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流傳千古的玄妙對答(圖)
 
四仙(拾得、寒山、李鐵柺、劉海蟾)拱壽圖。

【人民報消息】忍,並不容易做到,但是當遭遇人生的挫折和受到侮辱屈辱的時候,在得失榮辱面前淡定從容、寬忍大度的理智應對,往往事情會出現轉機,開闢另一番景象。 李忱隱忍知退 成就「大中之治」 唐宣宗李忱即位之前,貴爲王公的他卻不得不離京出走。公元820年二月,李恆(李忱之兄)被宦官扶上皇位,是爲唐穆宗。四年後穆宗病逝,其子敬宗李湛接任,但他只活到十八歲,駕崩後由其弟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相繼接任。 在這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裏,三朝皇叔李忱爲人低調,不事張揚,但光王的特殊身份還是讓他逃避不了被侄兒們猜忌、排擠的命運。 公元841年,唐武宗登基時,李忱爲避禍,便「尋請爲僧,行遊江表間」,遠離是非之地。在這期間,他大智若愚、言行謹慎、不露端倪。 公元846年,忍辱負重的李忱終於再次回到宮中,登基爲帝,成爲歷史上頗有作爲的皇帝。流落民間的非人待遇,使得李忱深知百姓疾苦,他恭謹節儉,惠愛民物,用法無私,從諫如流。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詠唐宣宗,稱其爲「小太宗」。 李忱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喜讀《貞觀政要》,整頓吏治。李忱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爲座右銘。 李忱在位時期是唐朝後期一段安定繁榮的時期,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爲「大中之治」。 高僧流傳千古的玄妙對答 唐代的寒山與拾得兩位大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詩僧,後被人傳說成「和合二仙」。 寒山、拾得所著的《忍耐歌》廣爲流傳,歷經千年而不衰。其中絕妙的問答蘊含面對是非的深刻處世之道,因此雖經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膾炙人口。 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之乎?」 拾得雲:「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譯文大意,寒山問拾得:「如果世間有人無端地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厭惡我、欺騙我,我要怎麼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你不妨忍着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忍耐歌》中還有這樣的詩句:「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它自幹了,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 今日寒山、拾得的蹤跡早已無處可尋,但《忍耐歌》卻被世人千古傳誦,流傳甚廣。△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11/13/7518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