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審案的大理寺卿生病 獄囚竟齋戒祈禱盼他康復(圖)
 
周曉輝
 
張文瓘生病,獄中的很多囚犯聽說後,紛紛齋戒祈禱,希望他能早日康復,繼續處理刑獄。

【人民報消息】張文瓘,字稚圭,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縣)人。他幼年喪父,侍母至孝,對待兄長十分友愛,因此在當地小有名氣。貞觀年間,他通過明經及第,此後歷任幷州參軍、水部員外郎、雲陽縣令、中書舍人,遷中書侍郎、參知政事、大理卿等,累遷侍中。 他爲官清正,敢於直言。同僚們都很敬重他。張文瓘任幷州參軍時,開國功臣李績任幷州長史。李績認爲張文瓘之才堪比管仲、蕭何,並說「我不如他」。後來,李績入朝,張文瓘和兩位同僚爲他餞行。李績分贈給兩位同僚佩刀、玉帶,而什麼東西也沒送給張文瓘。張文瓘覺得奇怪,便向李績請教原因。 李績解釋道:「某人生性優柔寡斷,我贈他佩刀,是希望他能果斷;某人放蕩不羈,我贈他玉帶,是希望他能自我約束;你沒有什麼做得不好的,我哪裏還需要贈什麼東西給你呢?」 入朝後,李績極力向皇帝推薦張文瓘這個能人,張文瓘得以升遷。 勸諫高宗 在張文瓘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宰相)時,唐高宗修建新宮室,又爲征討四夷,在官廄養了一萬多匹馬,花費巨大,國庫日漸空虛。張文瓘進諫道:「君王養育子民,應該讓百姓安樂,這樣才能得到富裕安康;使百姓勞苦,百姓就會怨恨,甚至反叛……隋朝殷鑑不遠,我們不能不省察。」 唐高宗認爲張文瓘說得對,遂下令裁減官馬數千匹,還賞賜錦緞給張文瓘。 公正審理案件 咸亨三年,張文瓘兼任太子左庶子,後改任大理寺卿,但仍保留宰相職權。他任大理寺卿不過十天,就裁決疑難案件四百多件,而且判決無不公平合理,就連被判有罪之人都毫無怨言。 一天,張文瓘生病,獄中的很多囚犯聽說後,紛紛齋戒祈禱,希望他能早日康復,繼續處理刑獄。當時的人們都稱讚他執法公平寬仁,堪比太宗時清廉正直的大理寺卿戴胄。 上元二年,張文瓘升任侍中,兼太子賓客(古代官職)。聽說他將調離大理寺,獄中的囚犯都流淚哭泣。張文瓘竟然如此得人心。 深得皇帝信任 在任侍中期間,嚴肅剛直的張文瓘格外受到唐高宗信任。有時他因爲生病沒有上朝,如果遇到重大事情,高宗一定要問諸宰臣:「和張文瓘商議了沒有?」如果回奏說沒有,高宗就讓他們和張文瓘商議後再說。如果回奏說已經商議過,高宗就馬上准奏。 儀鳳三年,新羅反叛,高宗打算發兵征討。正在家中養病的張文瓘聽說後,抱病進宮進諫道:「近來西部吐蕃犯邊,我軍正屯兵抵禦。新羅雖沒有立即歸順,但軍隊並未犯邊。若東西兩面同時征討,恐怕百姓難以承受。」 唐高宗接受他的諫言,停止征討新羅的計劃。 就在這一年,張文瓘去世,享壽七十三歲。他被追贈幽州都督,諡號爲「懿」。因爲他生前曾爲李弘的東宮屬官,因而陪葬恭陵。 積福得善報 「萬石張家」 能讓獄囚爲之禱疾哭泣的張文瓘,爲人處事公平正直,也因此積下福德,兒孫顯貴。 張文瓘的四個兒子張潛、張沛、張洽、張涉後來都官至三品,一家父子兄弟五人都官至三品,這是不多見的,因而其家被時人稱爲「萬石張家」,並認爲這是張文瓘積德行善所得到的善報。漢代三公別稱「萬石」,後泛指官職高的人。張文瓘的幾個孫子也都很有出息,都入朝爲官。 (參考數據:《大唐新語》、《舊唐書》、《新唐書》)△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1/15/7378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