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香港危机内幕:李克强提2条底线 习近平冷冷回应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文谨报导)上海企业家胡力任此前在其YOUTUBE节目《真实中国》中表示,将动用自己所有的社会资源,调查中共前总理李克强的死因,并且把他获得的李克强生前手记、信函等珍贵资料向外界公布。7月28日,胡力任公布了李克强的一份手记。手记记录了在2019年发生的香港「反送中」运动中,李克强与习近平之间因为持不同政见,而发生的直面冲突。 胡力任说,这份重要的手记记录了李克强当年面对香港局势时的内心思考与努力。 2019年6月9日,香港因《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引发大规模抗议。 这份李克强手记提到,几十万香港民众走上街头,表达对法治与「一国两制」的坚守。起初,抗议处于和平与次序并存的阶段。由于中共中央迅速将此事件定性为颜色革命苗头,放弃沟通机制,转向强硬对应。于是,在6月12日发生了严重的警民冲突事件。 手记说,李克强在国务院会议上曾警示,此案需极度审慎,建议设立跨界听证机制,增强决策透明度。但随著局势发展,国务院的调解职能被削弱,政策主导逐步转向国家安全系统。最终这场原可通过协商化解的争议,演变为制度转折点。 手记上写道:「2019年春夏我曾三次提交建议,呼吁暂缓修例避免激化,建立中央授权的沟通机制,联合发声安抚民意。但国务院逐步被边缘化,习近平主导决策,具体执行则交由政法系统负责。我只得到一句回应,港澳事务已由国家安全体系接管。」 由于香港抗议者不断请愿却未获回应,特区政府坚持修例,中央毫无缓和信号,和平表达失效后,部份民众情绪转向激烈。自6月中旬,极端化行为开始出现。 手记记载,李克强曾提出建立青年对话机制,重建沟通桥梁,但被中央拒绝。李克强还认为,中英联合声明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条约,一旦被视为「过期」文件,将动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信誉。但国务院已无回应权,应对方式由习近平亲自拍板。 手记上说,李克强曾尝试说服习近平。 2019年6月香港警民冲突发生后,李克强与习近平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会面。李克强对习近平说,在处理香港危机时,有两条底线不可动摇。 第一,必须尊重中英联合声明,这不仅是国际承诺,也是对香港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 第二,必须立即停止任何形式的武力行动,切实保障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与基本权利。 习近平冷冷的对李克强说道,现在不是谈什么国际承诺、法治与自由的时候,香港问题说到底是国家主权和政权安全,必须牢牢掌控,绝对不能有丝毫退让,不惜一切代价,必要时可以动用武力。别忘了,共产党的江山就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 李克强只能沉默以对。 手记记录了李克强当时对习近平看法:「他的这句话,彻底暴露了他骨子里的残忍与冷血本性。在他眼里,人民的呼声毫无价值,所谓的承诺、制度、法治,统统可以踩在脚下。而政权稳定高于一切,只要拥有权力,便可毫无人性的为所欲为,哪怕用人民的鲜血与生命去维持所谓的政权稳定,也在所不惜。」 此后2020年,李克强在国务院闭门会议上说,香港事件不是一城之变,而是一国之哀。权力若不自我约束,必将侵蚀制度根基。会议纪要删除了这个法,只留下「对港表述需谨慎」的记录。李克强后来在手记上将他说过的话再度完整记录下来,希望由历史来评判。 李克强在手记上表示,这段经历是其政治生涯中深刻而沉痛的一章。它浓缩了一次宪制试验的终结,也记录下他所能做出的最后努力与呼声。 胡力任表示,李克强虽然没能改变这场香港危急的结局,但他提醒我们,制度、信任和克制,从来都不该被轻易放弃。 胡力任说,李克强在担任总理期间,曾经在一些重大事件上与习近平产生过严重分析与冲突。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这些资料从来没有公开过,是我们了解那一时期的重要史料。 (人民报首发)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7/30/91606.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7月30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