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紅色資本滲透與臺灣媒體「靠岸」
 
何清漣
 
【人民報消息】近日多條消息再次提醒世人,臺海兩岸漸行漸近漸趨一之勢已成。

一是臺灣經濟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存度居世界首位。據英國《經濟學人》資料,臺灣GDP當中的14%來自對中國大陸的出口。中國大陸目前也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臺灣大約44%的出口運往中國大陸。臺商對中國大陸的投資也佔據了臺灣對外投資總額的 40%左右。2010 年6月,中國大陸和臺灣還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將雙方的經貿合作制度化。在此情況下,臺灣的「政治」(政界)已經無法不聽「經濟」(商界)的吆喝。

二是臺海兩岸的政治關係。香港親北京雜誌《鏡報》最新一期發表署名陳星戰的文章「兩岸發展之前瞻性思維」,指北京可能在2013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讓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擔任國家副主席。 文章說,「北京的構想已非一朝一夕,北京的誠意不容懷疑。」若此事成爲現實,臺灣大概會成爲與香港類似的「特區」。

在臺海兩岸趨一之勢中,臺灣明顯處於弱勢地位,不僅無法影響大陸政治,自身的民主自由還受到北京的逐步蠶食。因此這種趨一之勢不僅讓那些期望臺灣成爲中國民主事業海外基地的大陸人士大失所望,還讓臺灣除深藍之外的諸多人士爲臺灣的前景深感憂心。問題是臺灣現在還有多少扭轉這趨一之勢的反對能量?

在任何社會,反對能量積聚的途徑不外兩條,一是較發達的社團力量,二是自由媒體,後者尤其重要。但社團力量的反抗意願,除了通過示威遊行、利用各種選舉表達之外,還得藉助於媒體互通聲氣,積聚力量。不幸的是,臺灣一些龍頭媒體現在因中共的紅色滲透,不僅不能爲臺灣對大陸在政治上保持獨立效力,還成了哄擡北京的「啦啦隊」。尤其是在大陸投資鉅億的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在2008年接手臺媒龍頭中國時報文化集團之後,只登中國的正面新聞,對中共打壓人權之類的「負面」新聞幾乎從不報導。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副教授陳順孝比較研究幾家媒體後指出,四川地震一週年前夕,中國維權人士譚作人只爲想了解川震傷亡人數,就被中共逮捕,以顛覆國家的罪名起訴、重判。此事中央社、《自由時報》等都有報導,但在中時知識贏家資料庫卻搜尋不到。同一時段,中時報系的媒體大力報導中共領導人宣示,四川重建工作將提前完成的「成就」。

這種紅色滲透當然不是始於2008年。早在世紀之交,臺灣情治機構就已經有專項報告指出中資大量滲透臺灣媒體。臺灣資深媒體人楊士仁曾於2003年 1月19日、2005年1月9日兩度在《TaiwanNews財經•文化週刊》發文稱,據臺灣情治單位的一份題爲《國內報社、雜誌、電視臺等媒體接受中共或中資資助續況》,共有17家媒體疑有中資資助及中國力量介入,包括平面媒體8家、電子媒體4家、週刊3家、出版社一家及科技雜誌社一家。其中一家歷史悠久、頗具規模的平面媒體,即中國時報文化事業公司,曾在2001年9月間獲得英屬維京羣島Newslink Investment間接投資3718.8萬美元,約合新臺幣12億元。這家公司據說有中資背景,以入股方式投資中時公司。雙方約定,未來仍可持續挹注資金。同時,中時還獲得中共當局首肯,可在北京與上海兩地成立辦事處。

據楊士仁文章披露,聯合報系也被中資滲透,合資方是中國北大方正公司設在英屬維京羣島的方正科技公司。中時及《聯合報》都與中共當局關係密切,其高層人員頻頻前往中國大陸,拜會政治高層及「國臺辦」官員張銘清及新華社、中新社等喉舌媒體,推動合作事宜。

對於臺灣媒體的集體墮落,臺灣早有學者與知識界人士提出尖銳批評,認爲「今天的臺灣媒體,多數選了邊(即藍綠兩營站隊),部份靠了岸(指向北京靠攏)。他們渾然忘記了媒體是『社會公器』這樣簡單的道理。」(見林淇漾「虛構的中國•缺席的臺灣」)

媒體「選邊靠岸」的結果是臺灣新聞自由度連年下降。根據美國自由之家所公佈的《2010世界新聞自由度報告》,臺灣的新聞自由度連續3年出現衰退:2008 年臺灣新聞自由度排名亞洲第1,全球第32;2009年退居亞洲第2,全球第43;而2010年則遽跌到亞洲第8,全球第47。該報告明確指出,臺灣新聞自由度下降的原因包括某中國臺商購買媒體,影響編輯政策的獨立性,並根據買家的政治立場轉向。

