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地方政府欠債不還 信用透支「無賴化」危及治理(圖)
 
馮川認為,種種「無賴化」行為正在地方治理中呈現系統性蔓延之勢,一個可以稱為「信用透支型治理」的生態系似已形成。( RFA製圖)
【人民報消息】 中國去年允許地方政府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透過「借新還舊」,延長債券贖回的期限以避免地方債務爆雷。不過,武漢大學學者調查研究發現,有地方政府欠債不還,逐漸成了當地最大的賴帳「老賴」,這種信用透支的治理「無賴化」,將撕裂用來維繫社會治理秩序的基本信任體系。 《南華早報》報道,「網易」上月刊登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馮川的文章〈地方治理信用透支已成常態,政府成當地最大『老賴』〉,馮川專門研究中國農村社會與基層治理,他指出,中國地方治理的信任危機已層層蔓延到鄉村,首先是縣政府失信於銀行、企業和鄉鎮政府,接著鄉鎮政府再失信於鄉鎮幹部、村幹部和工程隊,然後村幹部又失信於工程隊、村民,村民也對基層幹部失去信任。 「債是不可能還銀行只能要利息」 縣政府對銀行的失信表現在「只還利息不還本」,例如貴州省某縣長拚政績大推公共建設,明明土地財政僅1億元(人民幣,下同)竟負債80億元,且每年要還利息1億至2億元不等,但該名縣長仍大言不慚說:「債是不可能還了,銀行只能要利息,否則連利息都不給」。 《路透社》去年8月曾引述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數據,指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在2022年增至92兆元,佔經濟產出的76%,高於2019年的62.2%。 挪用下屬工資辦亮點工程博表現 此外,若干縣政府因撐不住巨額財政缺口,甚至藉由「暗槓」鄉鎮收入來減輕財政壓力,例如山東某縣截留拖欠本應還給鄉鎮的稅收,導致欠2個鎮分別6000萬元和1.1億元;還有些鄉鎮幹部為爭取表現,居然挪用下屬工資來興辦亮點工程,一名鄉鎮公務員曾抱怨剛上班不久,全縣各鄉鎮就停發績效工資,每月拿到的薪金不到3000元。 馮川的研究報告還提到,陝西省某村2017年闢建了1座廣場和4條排水道,共花費200多萬元,但專案資金只下撥40萬,村支書自己墊20多萬,其餘部分由施工單位墊付,目前還欠施工方27萬,偏偏民眾不信任村級幹部,懷疑他們以權謀私,以致村幹部陷入「流汗又流淚」的兩面不討好困局。 馮川說:「如今,種種『無賴化』行為正在地方治理中呈現系統性蔓延之勢,一個可以稱為『信用透支型治理』的生態系似已廣泛形成」。他表示,信用透支浮現基層治理各個層面,撕裂維繫社會治理秩序的基本信任體系,足以消解包括德治、法治和自治在內一切有可能推動善治的力量,使社會治理落入距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更遠方向。△(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4/9/81968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