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北戴河暗流洶湧 北京政權一夜變天劇本威嚇習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文謹報導)北京當局的北戴河時刻即將來臨。今年的北戴河,依舊是外界觀察中南海政局變化的一個窗口。雖然中共高層維持著表面的權力穩定,實則暗流洶湧。而最衝擊習近平的「後共產主義中國」——一個沒有共產黨的中國的設想和劇本已經擺到了桌面。 7月份開始,北戴河就出現了管制,更多崗哨、武警進駐。北戴河會議的神秘之處除了事關中共領導權力分配,讓人更奇怪的是,沒有任何大人物在那一帶明顯出現的跡象,他們的出現往往是在結束度假的時候。不過,大人物要來之前會有信號,甚至要排查使用菜刀、剪刀的店舖,要求所有刀具都要上鎖,且用鋼絲固定,整個維安氣氛進入肅殺。 今年的北戴河是否會翻起驚濤駭浪,現在還是未知數。但一個「沒有共產黨的中國」的設想,已經開始擺在了桌面。 「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生活在沒有共產黨專制或別的什麼政治 專制的狀態下」,現任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的吳國光教授說。這位著名的華人政治學家最近反覆提出要走向共產黨後的中國。中國民主季刊2025年第三季專訪吳國光教授,深入探討了這個話題。 吳國光教授說,為什麼說「走向共產黨之後的中國」是一個趨勢呢?從整個人類發展的大背景上來看,共產黨制度在全球已經垮台了30多年,已經有充分的歷史事實證明了共產黨制度的弊病、罪惡、災難和它的不可持續性。 吳國光教授指出,中國今天的經濟困境,其原因並不單單是某項經濟政策。這是和中國模式的制度困境聯繫在一起的,是一黨專制、壟斷政治權力和這個政治 框架下的市場經濟這兩種制度之間的根本矛盾所造成的這麼一種制度困境。 吳國光教授進一步剖析道:「在胡錦濤時代,困境其實已經呈現,包括國進民退、嚴重的就業問題等,他那個時候解決不了。制度困境必須從制度上變革才能解決。但是,胡雖然解決不了,他好像也沒有反過來去加倍打壓那些有利於緩解問題的因素。」 相反的是,「習就是反過來去打壓那些有利於解決問題的因素。民營企業本來可以幫忙,他卻使勁打壓民營企業。外國本來就不忿你的不公平競爭了, 你還要對西方拿出戰狼姿態。當然這背後的根本考慮是要防止民間經濟力量、外國力量等等威脅和挑戰中共的一黨專制——這就說回到中國模式的根本矛盾上來了。可以說,中國模式肯定是不可持續的,而習近平的執政加劇了它的不可持續。」吳國光教授說。 吳國光教授表示,在習近平執政十幾年之後的今天,把共產黨制度的正反兩面都看到了以後,中國未來要走向有希望的一個前景,就必須要走出共產黨制度, 就是走向共產黨之後的中國。 在吳國光教授看來:「走向共產黨之後的中國,意義就是要建立一個權力得到制約、權利得到保障的制度。這樣,經濟可以有條件維持持續繁榮,發展的成果可以普惠民眾,社會秩序可以長治久安,不用擔心明天忽然又出一個什麼領導人什麼政策那就一切都完全改變了。」 於此同時,哈德遜研究所7月16日發布了由餘茂春教授主筆的報告。報告強調,中共垮台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的問題。而且最可怕的是,它不是慢慢倒,而可能是一夜之間突然變天。 哈德遜報告直接告訴我們:美方的完整應對劇本,早寫好了,各部門甚至已經演練起來了。美國的「中國劇本」早就在桌上,準備得非常細緻。他們不是坐等中共倒,而是在等時機成熟,就立刻出手,確保中國不會再陷入獨裁的深淵。 報告特別強調,美國會聯合台灣、日本、韓國、澳洲、聯合國、五眼聯盟甚至印度,共同組成「多邊穩定聯盟」,一起守護中國的和平過渡。 7月初,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流出一段音檔,川普去年在2024年紐約和佛羅里達州舉行的募款聚會上表示,他曾威脅要「炸毀莫斯科」,以阻止俄羅斯總統普丁攻擊烏克蘭。川普說:「我對普丁說,『如果你進烏克蘭,我就要把莫斯科炸得粉碎。我告訴你,我別無選擇。』」然後(普丁)說,『我不相信你。』但他大概相信我10%。」 川普後來聲稱,他向習近平傳達了類似的警告,警告北京若入侵台灣,美國將轟炸北京作為回應。川普談到習近平時說:「他認為我瘋了」,當時習近平回應川普:「北京!你要轟炸?」川普說:「我沒得選。」川普表示當時習近平也不相信「他只相信10%,他只要信個10%,甚至5%就夠了」。 川普這番言論從未公開過,由《CNN》首度公開。有分析指出,在這個敏感時段流出這個錄音,正好與哈德遜報告的「中國劇本」相互鋪墊和呼應,給予習近平政權最重大的威赫和衝擊。 (人民報首發)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7/25/9153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25年7月25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