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精品:1.3-2物質生命的多樣性、溫度(一)(圖)
宇清
【人民報消息】這世界上有許許多多超出我們認知能力的東西,包括各種生物。
從大小上看,目前最大的生物,我們知道陸地上曾經有過恐龍,現在還有大象,海裡還有鯨魚。小的呢,我們知道有螞蟻、昆蟲,更小的還有各種細菌。
我們人有這麼大的身體,我們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生病了除外啊),也不覺得笨重(貪吃又不運動的除外哈);可以想像一下,那個大象會不會覺得自己笨重呢?那個麻雀會不會覺得自己太小呢?那麼昆蟲和細菌呢?當然我們沒能力知道它們怎麼想,只是猜測:可能各自都覺得自己的個頭正好合適。
那麼有沒有比恐龍更大的生物和比細菌更小的生物呢?
從形態和功能上看,我們人有手有腳覺得挺好的,那個小鳥沒有手會不會覺得不方便呢?在小鳥的角度上看,它會不會覺得,它有翅膀多方便,而人上天還得坐個飛行器,多麻煩!對人來說,小鳥的這個能力就像是特異功能。小鳥說,這是我的本能。
植物就更慘了,連走路都不可能,更別提飛翔了。可是植物能自己進行光合作用,不用依靠別人養活,還能給人和動物提供食物,它會不會更自豪呢?如果人把腳泡在水裡能吸收礦物質,頭髮能夠吸收太陽光,然後不用吃飯就能長身體,那就是特異功能。可植物卻具備了。
還有海裡的魚,它在水中游來游去,居然不會淹死,因為它能夠在水中呼吸,對人來說,簡直是特異功能,可是對它來說只是本能。
不同的生物,適應於在不同的環境中生存。有人發現火山邊上的水中竟然有魚,覺得它怎麼可能在那麼高溫度的水裡生存?弄了來放到一般溫度的水裡,發現它「凍」壞了——人覺得適宜的溫度對它並不適宜,人覺得惡劣的環境對它可能正好合適。有人把深海裡的魚弄到淺處,魚也死了,為什麼呢?它適應於深海裡的那麼大壓力,人不適合;人這的壓力,它生存不了。
即使同樣都是人,把非洲人和靠近北極生活的人調換個地方,估計他們也都受不了。
所以我們有時在尋找地外生命,說哪個是「宜居星球」,哪個不是,還不一定。也許我們這種人不適宜生活的環境,另外的「人」很適宜於居住。
科學家們經常尋找地外生命,說這個星球不可能有生命,那個星球不適合生命生存。可能都昌站在人類的角度上來看的。也許另外的生物適應於完全不同於人類的環境。你覺得呢?
(人民報首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