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3年1月13日發表
人氣:62,591 分享:
|
|
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圖) |
|
范家子孫不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積德行善」的祖訓,范家的後代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
| 【人民報消息】人的福分與福氣到底從哪裏來呢?我們一起來分享三則傳統文化故事,或許從這些故事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範氏家族興旺八百年
宋朝名相范仲淹出身清寒,年輕時很窮,他決心將來若能出人頭地定要救濟貧苦者。後來他當了宰相,果然把俸祿拿出來購買義田,分給貧窮無田地的人耕作,還給他們提供飯食、衣服,凡是有婚喪嫁娶的還拿錢補貼他們。就這樣他用一人的收入養活三百多家鄉親。
范仲淹有一次在蘇州買了一處住宅,一位風水先生誇獎此屋風水極好,後代必出大官。范仲淹立刻把這個宅子捐出來改作學堂。因爲他想讓蘇州城百姓的子孫都能出人頭地,比起一家獨自享福豈不更好!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範氏家族卻興旺了八百年。范仲淹四個兒子都德才兼備,當了宰相和大官。范家子孫不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積德行善」的祖訓,范家的後代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
幾輩積德行善的陶家
陶澍,湖南安化縣人,是清代受道光皇帝重用的封疆大吏,曾在京城任翰林院編修升監察御史。後在地方擔任過川東兵備道、山西布政使、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撫、江蘇巡撫等職。道光十年,詔加太子少保任兩江總督。陶澍爲官期間,理財辦案、賑災濟民、疏通河運、開拓海運、整頓鹽務、興助教育,既嚴治務實且政績卓越。其在歷史上的聲名近似林則徐。
清代梁恭辰在所編的《北東園筆錄》裏面,記載他閱覽《聞見錄》時所讀到的關於陶澍祖上幾代人積德行善的事蹟,因此感嘆「始知其積累之厚,不可不詳載之以勸後人雲」。
《北東園筆錄》中提到陶澍的太高祖伯含公積累過許多陰德。明朝時,鄉里自衛很嚴,有人抓住盜匪欲將其淹死,正遇上陶澍的太高祖伯含公經過。賊哀求:「公救我,我誓不復爲賊。」伯含公爲了給衆人有個交待,也擔心賊將來不能自食其力又復做賊,就贈給賊一條小船以作爲養家餬口的資本。伯含公一生施捨過八條小船以幫助別人,他幫助的人都改過向善。伯含公出門常帶一小筐,撿拾碎磁瓦礫以方便行路之人。
陶澍的曾祖文衡公也是一位有道德的長者,曾經有人趁着雪夜入他家裏盜米,他跟隨雪跡腳印走到賊家門前,發現賊是所認識的人,心裏體諒賊家的貧苦,默默地回到自己家裏,始終不提此事。三十年後,文衡公的夫人偶然對子孫講起這件事,但還是隱去了盜米人的姓名,不令人知道。有一次陶家的鄰里發生火災,文衡公的夫人以倉內所存的糧食救濟遭火災者。
陶澍的祖父寅亮公性情淡泊,少貪慾之心,因爲沒有經營,家道並不富裕。一天,寅亮公偶然走到江邊撿到錢財,等了一整天,看見一個人慌張跑來,面如土色,低頭在砂礫中尋找,非常悲慼的樣子。寅亮公問他,那人回答:「在外做工幾年沒有回家,家有老母親。今積累幾年錢財回來贍養母親卻全部丟失了,所以悲傷。」問他錢財的數目都能對上,就將錢財交還給其人。
那人非常感激,想分一半給寅亮公,寅亮公說:「我要是想分錢財,就不會等在這裏了。」笑着將那人送走。
福建傳言 無林不開榜
在《了凡四訓》中有一則故事:福建莆田縣林家,他們的長輩中有一位老太太喜歡做善事,常做粉團給窮人吃,只要有人要,從不厭倦。
有一位仙人變作道士,每天向她討六七個粉團,老太太每天都給他,一連三年都是這樣。
道士向她說:「我吃了妳三年的粉團,要怎麼樣報答妳呢?這樣吧,妳家後面有一塊寶地,妳將來死後葬在那裏,後代子孫當官的人數就會像一升芝麻那麼多。」
