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人物》雜志刊「一個美國人在東北散步」被下架(圖)
 
梅淩霜
 
7月5日,中國郵政北京報刊發行局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對2024年7月3日發行的第6期《人物》雜志立即停止投遞、零售,並就地銷毀,嚴禁流入市場。(網絡圖片)
【人民報消息】7月5日,中國郵政北京報刊發行局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對2024年7月3日發行的第6期《人物》雜志立即停止投遞、零售,並就地銷毀,嚴禁流入市場。《人物》雜志一直以深度報道著稱。 通常,中共治下一旦出了這樣的通知,一定是雜志刊登了甚麼觸動某些人神經的文章,而在中共嚴控媒體的情況下,不太會是涉及甚麼敏感問題。但即便不是敏感話題,也會讓某些國人、某些官員神經兮兮。 根據筆者獲得的消息,下架原因是因為刊登了一篇這樣的文章:《一個美國人在東北散步》,副標題是「沒有大新聞發生」。 查閱網站發現,這篇文章的一些內容早在5月就在社媒上以日志形式出現。文章中的美國人名叫保羅·薩羅佩克(Paul Salopek),現年63歲,曾經是名記者,兩次獲得普利策新聞獎,2013年開始,他從埃塞俄比亞出發,一路穿過非洲、中亞和南亞,並在2021年底到達中國。此後的兩年時間裡,他按照地理學家胡煥庸畫出的璦琿-騰沖人口分界線,從雲南出發,在2023年6月抵達了北京。 在北京,中共外交部還專門給保羅辦了個媒體沙龍。會後,中共外交部那個謊話連篇的發言人華春瑩還和他說,想跟他一起走一段兒。保羅說,「她眼睛裡有很多天然的好奇。」不過,好奇的華春瑩只是說說罷了。 接下來,他還要一路走去美洲,最終抵達南美洲一個叫火地島的地方,那裡是人類足跡的盡頭。他已經走了超過十萬公裡。 保羅的故事在《國家地理》上連載,他在專欄中寫道:「這是一場慢新聞的實驗」,「如果我們放慢腳步,細心觀察,也許就能重新發現我們的世界。」而邨民、游民,還有小商販,一路上的小人物是他記錄的對象。 大概是薩羅佩克的經历充滿了傳奇色彩,也引起了《人物》的關註,2023年11月中旬,《人物》記者從北京前往遼寧,在本溪市下轄的本溪滿族自治縣與保羅相遇,開始了一起每天行進20公裡的聊天、採訪。 對於記者的採訪細節,保羅告訴記者要「放輕松」,「這一路上都不會發生甚麼大新聞,也沒有甚麼有戲劇性的場景」,「我們行走的意義在於記錄、思考,寫作,也關於耐心。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四處游蕩,本身也帶點兒盲目和隨機,與所謂的計劃和安排風馬牛不相及。如果你在期待後者,那恐怕只會失望了。」 在記者的記述中,保羅不願意為「行走」賦予甚麼宏大的意義,在他的講述中,行走是微小但必須的事。他的那句「樹挪死,人挪活,最簡單也最有力」、「遇到任何問題,別忘了我們都還有走這一條路」,是不是很契合當下不少對中共治下的社會絕望的中國人的選擇?有錢的、有錢的通過正常途徑移民,離開中國,沒錢、沒權的老百姓則在不斷壯大「走線」大軍。 「走」,離開危險之地,正成為很多中國人的選擇。而保羅的行走,是不是會啓發更多人對「走」的深思?是不是讓中共害怕? 陪同保羅行走、肩負翻譯和向導職責的是一名年輕的中國人,名叫昊天。他告訴記者:越到大城市,和保羅同行的隊伍也越壯大,在沈陽,隊伍一度超過了十個人,連迪士尼中國的高層也在列,大家浩浩蕩蕩組成一隊,跟著他在沈陽「city walk」。但出了沈陽,更多時候,隊伍只有他們兩個人。 從記者的日志看,保羅在中國的經历,還是有一些細節很有意思。比如2021年夏末秋初,保羅離開了緬甸,想要從雲南入境中國,但因為口岸的政策性關閉(眾所周知的疫情政策),他只能多年來第一次坐上飛機,從上海入境。這也成為保羅自2013年開始徒步以來最快速移動的一段旅程。 抵達上海浦東機場後,他被送到離市區40公裡的隔離酒店,酒店只允許外賣點餐。因為不會操作軟體,保羅最後聯繫了一位遠在臺灣的朋友,隔著海峽為他點了一杯熱茶。 兩周隔離過去,保羅接種了國產疫苗,又飛回雲南,到了雲南騰沖市附近的雨傘邨,這是他當時能到達的最接近緬甸的中國邨子,開始步行。按照記者的記述,在中國的兩年裡,保羅絕大多數的時間行走在鄉邨之間,邨裡的防疫政策往往不像城市一樣嚴格,在全球停滯的同時,他奇異地成為了少數仍在路上的人。他好幾次面臨即將被隔離的情況,但都有驚無險避了過去,直到新冠病毒顯得不再重要。 是從北京就開始和保羅一起走的徒步夥伴潘潘,給記者講述了三件讓她印象深刻的事,其中一件是保羅在邨衞生所,想和值班的女醫生聊聊。聽說他是美國人,醫生的態度冷淡了很多,「老美可不待見我們中國人」,還告誡屋裡的人也「不要亂說」。潘潘有點尷尬,打算離開,保羅卻不著急,他坐在醫生對面,讓夥伴們再幫他翻譯一句話:「我最近眼睛不舒服,你可以幫我看看嗎?」 醫生明顯愣了一下,但還是說看不了。保羅依舊笑著繼續與醫生對話,最後醫生開始教保羅泡花茶,不讓他付錢,又給他把脈……顯然保羅是在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那個醫生,有時聽到的並不為真。 保羅說:「仇恨和差異永遠難以消弭,但幸好現在也是我們人類历史上最能打破邊界的時刻,我每每走在路上,看到一個個的人,我都會想,我可以愛你,我願意了解你,這就是我可以給予的回應。為甚麼不呢?如果我們能跨越障礙,那就能推倒那些高牆。」 「那些高牆」是不是也包括阻止中國人了解美國、了解美國人的中共高牆?是不是這引起了有心人的聯想?評論中有留言「根據國安法這是可疑人物,我要舉報」,是不是與此有關? 不過,通過記者的描述,筆者感受到的是保羅內心的豐盈,對生命的理解,對生活的熱愛,對遇見的每一個人的包容、善意,他讓人感覺到甚麼是生命的流淌。正如記者的感悟:「千萬不要麻木,不要讓你的內心變得幹涸」。而這正是當下日趨麻木的中國人所需要的,這是不是也是中共所害怕的? 筆者無法確知究竟是文章哪個點觸碰到了中共的敏感神經,而將雜志下架,但保羅這樣的人物無疑會讓讀者們思考人生,思考命運,思考當下的社會。 △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7/11/8386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