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北宋灭亡早有凶兆 宋徽宗乱法遭报
 
周晓辉
【人民报消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传递著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忠肝义胆、壮志凌云气概的诗作《满江红》,千古传唱,而其所言的“靖康耻”是宋朝皇帝、军民难以磨灭的耻辱。 “靖康耻”的主角是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父子俩,宋朝第八和第九个皇帝。历史上的宋徽宗是个很有艺术天分的皇帝,精通绘画、书法、琴艺、棋艺,但却耽于享乐,不懂治国,还任用童贯、蔡京等奸臣。 宣和七年(1125年),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政权,分两路派兵南下攻打宋朝。徽宗听闻金兵入侵十分害怕,赶忙禅位给儿子,是为宋钦宗,年后为靖康。 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金军攻破都城汴京。金兵攻陷汴京前后,烧杀掳掠,奸淫妇女。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随后宋徽宗、宋钦宗等与皇族、后宫妃嫔与贵戚、朝臣、各类工匠等一万余人被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史称“靖康之变”。这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在押解途中,有不少人死去。宋代《靖康稗史七种》记载,一个月内死了近一半。虽然活下来似乎很幸运,但更为悲催的是,众人被押解到金国后,不仅受到百般羞辱,而且命运更加凄惨,过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徽宗、钦宗被金太宗贬为庶人,还被羞辱性的封为昏德侯、重昏侯。不少后宫妃嫔被送入“浣衣院”,实际就是军妓营。 1135年,徽宗病逝。1156年,钦宗在29年后死去。《大宋宣和遗事》记载,金海陵王完颜亮叫宋钦宗赛马球,但宋钦宗身子弱,从马上摔了下来,随即被乱马铁蹄践踏而死。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历史上早就有预言、异象昭示著其悲催的命运。 北宋灭亡预言早知道 宋太祖时,召道人陈抟进宫与之论道。陈抟有超强的预知功能。一天,太宗问:“朕立国以来,将来运祚如何?”陈抟答道:“宋朝以仁得天下,以义结人心,不患不久长;但卜都之地,一汴,二杭,三闽,四广。”太宗再三询问详情,陈抟却不再往下说。 当时北宋的都城是汴京,后来北宋灭亡,高宗中兴,定都杭州。南宋都城被元攻占后,一批大臣带著小皇帝逃到南方福建、广东,建立小朝廷,但最终无力回天。“盖将前定之数,亦非偶然也。” 邵雍与孙卖鱼提前透天机 北宋名士、预言家邵雍所作的《左衽吟》一诗,也预言了宣和、靖康年间之事。诗曰:“自古御戎无上策,惟凭仁义是中原。王师问罪固能道,天子蒙尘争忍言。两晋乱亡成茂草,亡君屈辱落陈编。公闾延广何人也,始信兴邦亦一言。”天子蒙尘和亡君屈辱都预示著徽宗、钦宗的命运。 另据北宋末年学者庄绰编写的史料笔记《鸡肋编》记载,楚州(今江苏淮河附近)有个卖鱼人姓孙,能知晓人的祸福,时人唤他“孙卖鱼”。宣和末年,听闻他的名气的宋徽宗将他召到京师,让他住在宝箓宫道院。 一天,徽宗去宝箓宫参拜,彼时孙卖鱼怀里揣著一块蒸饼坐在一个小殿上。徽宗在各个大殿上过香后,来到小殿。当时徽宗跪拜时间久了,觉得有点饿。孙卖鱼便拿出怀里的蒸饼说:“可以做点心。”徽宗虽然有些惊讶,但却没接。孙卖鱼又道:“以后连这个都不容易吃到了。” 当时没有人明白其中的意思。靖康之难后,人们才明白过来,孙卖鱼已经预见到了徽宗的命运。徽宗被押往金国后,果然是食不果腹。 诗句预言靖康耻 宣和元年(1119年)秋天,管理道教的道德院上奏院内生出来一个金色的灵芝,崇奉道教、相信祥瑞的徽宗前去观赏,顺路驾临蔡京家。蔡京在鸣銮堂置酒宴请徽宗,蔡京还写了一首诗,赞美金色灵芝是祥瑞,宋徽宗是一代圣君。徽宗即席赐和曰:“道德方今喜迭兴,万邦从化本天成。定知金帝来为主,不待春风便发生。” 这是一首谶诗,预示金国会灭掉北宋,金国皇帝会成为宋徽宗的主人。其后女真族灭了辽国,抵达中原地区,建立了金国,并在宣和七年(1125年)攻打宋朝,没有等到春天,而是在第二年冬天就灭了北宋,徽宗和钦宗等被虏北上,应了谶诗。 也是在宣和七年,在宝箓宫瑶仙殿左边大门上,不知何人写下了四句神秘的诗句:“家中木蛙尽,南方火不明。