後來老太太去世,她的兒子依照仙人指定的地點埋葬,葬後第一代就有九人中進士,後來世世代代做大官的人很多。因此,福建有「無林不開榜」的傳言,意思是每次考試發榜,榜上準有林家人。△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13/75439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1/13) |
-
惡俗維基案 被告家屬遭死亡威脅(圖) (194,738次) 2022/12/26
-
甘肅小寶寶術後失明失聰 家屬投訴無門(圖) (191,645次) 2022/12/27
-
2022年中國羣體抗爭事件回顧(圖) (191,204次) 2023/1/1
-
多地上演討薪潮 農民工嘆希望渺茫(圖) (189,472次) 2023/1/8
-
不理煙花禁令 民衆藉助抗議活動維權(圖) (188,566次) 2023/1/6
-
重慶藥廠員工抗議裁員 一度擊退特警(圖) (187,715次) 2023/1/7
-
異議人士促當局釋放公民記者方斌(圖) (186,319次) 2023/1/11
-
趙立堅被「坐冷板凳」 專家揭其調職內幕(圖) (160,027次) 2023/1/12
-
載53人大巴車在重慶側翻 至少3死23傷(圖) (131,368次) 2023/1/13
-
印度傳統祕方拔牙 打開了人眼界(圖) (67,578次) 2023/1/5
-
3歲男孩911死難者轉生 更多具前世記憶的孩子(圖) (64,105次) 2022/12/25
-
死去的丈夫轉生成鸚鵡歸來(圖) (63,856次) 2022/12/29
-
親身經歷"轉世白牛"的故事(圖) (63,757次) 2023/1/12
-
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圖) (63,592次) 2023/1/3
-
清代進士傳奇 一生與愛妻結三世婚緣(圖) (63,533次) 2022/12/26
-
女子欲跳橋輕生 着裝不便的警員果斷展開救援(圖) (63,422次) 2023/1/1
-
出生七年才說話 輪迴轉生爲一人(圖) (63,236次) 2023/1/2
-
古人白頭偕老有什麼祕訣?(圖) (62,928次) 2023/1/14
-
慶祝結婚80週年 美百歲人瑞夫妻分享祕訣(圖) (62,631次) 2023/1/8
-
植物界"美猴王" 讓你大開眼界(圖) (62,607次) 2023/1/3
-
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圖) (62,591次) 2023/1/13
-
8歲體操女孩勵志視頻爆紅 數百萬人觀看(圖) (62,468次) 2023/1/7
-
一位家庭主婦和一張綠松石色野餐桌的故事(圖) (62,396次) 2023/1/6
-
君子和而不流(圖) (62,233次) 2023/1/10
-
多藏厚亡 嗇吝自傷(圖) (62,061次) 2022/12/30
-
袁安秉公爲民 德蔭子孫(圖) (61,971次) 2023/1/7
-
九旬翁深入沙漠送報40年 成紙媒最後守護者(圖) (61,797次) 2023/1/10
-
老爺車變身太陽能動力 鷗翼車門超拉風(圖) (61,733次) 2023/1/9
-
斯里蘭卡僧侶轉生到天主教家庭(圖) (61,732次) 2023/1/4
-
清正無私 仁厚愛民的黃霸(圖) (61,685次) 2023/1/9
-
穿越紀實 18世紀馬車伕跌入20世紀火車(圖) (61,432次) 2023/1/10
-
救人延壽 行善轉運(圖) (61,419次) 2023/1/6
-
緬甸男童記得前世是母親的密友(圖) (61,064次) 2023/1/9
-
舅舅轉生成外甥 佛教徒此生再當和尚(圖) (61,004次) 2023/1/3
-
昧心欺詐 損福折壽(圖) (60,972次) 2023/1/11
|
|
 |
 |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