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5年8月6日
发表
人气:1,441
分享:
|
|
北戴河异象 四中全会前人事风暴?(视频) |
|
【人民报消息】北戴河的夏天,又开始变得不安静。
蔡奇第三次在这里公开露面,但这回,他的讲话内容明显降温,陪同官员名单也出现变化。过去习惯被高调歌颂的名字,这次被刻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熟悉却又微妙的措辞——「党中央」。
这不是普通的例行活动,也不是简单的夏季慰问。这更像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权力重组,表面平静,暗流汹涌。
10月,中共即将召开延宕已久的四中全会。而从历史经验来看,四中全会一旦涉及人事变动,往往伴随的是政局的剧烈震荡。
这支影片,从北戴河的异动细节开始,带你理清一场潜伏中的高层斗争,如何在「规矩不变」的名义下,悄悄改写权力的走向。
8月3日,中共常委蔡奇出现在北戴河,说是「慰问暑期休假专家」。乍一听,好像挺正常的,对吧?但你要是细看,就会发现——这里头,藏著两个很不对劲的地方。
先说背景。从2023年开始,蔡奇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在北戴河亮相。2023、2024、到今年2025,连著三年了,看起来像是个惯例,但这回的内容有点变了味。
第一个异常:吹捧习近平的「热情明显降温」。
2023年那次,蔡奇可是拚了命在夸习近平,什么「重大部署」「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满篇都是。
到了2024年,这些夸张的词汇就开始缩水,只剩下「重要指示」。
结果到了今年2025年,直接连「习近平」三个字都不太提了,改口说是「党中央重视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个转变,是不是有点冷淡得太突然了?
第二个异常:口径从「习一尊」变成了「集体领导」。
这不只是蔡奇个人的措辞问题,而是中共高层现在整体的「风向」变了。尤其从今年7月的三中全会以来,外界开始频繁听到关于习近平健康不稳、内部权力动摇的消息。
甚至连党媒、军报都开始弱化「一尊」的说法,强调什么「党中央领导」啦、「集体决策」啦,这可不是随便写写的。
所以,蔡奇在北戴河这一连三年的发言,其实像是在默默画出一条时间轴,从狂热追捧,到温和低调,现在变成了刻意保持距离——这说明什么?或许,比我们看到的还要复杂得多。
不只蔡奇的讲话变冷了,他身边的人也开始「换脸」了。
这次在北戴河陪他一起露面的副国级官员,比去年还少了一位。
2023、2024年,蔡奇出场时,旁边都有三位副国级官员作陪,分别是——李干杰、谌贻琴,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姜信治。阵容齐全,看起来像个高配班底。
但今年呢?姜信治突然不见了,只剩下李干杰(其实已经换成石泰峰了)和谌贻琴在场。这种「少一个人」的画面,在中共这种讲究排场、讲究「谁站哪里都代表信号」的系统里,不能不让人多想。
姜信治不是个小角色,他可是副国级,还是长期把持中组部的老将,在那儿一待就是快十年。他的缺席,是退休了?还是被「安排」去休息了?
再来看整个人事布局变化,更让人头皮发麻。
今年4月,石泰峰和李干杰突然对调——石泰峰去中组部,李干杰调去统战部。这两个人都不是无名之辈,尤其李干杰,跟习近平、陈希都是清华系的老校友,原本仕途一帆风顺,现在却好像踩了刹车。
更玄乎的是,李干杰调职之后,中组部好几个高官接连被查、被调走,甚至连他老乡都接二连三落马……这已经不是巧合了,是不是有人出事前「顺便把帐清一清」?
再看7月1日,黄建发这个名字也突然冒出来。他首次以「协助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身分公开露面,而且出现在新疆党委书记交接的现场,这可是大场面。他的出场,基本等于官宣——已经晋升正部级了。
其实早在2月,黄建发就被安排坐在中共外事系统要员中间,座次直逼刘建超跟曲青山,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要重用他啊。
所以我们回头来看,姜信治这次的「缺席」,很可能就是已经被黄建发给「接棒」了。
这一连串的动作放在一起看,会发现中组部这条线——从部长、常务副部长,到副部长,正在悄悄换血。
别忘了,中共的北戴河会议,还有年底的四中全会,正是敲定下一届领导人事安排的关键时间点。这时候,中组部的人事异动频频,绝对不是闲著没事在「调班表」。
这背后,很可能就是中共内部正在上演一场暗潮汹涌的高层权力重组戏码——只是还没到正式揭幕的那一刻。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么多人事异动,是不是跟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有关?