吉人归塞漠,亘木又摧倾。”当时没有人明白其中的意思。 靖康之变后,人们方知“家中木”说的是宋朝,“蛀尽”意味著大宋要完。“南方火不明”,北宋国运在五行中属于“火德”,火不明就是北宋国运衰败之意。“吉人归塞漠”中的吉人,组合在一起就是“佶”,暗指徽宗赵佶会被俘虏到北方的沙漠受苦。“亘木又摧倾”中的亘木二字,组合起来是“桓”字,指钦宗赵桓,这句是说钦宗会死在北方。后来皆应验。 异象透凶兆 宣和元年(1119年)出现了几桩异事。当年正月初一和十五,徽宗朝见景灵宫时,见神宗皇帝的像上有泪,而且守庙官吏常能听见庙内有哭声。 还有一天,在神宗庙室便殿,有地砖出现血迹,扫了擦了又出,如此持续了数日才停止。当时蔡京等佞臣得宠,出了这样的异事,官吏都不敢上报。 宣和七年(1125年)正月,金人灭辽。八月,汴京东门外有一个卖菜的农夫突然来到皇城的宣德门下,并呈迷罔之状,将菜担抛下,向城门缉手而言道:“太祖皇帝、神宗皇帝差使我前来。八郎(指徽宗)骄奢丧国,需要尽快改正也!不然,后悔也来不及了!”捕快很快将他下到开封府狱。过了一个晚上,农夫才苏醒过来,却不知自己做了什么。 钦宗即位后的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六,是立春日。中国人重农时,通常在立春之日迎接春天的到来,并祈祷新的一年农事顺利,这是举国上下的大事。这一天,无论是宫廷或民间,都会举行“打春牛”的活动。打的“牛”是用泥做成的春牛。明末张岱《夜航船》中提到:“今于立春日前迎春,设太岁土牛像,以送寒气。” 此前太史局造土牛,安置于迎春殿。到了立春这天,太常寺备乐准备迎接土牛,不料用鞭子一打土牛就碎了,这可不是好兆头。而就在立春前一晚,即初五日夜,守殿的兵卒听见殿中哭声甚哀,又听到击扑之声,过了更时方止。早上查看,发现勾芒神(注:春神)面有泪痕滴沥,襟袖上还是湿的,其牛首堕于地上,尚有刀斧痕可验。兵卒禀告有司,于是秘密进行了修补。 徽宗乱法遭报应 为何宋徽宗父子要遭受如此厄运?仅仅是因为任用奸臣、远离忠臣,治国无能吗?可是当时的宋朝国力与其他王朝末日相比并不算弱,经济繁华,对西夏的军事行动也取得了重大胜利,何以面对金国的进攻时出现如此大反转?更值得深思的是,北宋灭亡发生在徽宗宣和元年以后,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还有历史上那些治国无能的平庸之君的下场,也没有一个这般凄惨。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囚禁中的徽宗也在思索,他认为“社稷山河都为大臣所误”,但却没意识到这是自己种下的因,即是迫害佛法、亵渎佛道神的报应。 史载,徽宗在位初期,也是崇佛的,后因为崇信道士林灵素,开始推崇道教,轻视佛教,不仅大兴土木建造道观,还自称“教主道君皇帝”。这个称号透露出的狂妄,是对道家神仙的亵渎。而他还听林灵素之言,宠道灭佛。 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徽宗下“革佛诏”,诏曰:“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即改佛号为“大觉金仙”,信佛的人称为“仙人、大士”,僧人称“德士”,要改穿道士服,要称姓氏;还将寺院改为道观,改称女冠为“女道士”,称女尼为“女德士”。 宣和六年(1124年),林灵素对徽宗说,道教和儒教道理相同,只有佛教徒,剃去头发就不认君主和亲人,换了僧衣就想逃避租税,不忠不孝,不是我中国之人,是西方胡鬼。佛教最为害道,要纠正其谬误,应将佛寺改为道观,把释迦改称为天尊,菩萨改称为大士,罗汉改称为尊者,和尚改称为德士,让他们顶冠执简(注:简是道教的一种礼器)。 宋徽宗依照林灵素的建议推行,天下的僧人都被迫改成道士,不从的则被拘捕。一些僧人还被活活打死。这引起天下一片哗然,许多僧人表示不满。 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都遭到了恶报。无疑,徽宗之举是将佛教与道教混杂,实则是在乱法,因为修炼都讲不二法门,将两种修炼法门混在一起,实质就是在变相毁佛,甚至毁灭道教。这样的举动与“三武一宗”的暴力灭佛相比,真正是在将佛法的内涵毁掉,更为恶劣。对此,宋徽宗父子怎能不承受果报? 参考资料:《大宋宣和遗事》 《鸡肋编》 《宋稗类钞》 《宋史》 文章转自大纪元网站△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1/20/93074.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25年11月20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