臺灣之所以在國際社會受到尊重,主要是因爲它擺脫了專制,成爲華人在世界上建立的第一個民主政體。在民主體制下,政府保護國家安全的責任與人民的知情權這兩種權利處於永恆較量的狀態,而人民的知情權取決於新聞工作者獲取信息的能力。爲使新聞媒體具有公信度,新聞工作者必須提供基於可靠來源和信息的如實報導。在利益驅使下,臺灣向被列爲世界「新聞不自由國家」的中國大陸(在195國家地區當中居於181名)靠攏,其結果必然是放棄媒體作爲社會公器的監督功能,葬送臺灣民主化的成果──新聞自由。

(文章有更動)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0/12/9/53725.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1. 《江澤民其人》十四:黑箱作業出賣國土 (圖) (286,790次)

2. 專家對2012已經不再闢謠了(視頻) (168,228次)

辛灝年: 誰孕育了辛亥革命(圖/視頻)
3. 辛灝年: 誰孕育了辛亥革命(圖/視頻) (163,493次)

4. 絕了門兒的3個小品(視頻) (158,492次)

毛將軍的風頭都讓岸英「遺孀」出了(圖/視頻)
5. 毛將軍的風頭都讓岸英「遺孀」出了(圖/視頻) (143,983次)

找找原因 上海的大火好蹊蹺(多圖/視頻)
6. 找找原因 上海的大火好蹊蹺(多圖/視頻) (128,270次)

北韓窮兵黷武 100多發炮彈狂炸南韓(多圖/視頻)
7. 北韓窮兵黷武 100多發炮彈狂炸南韓(多圖/視頻) (114,856次)

8. 央視移花接木 臺灣人感慨萬千(視頻) (114,484次)

半笑話:警察變身「警服男」(圖)
9. 半笑話:警察變身「警服男」(圖) (110,848次)

查韋斯緊摟中共  遭遇40年來最大洪災(多圖)
10. 查韋斯緊摟中共 遭遇40年來最大洪災(多圖) (106,484次)

小笑話:阿扁獄中受訪(圖)
11. 小笑話:阿扁獄中受訪(圖) (98,993次)

12. 順口溜:中國特色 (97,662次)

懵瞪!難道臺灣已經悄悄歸中共統治了(多圖)
13. 懵瞪!難道臺灣已經悄悄歸中共統治了(多圖) (91,771次)

14. 小笑話:李長春進政治局常委會的祕訣 (88,953次)

大幅降溫 跌死中共(圖)
15. 大幅降溫 跌死中共(圖) (87,845次)

風從何處來?四川草原餘火瞬間噬22命(圖)
16. 風從何處來?四川草原餘火瞬間噬22命(圖) (87,593次)

先打個招呼!北京西三環主路突然地陷(圖)
17. 先打個招呼!北京西三環主路突然地陷(圖) (86,113次)

比打擺子厲害  氣溫一跟頭就跌18℃(圖)
18. 比打擺子厲害 氣溫一跟頭就跌18℃(圖) (82,952次)

19. 美日軍演 大陸網上一帖激起千層浪 (77,034次)

20. 太震撼了!一個比維基解密更讓中共恐怖的消息 (75,255次)

21. 《聖母頌》中 上海演奏出生命的尊嚴(圖) (74,737次)

火星男孩預言中國的2011年(多圖)
22. 火星男孩預言中國的2011年(多圖) (74,335次)

大火「頭七」 上海逾20萬民衆悼念 當局緊張(多圖)
23. 大火「頭七」 上海逾20萬民衆悼念 當局緊張(多圖) (74,264次)

一張圖片泄薄熙來要與習近平死嗑(圖)
24. 一張圖片泄薄熙來要與習近平死嗑(圖) (67,188次)

《江澤民其人》大結局:無間地獄江鬼數終(圖)
25. 《江澤民其人》大結局:無間地獄江鬼數終(圖) (65,391次)

《江澤民其人》十八:寡人好色妻妾成羣(圖)
26. 《江澤民其人》十八:寡人好色妻妾成羣(圖) (60,604次)

不開玩笑,此人印堂發黑(圖)
27. 不開玩笑,此人印堂發黑(圖) (56,534次)

28. 內幕!南韓被炸的真實原因 (54,839次)

連勝文爲何持續遭遇大難(多圖)
29. 連勝文爲何持續遭遇大難(多圖) (54,249次)

《江澤民其人》廿四:蓋棺論定清算江賊(下)(圖)
30. 《江澤民其人》廿四:蓋棺論定清算江賊(下)(圖) (50,957次)

31. 馬英九的千金是中共下手的目標 (50,863次)

一碗水端平!毛澤東嫂子是革命專嫁戶(多圖)
32. 一碗水端平!毛澤東嫂子是革命專嫁戶(多圖) (50,272次)

請臺灣媒體刊登《宋美齡致廖承志公開信》(圖)
33. 請臺灣媒體刊登《宋美齡致廖承志公開信》(圖) (46,021次)

哪是最新研究!看看人類早有的這些預見能力(多圖)
34. 哪是最新研究!看看人類早有的這些預見能力(多圖) (43,753次)

薄書記治下  重慶上廁所開始分貧富(圖)
35. 薄書記治下 重慶上廁所開始分貧富(圖) (43,464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