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年3月21日發表
人氣:55,816 分享:
|
|
每勞蒼生念 不以黃屋尊(圖) |
|
宇祥
|
|
張九齡,唐朝開元年間名相,德才兼備,秉公守則,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
| 【人民報消息】張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唐朝開元年間名相,德才兼備,秉公守則,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
張九齡年幼時即聰敏,十三歲以書拜謁廣州刺史王方慶,王方慶贊其神童、必能致遠。青年時在鄉學教學有方,平日總是衣冠整齊,做事一絲不茍。
張九齡進士及第,其風度文章爲當世之楷模,時人譽爲「九齡風度」或「曲江風度」。其風度不僅在於爲人「耿直溫雅、風儀甚整」(《舊唐書》),更在於其心繫百姓、正義敢言的品格和節操。唐玄宗朝政時,看到張九齡總是風威秀整、直言進諫,以致後來每當有人向他舉薦人才時,他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新唐書》)
開元元年,擔任左拾遺的張九齡上書宰相姚崇,提出「遠諂躁、進純厚」的用人重德的原則,堅持任官以「德望」爲先,反對結黨營私、假權於人、賣官鬻爵等不正風氣。在吏部舉行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的時候,張九齡經常被邀參加對考生等級的評定工作,由於他公平允當,取捨認真,得到朝廷內外的好評。
開元四年,張九齡上書唐玄宗請行郊祀之禮敬天,又言:「乖政之氣,發爲水旱;天道雖遠,其應甚邇。昔東海枉殺孝婦,天旱久之……」上書指出若失德失政,上天就會顯示災異以警告,如表現爲水旱災害等;天道至高,但其報應的卻很近。過去東海錯殺了孝婦,以致天旱很久。一個官吏不明察,一個人受冤而死,天還要昭明她的冤屈。而縣令刺史是與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應該是親近百姓的人。若所用非人,那水旱災禍之由來,豈只是因冤枉一婦人而起呢?
宰相張說很欣賞張九齡的文章,稱他文才出衆,其文「有如輕縑素練」,能「濟時適用」,提拔他爲中書舍人內供奉,後至中書舍人。但張九齡對張說從不隨聲附和,秉公持正,對其一些斷然行事多有勸說。
如張說奉旨籌備封泰山盛典,因封禪之後有進階行賞之事,他在隨行人員中多安排其所親近之人,令張九齡草擬詔書時,張九齡立即勸諫:「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爲先,勞舊次焉。」提醒張說要選那些清流高品之人,提出在詔命未正式公佈之前更改還來得及。張說沒有聽從,事後果然招致怨聲一片,因授爵不公而被罷相貶官。
開元十七年千秋節(唐玄宗生辰慶典),大臣們有的進獻奇珍異寶,更多的按當時風尚皆以寶鏡進獻。唯張九齡進《千秋金鏡錄》五卷,具陳前古興衰經驗及教訓,希望皇帝以人爲鑑,洞察吉凶,指出「以鏡自照見形容,以人自照見吉凶」,淋漓盡致地展示其「彰善懲惡,見義不回」的「曲江風度」。
該書引經據典,內容包括敬天、親賢、遠佞、勤民、修身等十章,以古論今講時弊所在,並指出如何改變應對。提出人們往往重視借鑑明鏡,不重視借鑑歷史,人應以史爲鑑來檢查、反省自己,以存善去惡,成爲至人。唐玄宗對此予以頒詔嘉獎。
開元二十一年,張九齡任職宰相,倡導仁政,推行教化。他在奉和唐玄宗的詩中說「每勞蒼生念,不以黃屋尊。興化俟羣辟,擇賢守列藩。」在爲國家起草的詔書中說「言念蒼生,必必遍於天下」、「以誠告示,其或知歸。何必用威然後致理?先務仁恕寧不懷之?」
張九齡深明教化的特殊社會功能,說「道者衆妙之門,而心者萬事之統」。他提倡少用刑獄,認真依法辦案,不徇私心,其「累歷刑獄之司,無所不察」,又能面決是非,口成案牘,均得其平。設置十道採訪使,掌監察州、縣官吏,舉善懲惡,廣開言路。
張九齡關注民生,保民育人,重視農桑,反對黷武,爲國家起草《籍田制》,從皇帝至朝廷百官都要在春耕季節參加藉田勞動,以「重農桑,輕賦稅」。他自己親自兼任河南開稻田使,在中原地區推廣南方的水稻種植技術,大興農田水利。主持開鑿大庾嶺新路,溝通南北交通且造福後人。因大力發展農業,唐朝在開元末和天寶初,國家財力和百姓福祉達到開國以來的高峯。
張九齡有着鑑人之識,擅於識別忠奸,認爲「國家之敗,由官邪也」。李林甫不學無術,卻又妒賢嫉能,擅於阿諛奉承,欺上瞞下,陷害好人,時人謂之「口蜜腹劍」。李林甫欲任宰相,張九齡上書反對:「宰相關係國家安危,李林甫非社稷之臣,像他這樣寡德少才之人當宰相,我擔心今後國家會因此而遭殃。」後來李林甫果然成爲歷史上有名的奸相。
張九齡在《上封事書》指出選官重德的重要性,認爲凡是輕薄失節的人無論有才與否,一概加以抑制。強調只要是賢能,有「聲實」,就可以越級提拔。
