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查善惡奏功過 保一家安泰的灶神(圖)
 
若水
 
臘月二十三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作所為的日子,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明慧之窗合成)
【人民報消息】民間稱黃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為小年,是祭祀灶神的節日。 灶神起源甚早,來歷說法也很多。最初因「黃帝作灶」(《事物原會》)、「炎帝作火」(《淮南子》),人們奉為灶神。為了感謝給予人類生存條件的神,人們開始祭拜。後來,隨著歷史的推衍,各種說法豐富起來。 灶神稱謂 灶神,也稱灶君、灶爺、灶王爺,灶王菩薩、灶公灶母、東廚司命、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等。《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送灶神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指門(門神)、戶(窗神)、中雷(地基主)、灶(灶神)、行(道路),即戶一、灶二、三中雷、門四、行五等自然神。五位家神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予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監察一家人善惡的官。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後再向玉皇大帝報告。 臘月二十三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作所為的日子,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 《東廚司命燈儀》中有言:「迭主陰陽,雖善善惡惡,均在修為;然是是非非,必恭記錄。」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終月則算。功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福壽;過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災殃。 在《太上感應篇》裡,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記述。司命即指灶神,紀指十二年,算為一百天。就是說重罪判罰要減壽十二年的。 祭灶神 古時祭灶不分貴賤,上至皇宮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對灶神都是畢恭畢敬。祭灶日期也分階層,民間有所謂「官三」、「民四」、「鄧家五」之說:「官」指官紳權貴,習慣於年二十三祭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會在年二十四祭灶(但百姓為沾貴氣,也會在年二十三祭灶);「鄧家」即水上人家,會在年二十五舉行。 清帝在坤寧宮祭灶神 據有關資料記載:每年臘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寧宮大祭灶神,同時安設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禮,以迎新年福禧。祭灶這天,坤寧宮設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燭供品,殿廷中設燎爐、拜褥。 像民間一樣,供品一般都少不了又甜又黏的食物,目的是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祭灶時,宮殿監奏請皇帝到坤寧宮佛像、神像、灶君前拈香行禮。禮畢,宮殿監再奏請皇后依次向灶君等神位行禮。 民間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祈求降福免災。祭灶神時,第一次進酒,向灶神誠心禱告,完畢後再進行第二次進酒。 進第三次酒之後,將舊有的灶神像恭恭敬敬揭下,焚香叩首後焚燒,並虔誠禱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目的是祈禱灶神向玉皇大帝奏報一家人一年來的種種善事。 除夕接灶 送走神明後,除夕夜再把灶神接回來,此之謂「接灶」或「接神」。因為,除夕這一天灶神會帶著一家人應得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接灶」時把新的灶神像黏貼好,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叩拜。古人對神明一向恭敬崇祀,人們能擺正人與神的關係。 《論語.八佾》有言:「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假如一個人得罪了天理,再向任何神位太廟禱告,那是沒有用的。)這是孔子向弟子揭示「媚於灶」的真正原因。 《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後,暴至巨富。」陰子方是個至孝仁德的人,灶神顯像讓他看見了,他便殺了黃羊祭祀,後來家道繁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 剪貼窗花 在中國北方,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人們通過各種活動表示對神的敬仰,企盼福壽安康。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人們剪貼一些寓含美好願望的圖案貼在窗戶上,希望新年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吉祥。 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的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等等。也有各種戲劇故事,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子、四進士、五女拜壽、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慶壽、九件衣等。 窗花不僅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也增添了過年的喜慶氣氛。 結語 傳統上年節期間的祭祀內容主要在於表達恭敬、感恩、反省和許願。和其它過年的傳統習俗一樣,充滿中國人敬畏天地神明的濃厚文化氣氛。事實上這也是中華正統文化的核心所在。 這種文化氛圍使得古人以謙卑、知足的態度對待生活:因為處處都有神靈監看,人如果要做虧心事也是有所顧忌的。 童謠唱道:「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 對於中國民俗的年來說,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就像一場戲的序幕,因為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就要忙活了:二十三,送灶神;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團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酒具……一直到臘月三十門神對聯上牆,年飯上桌,一家人團聚,大年開始了。△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2/8/8054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