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北戴河風高浪急,江澤民艱難抉擇
 
【人民報消息】世界日報社論:北京至秦皇島間的鐵路和公路客運,已進入特殊的「暑運」階段,這不僅是爲迎接預期中百萬遊客,也是爲應對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暑期辦公,更重要的是爲一年一度的北戴河會議鋪路。今年的北戴河會議預定本月底召開,由於今次會議將爲中共十六大召開作最後的政治準備,又將有以人事安排爲焦點的政治攤牌,種種跡象都表明,今次北戴河會議將風高浪急,江澤民將面臨艱難的抉擇。

 事實上北戴河會議前夕,中國的政治情勢已是暗湧澎湃。其起勢於江澤民5月31日在中共中央黨校的講話。在中共黨代會前,主要領導人藉機講話爲大會作政治定調已成傳統,江澤民「五.三一講話」也是一個定調之作。「五.三一講話」標題極長,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要求,與時俱進努力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爲人所知的,是這三段論標題下的講話,試圖勾勒的中共政治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但未爲人知的是,講話未公佈內容中,絕口未提中共領導層的代際轉移,反而是突出了一個「十三年」的概念,由此掀起明裏暗裏的一場風波。

 所謂「十三年」,指江澤民自1989年至2002年領政的十三年。大講十三年,主要是總結功績,而在十三年基礎上,提出的是所謂「三新」概念,即新世紀、新階段、新局面。不論是「十三年」還是「三新」,都在中共黨內引起截然不同的解讀,一種是江澤民大講自己十三年的政治功績,同時提出要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高度上來開創新局面,是有眷位之意,意味著他絕無退意;另一種解讀,是江澤民以「十三年」概念爲自己蓋棺論定,以「三個代表」理論來圈定後人,走他定位和開創的「三新」道路。

 也正圍繞「五.三一」講話留下的政治懸念,政治層面上出現了針對江澤民去留的致信投函的運動,這種運動也是走著勸進勸退兩個極端。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率先致信,且徵求軍方主要領導人集體簽名來致信勸進者,一時致信風起,上至中共領導層內、下至省部級幹部,紛起致信勸留,甚至被視爲接班人的胡錦濤也不能免俗,他們都以江澤民已有十三年偉績,希望能繼續領導開創新局面爲由來勸進。如果說勸進的是中共體制內的爲主,則在中共體制之外,出現了一大批勸退者的投函,其中代表人物是一批前中共大員、資深理論家等,他們是以不在位之身,勸江澤民既有十三年政績在前,又可開創新規範在後,應急流勇退,才可成爲中共史上一代偉人,留下正面的典範。雖然江澤民收信手軟,無論勸進勸退,都是暗中進行,可視之爲北戴河會議前的洶湧暗流。

 我們可以看到,中共體制內外的勸進勸退之風已起,既是不同的利益反映,又是不同的政治訴求。江澤民的進退,正成爲中共十六大的一個關鍵,也正成爲將召開的北戴河會議的一個焦點,圍繞這個關鍵和焦點,早晚有場交鋒。既善於抓權又善於平衡權力面臨自身抉擇,江澤民自是進退失據,身處著權力轉移是否走向制度化和程序化的轉折點,中共也是步履艱難。

 對今天的中共來說,大政方針、政情發展會因人而異,權力分配和人事安排也難逃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窄路,是以主要領導人的去留存廢成沈重大事。但對於大陸民衆來說,執政黨領導人的去留已是不大留心的身外之事,普羅民衆更關心的,只是經濟能否持續發展,失業可否少一點,薪水可否再高一點。而作爲歷史性的課題,中共自身要關切的是作爲執政黨,如何提高執政能力來抵禦未來種種風險,如何拒腐防變以防走向人民的對立面;國際社會關注的,則是中共十六大能否由依法治党進而依法治國,帶領中國大陸走出民主新路。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7/21/2208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