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年俗吉話 春聯爲什麼叫桃符?(圖)
 
清代前春聯普遍稱桃符。

【人民報消息】爲什麼說桃符能辟邪?桃符怎麼演變成春聯?春聯傳來自何時起?歷代有什麼轉變,說來話也長…… 桃符起源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則起源於桃木。傳說起源很早,古代民間盛傳度朔山的巨大桃樹下,有神荼、鬱壘兩個神人專門緝拿妖魔鬼怪,他們將壞鬼用葦索捆綁起來喂老虎吃。老百姓就用桃木雕刻出想象中神人的樣子,或在桃木上畫像,懸掛於門上,藉以趨吉避凶。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祀典〉「桃梗、葦茭、畫虎」條目之下記載,《黃帝書》:「上古之時,有神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章桃樹,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爲人禍害,神荼與鬱壘縳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兇也。 仙木桃木 神荼 鬱壘 到了魏晉、南朝也承襲這樣的風俗,見梁朝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民俗:造桃板着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按莊周雲,有掛雞於戶,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於旁,百鬼畏之。 從以上的典故記載看來,漢代到魏晉南北朝時代,除夕裝飾桃人、在門戶上掛桃板門神畫、插桃符以驅鬼辟邪已經是普遍的民間風俗。 到了隋唐民間普遍有掛桃符的習俗,因爲桃木被視爲能鎮邪的仙木。據隋唐《藝文類據》集《桃花綬》記載,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今之作桃符着門上,壓邪氣,此仙木也。 桃符爲什麼演變成春聯 唐代韋璜〈贈嫂〉(序雲:阿嫂相疑留詩)詩中,有「桃符」一詞,尋詩中義,還是指辟邪的桃符:赤心用盡爲相知,慮後防前秖定疑。案牘可申生節目,桃符雖聖欲何爲。 桃符爲什麼演變成春聯呢?據說五代時後蜀後主孟昶曾題「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慶新年。流傳到宋代,帶起文人雅士仿效之風,桃符題聯賀年、迎春的風氣漸漸傳播開來。 傳到了北宋,歲俗記文獻《東京夢華錄》記載過年節景,市井熱賣門畫、桃板、桃符: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之行帖子。 從宋代王安石〈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可看出當時掛貼桃符的習俗廣泛流行於千門萬戶的情景。 春聯何時普及百姓家 桃符也不僅刻於桃木桃板上,一般木板也可替代,到了後來,方形紅紙也開始派上用場。其中除了神荼和鬱壘的字樣外,一些吉祥短句也被寫進紅紙,這些吉利話語寫成對,必須講究句語的相應對仗和上下對子的字句字數一致,漸漸有了春聯的雛形。 桃符真正轉化爲春聯進而普及是在明代。因爲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喜好,下令除夕時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貼春聯一副,由於帝王的強力提倡,歲末年初要貼春聯的習慣就很快普及全國。 從明代北京風俗記《宛署雜記》記載可以了解明代政府提倡桃符由中央下及各地方的實況。明朝明令各官府,含各察院、京畿道、本府縣在上任、新年時合用桃符、門神的事項,還有各地方衙門和各所屬相關單位,甚至土地祠、後宅門等等在新年(當時稱「新正」)必須貼「桃符」,貼多少副、多少錢都有詳規,並由政府給予開支。 拾掇《宛署雜記》記載二處,如下:各察院、京畿道、本府縣各官上任,合用桃符門神等項銀二十二兩八錢四分。 各衙門新正:學院、按院、鹽院公所各門神、桃符二副,共價一兩六錢五分。太僕寺正堂、大門、二門、東西角門、土地祠、後宅門、大小門神、桃符各二十副,共價一兩四錢三分二釐。少卿三堂,每堂中小門神、桃符各十一副,共價七錢八分八釐。禮儀房折門神、桃符價一兩五錢,吏解。陰陽學中小門神、桃符三副,價一錢四分六釐。本縣大門、二門、東西角門、後宅門、大小門神、桃符各十一副,共價九錢五分;糧匠、屯捕各官門神、桃符各二副,共價三錢四釐。每年禮儀房元宵折紗段價一兩,吏解。以上俱本縣行銀支辦。 從上述來看,明朝的政府行令中都是用「桃符」這個詞。明代桃符大行於天下,但是「春聯」這個用詞還不普遍,在明代的文學著作《西遊記》中,倒是有「春聯」的說法,見〈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情節:……有向南的三間大廳,簾櫳高控。屏門上掛一軸壽山福海的橫披畫;兩邊金漆柱上,貼着一副大紅紙的春聯,上寫着:「絲飄弱柳平橋晚;雪點香梅小院春。」 清代春聯盛行 及至清代,春聯大抵代替了桃符的說法,春聯的發展和民俗活動更達到高峯。清代的歲俗記文獻《燕京歲時記》記載春聯即桃符,進入臘月時節文人墨客執筆寫春聯的熱況: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竈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或用朱箋,或用紅紙,惟內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紙,緣以紅邊藍邊,非宗室者不得擅用。△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7/1/21/64929.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溫馨提示:三呆婊這些形象仍請飯前看(多圖)
1. 溫馨提示:三呆婊這些形象仍請飯前看(多圖) (590,843次)

