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命由己定 福禍之門惟人自選(圖)
 
行善可改命是真實可信的。

【人民報消息】有這麼一句話「人的命,天註定」。意思是天註定的事是無法改變的。但是有很多流傳下來的古代歷史故事告訴我們,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到底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 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說明命運確實是可以改變的,災禍是可以避免的。 民國軍官的故事 在談到「命運天註定」這個話題時,我身邊的一位朋友就和我分享了她家中一樁真實的往事。 這位朋友的外公年輕時在國民政府中任軍需官。當年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遇到了一位相師,據說是鐵口直斷,奇準無比。外婆就請相師給外公算算前程。沒想到相師沉吟良久後說,這位先生以後怕是餓死之命。外婆大怒,扔下酬金,拉着外公就走了。 後來中共奪權,外公帶着家小回了江南老家。老家是座千年古鎮,四世同堂的傳統家庭比比皆是,民風淳樸。當年外公雖然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每場運動都得出來露個面,但沒有人真的爲難他,更沒人掄起大棒子打過他。就這樣外公平安熬到了文革結束,過上了含飴弄孫的好日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天外公嗓子疼去看醫生,居然查出患了食道癌。幾個月後外公就過世了。生命的最後兩週因爲吞嚥困難,幾乎粒米未進。看着老伴那張日漸消瘦的臉,外婆想起了從前相師的那句預言,不由得潸然淚下,原來一切早就註定。 後來外婆常說,外公當年戰亂之時掌管軍需大權,在物資最緊俏的時候不貪不腐,守住了本心,所以算是積了點陰德,文革那場大劫,平安度過了。可這餓死之命,看來無論如何都躲不掉啊。這樣的故事我們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您問問家中長輩就知道了。家族中,祖輩上,總會有那麼一件兩件往事,除了「命中註定」四個字,沒有別的理由可以解釋。 不過接下來這個故事中,主人公裴度年輕時也被相師斷爲餓死之命,卻因爲所行的一件善事,改變了命運。這個故事也因此成爲了千古佳話。 裴度還帶的故事 裴度是唐朝末年的一代名相,一度位極人臣,生前死後都享盡榮華。不過他年輕的時候卻頗爲潦倒。一天城中來了一位相師,聽說算得很準,裴度就去問個前程。沒想到那位相師說:「郎君您的面相與常人不同。將來如果不爲貴人,必是餓死之命。不過現在我還看不出來貴在哪裏。要不您過段時間再來,我再給您細細看看?」 相師雖然說得婉轉,不過裴度自然是聽懂了。好在他生性豁達,既然命該如此,那就安然接受吧。 那日,裴度去香山寺散散心,看見一位打扮樸素的婦人,把一個提袋放在廟裏的欄杆上,祈祝了很長時間後才叩拜離去。過了一會兒,裴度發現婦人的提袋落下了。不過這時已經追不上她了。於是裴度就將提袋保管了起來。太陽下山了,仍然不見那位婦人回來,裴度就帶着提袋回了旅館。 第二天一早,裴度又帶着那個提袋去了香山寺,寺門剛開,那位婦人就急急忙忙跑來了,茫然失措,長吁短嘆,好像遇到了意外災禍的樣子。裴度就迎上去詢問。婦人說:「我的父親無罪被拘。昨天有位貴人給了我兩條玉帶,一條犀牛帶,價值一千多串錢,打算用它來打點主管之人,不幸丟失在此,看來我老父親就要大禍臨頭了。」 裴度把那提袋還給了她。婦人哭着拜謝,請裴度留下一條玉帶,裴度當時雖然窘迫,卻還是微笑着回絕了。 不久,裴度又遇到了那位相師。相師仔細看了看他後,驚訝地說:「郎君一定是做了善事,積了大德,將來前途不可限量了。」裴度將前幾天的事告訴了他,相師連連點頭讚許。裴度後來果然出將入相,輔佐過四位皇帝,最後功成身退,76歲那年在洛陽安然過世。 袁了凡行善改命的故事 另外一個著名的改命故事發生在明朝。江蘇吳江縣有一位名叫袁黃,號了凡的讀書人,早年偶然遇到一位姓孔的老人,鼓勵他去參加科舉考試。老人說自己得了宋朝易學大師邵康節的真傳,能算出他一生的運程,然後告訴他科考會考取第幾名,哪年會做上貢生,某年會當上縣長,三年半後辭職回家,53歲時壽終,無子。 袁了凡聽了老人的話,去參加了科考,以後幾年的人生果然同老人說的一般無二。他一開始萬分驚詫,後來就淡然處之,再後來就安於天命了。不過37歲時的一番奇遇卻讓他的人生有了徹底的改變。 那一年,他遇見了雲谷禪師。雲谷說:「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禪師接着解釋說,造就人生吉凶禍福的關鍵,其實在於人自身。將不好的習性儘量改掉,化吝嗇爲施捨,偏激爲平和,虛僞爲虔誠,浮躁爲沉穩,驕傲爲謙虛,懶散爲勤奮,殘忍爲仁慈,刻薄爲寬容,儘量積德,儘量自愛。你只要將本來就有的道德天性加強,儘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積一些陰德,就會給自己造福,別人要搶也搶不去。 禪師的話對袁了凡來講如同醍醐灌頂。與其被動接受人生,不如活出點意義來。向禪師拜謝後,他把從前所做的錯事,所犯的罪惡,不論大小輕重,到佛前全部都說了出來,並且發願要做三千件善事。從此以後,當初孔先生給他算的命就不準了。 餘下的一生中,他努力自省改過,盡力修身積德行善。而他後半生的命運也得以完全改寫,不但考中了舉人,官至兵部職方司主事,還有了兒子承歡膝下,健健康康活到了74歲。可謂無求而自得。 69歲那年,他給兒子寫了一本家訓,這就是著名的《了凡四訓》。書中講到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向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的種種效驗,讀了無不令人豁然開朗。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一生來「現身說法」,證明了行善改命是真實可信的一件事情。《了凡四訓》被後世認爲是有益世道人心,改善社會風氣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轉自大紀元「未解之謎」欄目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2/16/7390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