没错,接下来这一场会议,恐怕才是真正的大戏开始。
7月30日,中共中央开了场例行的政治局会议,终于敲定了拖了一整年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会在10月召开。虽然没有公布精确日期,但照过去惯例,大概就是10月中下旬。
别小看这场会议,它可能会牵动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高层权力布局。所以,不只中国人盯著看,很多外国政府也在密切观察。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四中全会,会不会牵涉到高层人事变动?
虽然中共还没松口,但从过去的惯例来看,也不是不可能。
我们来快速复习一下中共全会的套路。一中全会是换届大会,决定中央领导班子和军委高层;二中全会安排国家机构人事;三中全会是改革大议题的主场;四中到六中每年一次,看起来像是在处理经济、三农、党建这些日常议题,但你可别被表象骗了,因为一旦权力失衡、局势不稳,这些例会也能变成临时的清场机会。
特别是在北戴河风声鹤唳的当下,从「习核心」转向「党中央领导」的风向已经呼之欲出。如果四中全会真要动人,那也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的「定向调整」。
所以,10月这场会议,不只是纸上谈经济那么简单,搞不好,才是中共高层斗争的分水岭。
虽然中共全会看似有固定流程,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党内气氛有变,四中全会也不是不能动刀子,历史上就有不少先例。
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9月的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那次表面上是为了讨论《七五计划》的草案,但实际上,会议重点是要推动高层换血。当时全会同意了包括叶剑英、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在内的64人,不再担任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理由嘛?都写的是「健康原因」,但懂的人都知道,这种大规模请辞,其实就是一次礼貌性退休潮。
再来看1989年那次,更经典也更可怕。当年6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六四事件」,学生运动遭到镇压,而当时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因为同情学生、反对动武,结果就被小圈子给「清出局」了。
根据赵紫阳后来的回忆录,真正拍板撤换他的人,不是在政治局会议上,也不是什么正式讨论,而是5月20日在邓小平家里开的一个「老人会」。当时政治局常委五个人,只有三人被邀请:李鹏、姚依林、乔石;赵紫阳和胡启立根本没被通知。与会的还有一堆元老:陈云、杨尚昆、李先念、王震……大家一拍板,赵紫阳就凉了。
但中共讲究程序正义(当然,是「表面程序」),还是要有个台面上的流程。所以,没多久就紧急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撤职报告,把赵紫阳一连串的职务全给拿下——不只总书记、政治局常委,连中央军委副主席也不留。
与此同时,也宣布了江泽民接任总书记,宋平、李瑞环进入政治局常委,还有一系列书记处调整。这一波操作简直像是「高层版本的人事地震」。
所以说,四中全会看起来像例会,其实也是暗潮汹涌的风暴中心。当党内需要换人、需要清场、需要立威的时候,全会就成了合法包装的工具。
问题是,今年10月,会不会再来一次这样的操作?
其实,不只是八九年的那一次,历届中共的四中全会,都可能暗藏关键人事调整,甚至涉及换总书记、换军委主席这种「改写局势」级别的大事。
1999年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表面上主题是国企改革,结果呢?会上直接增补了胡锦涛为军委副主席,还撤销了许运鸿的候补委员资格,开除党籍,动作毫不手软。
再来是2004年那场十六届四中全会,这场会议很关键。因为它不只通过了一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更重要的是,正式宣布胡锦涛接替江泽民,出任中央军委主席——也就是说,江泽民恋栈两年后,终于被请下台。而在同一场会议上,田凤山也被撤职、开除党籍,可见当时的整肃力度并不轻。
2014年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一样动刀。那次确认了对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等人的开除党籍处分——每一个都是重量级的名字,说是「反腐」,其实更像是一场政治清场。
所以,你会发现,所谓的「四中全会只谈政策不谈人」这种说法,根本不成立。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只要中共内部有需要,四中全会就能摇身一变,成为高层大换血的舞台。
再说说眼前这一届。本来该在2023年秋天召开的三中全会,居然拖到2024年7月才开。这个延迟将近一年的操作,也绝对不寻常。当时外界有不少猜测——一说是党内意见分歧太大,没法统一口径;一说是疫情过后经济太惨,改革方案拿不出来;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些中央委员出事了,但还没处理完,开不了会。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指向同一件事:党内出了问题,而且不是小问题。
去年夏天,三中全会终于补上之后,整个高层,尤其是军方,接连出现异常。军委领导大换血,火箭军高层连环落马,甚至连习近平本人的健康状况,也传出风声。据说他已经无法长时间主持政务,权力正慢慢从他手中滑走。
中共当然不会承认任何异常,但这些传闻到底是不是空穴来风,10月的四中全会,就可能给出答案。
这场会议,会不会真的动到习近平的位置?又有哪些熟悉的高层,可能突然消失,或者意外现身?欢迎你在留言区留下看法。
——《纪元焦点》制作组
△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8/6/91706.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