習近平從調虎離山到直撲虎山(多圖)
2. 習近平從調虎離山到直撲虎山(多圖) (585,220次)

只有這招可以驅散中國的致命陰霾(多圖/視頻)
3. 只有這招可以驅散中國的致命陰霾(多圖/視頻) (304,785次)

紅彤彤的那是人血 長埋心中的塊壘(多圖)
4. 紅彤彤的那是人血 長埋心中的塊壘(多圖) (260,599次)

末世小笑話:睡前一個動作(圖)
5. 末世小笑話:睡前一個動作(圖) (254,745次)

宇宙的淘汰越來越接近地球了(圖)
6. 宇宙的淘汰越來越接近地球了(圖) (238,933次)

說實話者死  60年的難忘記憶 (1) (多圖)
7. 說實話者死 60年的難忘記憶 (1) (多圖) (238,821次)

打開右派
8. 打開右派"殉情"檔案 讓人慾哭無淚 (圖) (234,874次)

宇宙兩星系團發生原因不明的碰撞(多圖)
9. 宇宙兩星系團發生原因不明的碰撞(多圖) (228,745次)

金屬構成的行星在告訴人類什麼(多圖)
10. 金屬構成的行星在告訴人類什麼(多圖) (228,080次)

在故宮修文物是一輩子的時光(3) (圖)
11. 在故宮修文物是一輩子的時光(3) (圖) (227,164次)

在故宮修文物是一輩子的時光(2)(多圖)
12. 在故宮修文物是一輩子的時光(2)(多圖) (212,030次)

叫停故宮修繕背後的無奈(圖)
13. 叫停故宮修繕背後的無奈(圖) (211,114次)

宇宙
14. 宇宙"超級微波爐" (圖) (196,563次)

2016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多圖)
15. 2016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多圖) (196,561次)

宇宙中黑洞數量之多 猶如滿天遍佈圓月(圖)
16. 宇宙中黑洞數量之多 猶如滿天遍佈圓月(圖) (196,084次)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尾巴(多圖)
17. 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尾巴(多圖) (193,826次)

天文學家發現貪吃行星的恆星(圖)
18. 天文學家發現貪吃行星的恆星(圖) (192,948次)

最靠近地球
19. 最靠近地球"造星工廠" 獵戶座大星雲如雪花(圖) (192,478次)

人民報元旦獻辭:卜算子·2017(圖)
20. 人民報元旦獻辭:卜算子·2017(圖) (190,214次)

願美國再度成爲上天祝福的國家(多圖)
21. 願美國再度成爲上天祝福的國家(多圖) (167,403次)

預言:誰看明白這事  誰當港首(圖)
22. 預言:誰看明白這事 誰當港首(圖) (163,242次)

臉書CEO開始信神 蘋果CEO驕傲出櫃(多圖)
23. 臉書CEO開始信神 蘋果CEO驕傲出櫃(多圖) (163,033次)

震驚中外!被安排好的一生被改變(圖)
24. 震驚中外!被安排好的一生被改變(圖) (102,601次)

贖罪20年:深度入定回憶的前世(圖)
25. 贖罪20年:深度入定回憶的前世(圖) (91,175次)

被遺忘的巨人是神的傑作(多圖)
26. 被遺忘的巨人是神的傑作(多圖) (84,709次)

古埃及法老情人借體還魂 解密古遺址(多圖)
27. 古埃及法老情人借體還魂 解密古遺址(多圖) (81,912次)

三份古老地圖難倒現代考古學家(多圖)
28. 三份古老地圖難倒現代考古學家(多圖) (81,175次)

神童不是蓋的!11歲首出歌劇 驚翻四座(圖)
29. 神童不是蓋的!11歲首出歌劇 驚翻四座(圖) (76,781次)

她的奇蹟:改變低溫死亡的極限(圖)
30. 她的奇蹟:改變低溫死亡的極限(圖) (62,737次)

菲律賓湖中島上有個湖中島(圖)
31. 菲律賓湖中島上有個湖中島(圖) (53,870次)

3歲男孩轉生尋仇人 終如願(圖)
32. 3歲男孩轉生尋仇人 終如願(圖) (52,210次)

越南男子發高燒後40年沒睡覺(圖)
33. 越南男子發高燒後40年沒睡覺(圖) (51,616次)

蔣介石去世時出現的奇異天象(圖)
34. 蔣介石去世時出現的奇異天象(圖) (50,255次)

98歲褓姆隨僱主家 已生活42年(圖)
35. 98歲褓姆隨僱主家 已生活42年(圖) (50,214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