在開元之治中,張九齡推薦任用的賢才有嚴挺之、王維、孟浩然、袁仁敬、皇甫冉、盧象、包融、李泌、周子諒等,這些人都是稱善一時的人物,他們皆以道義相交,光明正大,始終不渝。
如王維在《獻始興公》詩中稱讚張九齡:「所不賣公器,動爲蒼生謀。」稱他身爲宰相,用人唯賢,不結黨營私,對於國家的官爵不徇私出賣;其所作所爲無不以國家利益爲重,無不爲百姓着想。
《新唐書》稱其「議論必極言得失,所推引皆正人」。張九齡多次上書直言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的種種劣跡,遭其排擠和誹謗,被貶爲荊州長史。
在荊州,張九齡寫了《感遇十二首》,詩中有「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稱讚蘭桂的芳潔質量、欣欣向榮的生命力,其美好完全出於自然天性,而並非爲了求得人們的賞識,表達了自己堅守正道、不與奸佞同流合污的決心。
張九齡還寫道「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他謫居之地正是橘之產區,於是借丹橘喻己節操,說丹橘葉茂枝繁、經冬不凋、四季常青,並不是因爲那裏地氣和暖,而是因其自有凌寒傲霜的本性。後人贊張九齡「清節不染於濁流」。
張九齡在《望月懷遠》中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道出盛唐一代賢相坦蕩博大的胸懷,千古流傳。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曲江集》、《資治通鑑》)△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3/21/75761.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更多文章導讀 |
|
|
 |
 |
 |
1. 范冰冰現身奧斯卡紅毯 獲贊「一出場就贏了」(圖)
( 222,222次)
2. 中國人不該只在當牛或當雞之間做選擇
( 202,269次)
3. 胡佳父親病逝 彌留之際兒子曾被帶離北京(圖)
( 197,572次)
4. 精神支柱與精神炸彈(圖)
( 186,823次)
5. 紐約警察頻發親共視頻引關注(圖)
( 185,273次)
6. 3月12日這週日 美加換夏季時間啦
(177,515次)
7. 中共的兩會有什麼看點?
(173,268次)
8. 前中共處級幹部爲何穿過三國邊境逃出中國
( 168,474次)
9. 稅務郵政員工 拉橫幅舉白紙討薪(圖)
( 163,303次)
10. 中共兩會前維穩 重點人羣被穩控(圖)
( 162,661次)
11. 武漢白髮運動秋後算賬 張海遭跨省抓捕(圖)
( 162,486次)
12. 媒體曝胡鑫宇自殺案12大疑點(圖)
( 162,060次)
13. 北京維權律師劉曉原 突然被失聯(圖)
( 161,889次)
14. 王全璋律師一家遭數十人上門滋擾(圖)
( 161,868次)
15. SARS疫情"吹哨人"蔣彥永醫生離世(圖)
( 161,581次)
16. 網曝人臉系統監控社媒 周立波遭禁言(圖)
( 161,431次)
17. 放飛條幅 河南村鎮銀行儲戶維權(圖)
( 161,369次)
18. 註冊公司"柒零玖" 周世鋒遭約談(圖)
( 161,269次)
19. 天降鵝毛雨 浙江台州現奇蹟(圖)
( 154,012次)
20. 三週的奇蹟 九旬白肺老人起死回生(圖)
( 147,753次)
21. 上天的恩賜 撒哈拉沙漠羊上樹(多圖/視頻)
( 133,915次)
22. 俄稱已包圍巴赫穆特 烏克蘭無人機部隊撤離
( 133,219次)
23. 世界「最大賣春島」變身中共海軍基地始末
( 126,800次)
24. 兩個陌生的家庭 26年後變的不可分割(圖)
( 125,928次)
25. 頭號酷吏傅政華 爲何再次電視認罪(圖)
( 121,438次)
26. 中共兩會開幕現四大尷尬(多圖)
( 120,134次)
27. 石家莊一碗麵賣2萬 上海話梅1600元一斤
( 113,465次)
28. 李克強汪洋離場並非是壞事(圖)
( 111,512次)
29. 現代神奇!神仙出山謝聖王
(110,626次)
30. 對「下館子」 的看法(圖)
( 108,741次)
31. 您感覺感覺這小故事裏的內涵
(100,687次)
32. 戰鬥慘烈 烏東前線士兵平均預期壽命四小時
( 93,240次)
33. 曾慶紅的「江西幫」覆滅之回顧
( 86,020次)
34. 掙脫監控 新西蘭中領館出逃員工心路歷程(圖)
( 83,907次)
35. 巴赫穆特拚死戰 烏軍爲何不退(圖)
( 81,533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