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美國前駐華外交官王曉岷:接觸政策難以改變中國(圖)
 
【人民報消息】去年十一月的舊金山「拜習會」後,美國政府對華展開多輪接觸,包括陸續派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耶倫等官員訪華。本週五,美國前駐華外交官王曉岷接受自由亞洲電臺專訪時認為,這些接觸行動雖能舒緩雙邊的緊張關係,但很難促使中共改變政策。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近兩年,美中關係雖曾因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2022年8月訪問臺灣、中共間諜氣球去年2月侵入美國領空等事件探底,但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奉行「親身與密集外交」政策,並未放棄與中共國接觸。 去年十一月,拜登在舊金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上任以來第二場「拜習會」,兩人本週二再次通話。在這近5個月期間,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與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等多名高層官員接連出訪中國。耶倫目前已是第二次訪華,布林肯數週內也將二度訪問中國。 目前面臨經濟下行、外資大量撤離的中國,似乎也試圖展現善意。例如,恢復美中高層軍事對話,並啟動雙邊禁毒工作小組,共同打擊美方高度關切的芬太尼等非法合成毒品的全球製造和販運。 美中接觸 雙方根本政策都難改變 究竟這麼多輪接觸下來,美中關係的實際狀況如何呢?美國前駐華公使、目前擔任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計畫資深研究員的王曉岷(Robert S.Wang)週五接受自由亞洲電臺電話專訪時直言,未來幾年內,中方在貿易、南海、禁毒或臺灣等重要議題上都難有改變。 王曉岷以芬太尼問題為例指出,以中國制度來說,要停止芬太尼出口很簡單,要做的話可以馬上做到,「可是它就是不會這麼做,因為認為這是一個籌碼。它就慢慢談,可是實際上沒有拿出成效」。 那麼,中方想從與華府接觸中獲得什麼?王曉岷認為,北京主要是希望降低雙邊緊張,藉此讓外資放心,改善中國的經濟狀況。他說:「它就是希望說,好像給一種表面上緊張降低的感覺。這樣的話,外國、特別是美國商界人士就不會那麼緊張,會繼續在中國投資、繼續在中國搞貿易等等。」 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今年2月發布的數據,去年中國直接投資負債為330億美元,較2022年大跌82%,創30年來最低點。為拉攏外企,習近平3月底與多位美國商界領袖會晤時,承諾會為各國企業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 同樣地,王曉岷提到,北京希望華府減少出口管制、經濟制裁等,但美方也暫時沒讓步,且似乎是不會這麼做:「美國這邊是希望說,能夠以溝通表達美方立場,可以減少誤解,或是可以降低緊張。從美國的角度,主要目的是這個。」 王曉岷坦言,若美中談到最後,都發現無法改變對方,彼此的關係就可能又回到緊張狀態。他舉例,若談一兩年後,習近平發現「沒有辦法把美國弄到從前那個樣子,就是說開放技術、貿易與投資......或在臺灣方面等等,(關係)也可能會再開始又緊張一點。」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訪華 (Photo by Ken Ishii - Pool/Getty Images)
耶倫訪華為關稅措施鋪路? 耶倫4月3日至9日訪問廣州、北京。她在抵達中國前向媒體表示,美國政府認真看待中國在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與電池等領域的產能過剩問題,並強調「不排除採取額外措施」,來保護美國的清潔能源產業。 王曉岷向自由亞洲電臺表示,美國及歐盟各國都對中國傾銷過剩產能的問題開始緊張,因為這會直接衝擊到當地的製造產業;而耶倫此次訪華,這個應該就是主題。王曉岷雖認為,耶倫此行在改善中國出口過剩產能問題上「不會有成效」,但他表示,至少去了之後,美國接下來採取保護性措施就會有正當性。 王曉岷解釋:「她去雖然是沒效,就是說,中方說我還是要繼續傾銷電池等到歐美,不改變傾銷作為。至少耶倫可以回來說,我談過了,我跟它講很危險,它們還是繼續做,那我們就要採取同樣的保護政策。這樣她可以辯護說,我已經跟他們講說,你們這樣做是傾銷,那我現在要有一個回應。」 王曉岷指出,一般來說,美國對傾銷的回應應是關稅措施,或是其他能提高中國貨物進口成本的方式。 中共三中全會 不預期有重大政策改變 上個月底赴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DF)的美國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亞洲項目資深研究員包道格(Douglas Paal)日前告訴自由亞洲電臺,據他與中方官員私下對話瞭解,北京計畫6月召開延遲已久的「三中全會」。由於習近平3月底與美國商界會晤時曾表示,中國「正在謀劃和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有分析認為,本屆「三中全會」可能會醞釀更大幅發展經濟的方案。 不過王曉岷表示,總的來看,未來1到4年內,中國不會有什麼改變,還是會維持習近平治下的現有政策。但他提到一個但書:「除非,唯一就是說,以我自己的看法,就是假如說突然間,中國經濟各方面打擊很大的話,然後裡面有人開始反抗,認為這個影響中國各方面太大了,那才可能會有改變。」 王曉岷指出,雖然很多人講中國經濟日趨下滑,但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PIIE)資深研究員拉迪(Nicholas Lardy)日前撰文認為,中國經濟不會受太大的打擊,還會恢復。 他說:「所以,現在暫時雖然是說經濟情況慢慢不太好,可是不好到什麼程度還不清楚,可能還要幾年才會知道。所以暫時『三中』什麼的,我猜都不會有什麼變化。」△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4/8/8193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