常不會在他們八九歲之前帶他們出去度過漫長的日子。有時,我會帶年幼的孩子去短途郊遊。」
由於進入牧場意味着駕駛拉着拖車的皮卡行駛相當長的距離,而且車內空間有限,因此貝德克不能同時帶上很多孩子。所以他會在一天結束時回家看望家人,第二天帶另外幾個孩子。
將食品帶給客戶
貝德克還通過社交媒體推廣他們的家族企業,出售吃草和穀物飼料長大的牛製成的乾式熟成肉。貝德克堅信人們渴望更多地與食物和農民直接建立聯繫,與牧場主直接建立聯繫,他們不想面對雜貨店無名無姓的出納員。貝德克的努力得到了非常積極的響應。
貝德克說,爲了保持生存能力,每一代人都需要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當人們想知道更多關於他們的食物來自哪裏時,貝德克認爲現在是開始直售並開放整個養牛過程的好時機。
「這就是爲什麼我們開始了自己的牛肉業務,直接向消費者銷售,而且整個過程都是透明的」,他說,「我們創建了我們的業務頁面,品牌牛肉。在網上我們更深入地展示了牛肉是如何生產的。我們還列出了烹飪方法和很多食譜。」
尊重家族傳統
這位身材魁梧的牧場主曾經是企業界的一員。他曾在不同城市營業的一家住宅安防系統公司擔任了五年的銷售員和銷售經理。貝德克的父母希望他接受教育,他獲得了金融學士學位。
雖然他並沒有考慮將銷售作爲他的長期職業生涯,但起初,他也不確定自己是否想回到牧場。但是結婚並且爲人父母以後,這對年輕夫婦回到農村生活,因爲在那裏他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貝德克是五個孩子中的老大,他說他的大家庭已經以這種方式生活了140多年,他的祖先們有一個共同的意圖,即保持財產完整而不是分割財產。
「我的家人認識到……因爲我們希望保持它完好無損,並希望能夠傳遞它」,他說,「在我的家庭中,我們有意識地決定把它傳給一個孩子。就牧場而言,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貝德克說,他所有的孩子都喜歡上學,運動,交朋友,並參與他們的小區活動,教堂活動等等。無論他們長大後是否想成爲牧場主,貝德剋夫婦都會鼓勵他們「去接受某種教育」。
貝德克說,保持傳統生活和工作方式的關鍵是他的祖先傳給他的。
他說:「我的父親和叔叔、祖父、曾祖父和曾曾祖父說,每一代人都必須適應時代,以不同的方式成長,並隨着他們的發展而調整他們的經營方式。」
「到目前爲止,我們的家庭做到了這一點。我想保持下去,爲我的孩子提供一個港灣,並且成爲其中的一部份。」△
(英文大紀元記者Anna Mason/翻譯 趙孜濟)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4/22/75950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1. 四通橋勇士彭立發入選"時代"百大影響力人物(圖)
( 226,893次)
2. 一地雞毛 習近平足球夢碎原因
(182,856次)
3. 商場違約加租 廣州再爆白紙革命(圖)
( 176,086次)
4. 官媒批孔乙己文學 網民編曲遭封殺(圖)
( 176,085次)
5. 編程隨想案二審遇阻 妻赴京遭遣返(圖)
( 176,011次)
6. 昆明房子爛尾 業主維權遭警察抓捕(圖)
( 175,790次)
7. 廣西律師覃永沛煽顛一審 判囚5年(圖)
( 175,770次)
8. 鐵鏈女案宣判 前媒體人再發12質疑(圖)
( 175,715次)
9. 李莊律師揭河北公安酷刑逼供細節(圖)
( 175,701次)
10. 河南村鎮銀行儲戶拉橫幅 追討存款(圖)
( 175,321次)
11. 各地房價大跌 深圳業主要求退房(圖)
( 175,224次)
12. 德國外長訪華 多位維權律師遭軟禁(圖)
( 175,190次)
13. 白紙運動參與者曹芷馨等4人獲釋(圖)
( 174,928次)
14. 瀋陽城建學院虛假招生 學生維權被威脅(圖)
( 174,607次)
15. 因揭武漢疫情被囚 方斌月底將出獄(圖)
( 174,382次)
16. 阮曉寰被祕密審判 家屬爭取自聘外地律師(圖)
( 174,356次)
17. 許志永丁家喜分別遭重判14年和12年(圖)
( 174,087次)
18. 胡春華的恐懼和屈辱
(151,658次)
19. 科技公司執行長癌症晚期 奇蹟重生(圖)
( 138,735次)
20. 美國費城大學校園放映《沉默呼聲》 觀衆震撼
( 138,388次)
21. 《長春》臺灣上映 主流人士推薦「必看」(多圖)
( 137,978次)
22. 親共團體到紐約抗議蔡英文 鬧出大笑話(圖)
( 136,993次)
23. 說說「報應」的複雜性
(134,423次)
24. 美國對中共「海外警察站」亮劍的意義(圖)
( 131,105次)
25. 傅作義投共 堂弟命喪夾邊溝(圖)
( 123,311次)
26. 人體器官移植的真實故事
(121,999次)
27. 半笑話:江被豬了(圖)
( 120,941次)
28. 北京居民樓牆體驚現建築垃圾 體無完膚(圖)
( 119,506次)
29. 中南海奇聞!江澤民大戰羣鷹(圖)
( 119,090次)
30. 外國留學生來華全免費 還給零用錢(多圖/視頻)
( 117,771次)
31. 紐約盜竊案針對老人 在銀行盜換銀行卡(圖)
( 110,884次)
32. 劉亞洲傳判死緩 老幹部或被抄家(圖/視頻)
( 108,130次)
33. 預告:新世紀影視新片《接班人》4/21首播
( 103,739次)
34. 明朝輪迴轉生的故事(圖)
( 88,314次)
35. 不是不報 男子被20年前子彈擊中(圖)
( 88,197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