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訪華 (Photo by Ken Ishii - Pool/Getty Images)
耶倫訪華為關稅措施鋪路?
耶倫4月3日至9日訪問廣州、北京。她在抵達中國前向媒體表示,美國政府認真看待中國在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與電池等領域的產能過剩問題,並強調「不排除採取額外措施」,來保護美國的清潔能源產業。
王曉岷向自由亞洲電臺表示,美國及歐盟各國都對中國傾銷過剩產能的問題開始緊張,因為這會直接衝擊到當地的製造產業;而耶倫此次訪華,這個應該就是主題。王曉岷雖認為,耶倫此行在改善中國出口過剩產能問題上「不會有成效」,但他表示,至少去了之後,美國接下來採取保護性措施就會有正當性。
王曉岷解釋:「她去雖然是沒效,就是說,中方說我還是要繼續傾銷電池等到歐美,不改變傾銷作為。至少耶倫可以回來說,我談過了,我跟它講很危險,它們還是繼續做,那我們就要採取同樣的保護政策。這樣她可以辯護說,我已經跟他們講說,你們這樣做是傾銷,那我現在要有一個回應。」
王曉岷指出,一般來說,美國對傾銷的回應應是關稅措施,或是其他能提高中國貨物進口成本的方式。
中共三中全會 不預期有重大政策改變
上個月底赴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DF)的美國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亞洲項目資深研究員包道格(Douglas Paal)日前告訴自由亞洲電臺,據他與中方官員私下對話瞭解,北京計畫6月召開延遲已久的「三中全會」。由於習近平3月底與美國商界會晤時曾表示,中國「正在謀劃和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有分析認為,本屆「三中全會」可能會醞釀更大幅發展經濟的方案。
不過王曉岷表示,總的來看,未來1到4年內,中國不會有什麼改變,還是會維持習近平治下的現有政策。但他提到一個但書:「除非,唯一就是說,以我自己的看法,就是假如說突然間,中國經濟各方面打擊很大的話,然後裡面有人開始反抗,認為這個影響中國各方面太大了,那才可能會有改變。」
王曉岷指出,雖然很多人講中國經濟日趨下滑,但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PIIE)資深研究員拉迪(Nicholas Lardy)日前撰文認為,中國經濟不會受太大的打擊,還會恢復。
他說:「所以,現在暫時雖然是說經濟情況慢慢不太好,可是不好到什麼程度還不清楚,可能還要幾年才會知道。所以暫時『三中』什麼的,我猜都不會有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