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寧求神佛不求政府 中國年輕人過年上香盼就業(圖)
 
在北京雍和宮,一名男青年與眾人一起點燃三根香,準備祈禱,被香火籠罩。(Photo by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今年元旦,李小姐和朋友一起到北京雍和宮上香,祈求2024年能順利畢業、找到合適的工作。歷經充滿轉折的2023年後,中國年輕人的盼望都很務實,對政府的期待也很「卑微」。 在中國儘管有其定義的「合法」宗教信仰,但執政的中共是無神論政黨,歷經文革破壞後,社會上信仰氛圍整體淡泊,宗教發展也不被鼓勵。出於對前途的茫然,去年年輕人到風景優美的名寺上香突然變成一大熱門,有媒體報導形容,「年輕人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了上香」。 李小姐在上海的大學畢業後曾經工作5年,但能找到的工作要不是嚴重加班,要不就是薪資太低、只能兼職等。去年底,她考上北京一間研究所,希望藉由學歷更上一層樓,有助於增加自己求職的競爭力。 「大環境來講,2024年不會比我2018年大學畢業時更好,現在博士都難找工作了,但不能一直悲觀。」李小姐告訴中央社記者,她在北大中文所博士班就讀的同學都有心理準備,畢業後能到以理科為主的非重點大學教中文就不錯了。 2023年,中國COVID-19疫情解封,社會經濟的運轉動了起來,但並沒有如預期恢復。16到24歲青年的失業率接連3個月升破20%後,中共國家統計局宣布暫停公布去年7月相關數據,宣稱要「優化統計」。半年後,官方公布,剔除在校生,去年12月的青年失業率為14.9%。 李小姐認為,這個數據「有點假」,因為大環境真的不好。她身邊的朋友有工作的,說不上滿意現況;沒工作的,大多想著出國。 30多歲的沈小姐則是屬於那個「在限制中積極作為」的人。從事出版業的她,形容自己的工作是「一直被盯著的狀態」,在各種審查制度及自我審查之下,一邊做事一邊感受阻力;打算出版的書,題材乍看很正常,但必須考慮是否能把握得好政治風向。 這種情況已經延續幾年了,她預期2024年也一樣,「『緊』跟『更緊』的差別不大」。 2022年底爆發抗議疫情封控的白紙運動,很快被當局壓下,讓沈小姐意識到「要改變大環境很難」。不過,身邊很多朋友跟她一樣,在緊縮的社會政治氣氛下,他們決定「更關注自己手上可以做好的事」。 被問到期待政府今年有什麼紓解當前困境的作為時,關注出版行業的李小姐和沈小姐,不約而同都說:希望政府可以保護書籍的價格機制。她們認為,要政府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很難,要放鬆政治管控更不可能,不如就聚焦在行業本身吧。 在中國大陸,書籍「控價」情況比台灣書市還要崩壞。一本剛出版的新書,在網上可以用6折甚至半價買到,還標榜正版。除了低價競爭造成行業惡性循環,沈小姐說,通路商抽成比例比生產者高,「花最多力氣的作者、出版者卻是收穫最小」。 2024年,中國圖書業面臨政治和經濟雙重壓力,她們盼望至少在行業經營環境上,可以不要那麼令人沮喪。△ (中央社)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2/11/8057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