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太意外!北京竟遭這個小國死死拿捏(圖)
 
立陶宛是一個小國,但無畏於中共的威逼,敢於對中共提出嚴厲批評,中共對立陶宛的霸凌行爲並不奏效。(谷歌地圖截圖)
【人民報消息】北約將於7月11日至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峰會。就在峰會即將召開之際,主辦國立陶宛上星期公佈了一份印太戰略,在歐洲國家中罕見嚴厲地對中共提出一系列批評,甚至明確爲中共在烏戰和臺灣問題上劃出「紅線」,其強硬立場被認爲可能會成爲今後北約政策走向的一個潛在的風向標。 以主辦國身份推動中國議題 據美國之音報道,北約在去年峰會上發佈的「戰略概念」中首次將中國描述爲對北約的「利益、安全及價值觀」構成挑戰。有跡象顯示,中國可能繼續成爲今年峰會的重點議題之一。 立陶宛議會議員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說,我們已經看到北約對中國越來越關注,而「立陶宛的戰略將爲其他成員國在這個問題上提供可以利用的立場,在北約機制中推動這一戰略的立場將變得更加容易,因爲像美國這樣的成員國理解並支持我們的印太戰略。」 曾經去年率領該議員團訪問訪臺灣的馬爾德基斯在給美國之音的一封電子郵件中還說,正如立陶宛在對待俄羅斯問題上採取了更強硬的立場一樣,「對中國問題也將產生類似的影響。」 賓夕法尼亞大學佩裏世界之家全球秩序項目經理托馬斯·沙特克(Thomas J. Shattuck)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立陶宛在北約峰會之前發佈這份文件的「時機非常耐人尋味」,「顯然,這(中國議題)將成爲與其他北約成員討論的話題之一。」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經濟項目研究員馬修·雷諾茲 (Matthew Reynolds) 也說,立陶宛選在峰會前夕發表印太戰略「並不是巧合」,立陶宛一直在與美國增強其對華政策的一致性。 在立陶宛公佈「印太戰略」的同一天,英國與波蘭簽署了2030戰略伙伴聯合宣言,其中指出,兩國認識到「中共所帶來的系統性挑戰和其日益專斷的國際主張。」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在一篇題爲「北約包藏的對華禍心,被立陶宛提前暴露了」的社評中稱,立陶宛和其他幾個北約成員國在「涉臺方向上有所聯動」,而且「在大變局之下,立陶宛的激進對外政策有一定代表性」。 儘管中國議題在北約國家中有廣泛的共識,但分析人士也指出,目前並不清楚立陶宛的中國立場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獲得其他國家的認同。 曾任美國智庫外交政策研究所亞洲項目副主任的沙特克說,歐洲較大的國家可能會對立陶宛的立場有所保留,「例如法國和德國可能對這一新戰略尤其不滿意,因爲它以許多令我感到驚訝的、耐人尋味的方式抨擊了中國。」 立陶宛在上星期的戰略聲明中呼籲加強團結,「歐盟在與中國的關係以及與印太地區國家的合作中保持聲音統一非常關鍵,這樣我們才能放棄分裂性的框架和倡議。」 沙特克說,很明顯,北約峰會將專注於烏克蘭問題,也許這份立陶宛的戰略文件可能跟北約設立東京辦事處的日程有些關係,「但總體而言,不會改變峰會原本的議程,因爲這個議程在文件發佈之前就已經確定了。」 立陶宛屢開風氣之先 立陶宛不但在2021年率先退出中共倡導的中國-中東歐國家(17+1)合作機制,此後又允許臺灣在維爾紐斯以「臺灣」之名在立陶宛設立代表處,成爲第一個在中國邦交國境內使用「臺灣」名稱的外交機構。 隨着亞太地區經濟和戰略地位的迅速提升,近年來很多國家都發布有不同版本的印太戰略,但相比之下,立陶宛上星期的戰略聲明在中國問題上的措辭罕見地強硬。 從烏克蘭戰爭、到臺灣、南中國海緊張局勢、以及中國的貿易政策等等。這份題爲《爲了一個安全、有韌性和繁榮的未來》的文件對中共進行了幾乎是全方位的直言不諱地抨擊,指中共在人權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政策等「對自由開放的民主社會構成了重大挑戰。」 相比之下,歐盟在其「歐盟在印太地區的角色和作用」的政策性文件在表示嚴重關注印太地區安全的同時都避免直接提及中國。 「我們看到立陶宛在其印太戰略中使用的語言比我們所看到的歐盟的語言要強硬得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雷諾茲說。 在極爲敏感的臺灣問題上,這份僅十幾頁的文件還十幾次提到臺灣和臺灣海峽,強調「軍事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或者使用武力或威脅改變臺灣海峽地區現狀,這些都是紅線」。 「立陶宛是第一個發佈以臺灣爲中心的文件的國家,」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沙特克說。 立陶宛人口僅200多萬,面積列在世界第120之外。亞洲問題專家沙特克說,就印太戰略而言,美國、日本、韓國等等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戰略聲明,但對於立陶宛這樣一個人口較少的波羅的海國家來說,發表這樣的文件確實有些不同尋常,「從這個意義上說,立陶宛的做法非常獨特。」 立陶宛的國際示範效應 隨着中國強大的經濟影響力正在迅速蔓延到地緣政治領域,經濟脅迫被認爲是中共越來越令人生畏的外交工具。自立陶宛在2021年初宣佈同意以「臺灣」爲名設立經貿代表處以來,中共和立陶宛的關係急轉直下。爲了避免維爾紐斯的國際示範效應,中共誓言「絕不輕饒」,除了外交降級外,還採取了將立陶宛從海關係統中移除、並向第三國公司施加壓力等罕見的嚴厲措施懲罰立陶宛。「中共對立陶宛採取了對其他國家從未採取過的措施。」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沙特克說。 然而,幾年來立陶宛似乎絲毫沒有屈服。 除了立陶宛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本來也只佔立陶宛全部經濟的1.5%外,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雷諾茲說,立陶宛之所以能夠頂住壓力的重要原因是盟國在其危難之際伸出了援手,立陶宛與中國的貿易減少了1.22億歐元,但這部分被對第三方市場的1.15億歐元貿易增加所抵消,淨損失僅爲700萬歐元。此外,在立陶宛的案例中還看到,臺灣、歐盟和美國都向立陶宛企業提供了支持。 雷諾茲還指出,中共對立陶宛的霸凌行爲不但並不奏效,「甚至適得其反,因爲它加速了歐盟採取反脅迫措施的過程。」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一個報告發現,中共的經濟脅迫通常不會給目標國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這份題爲《否認、轉嫁、加威懾:應對中國的經濟脅迫》(Deny, Deflect, Deter: Countering China's Economic Coercion)的報告說,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中國懲罰的影響似乎往往微不足道,這部分是因爲中國不想自己承擔巨大的成本。 這份報告的主要作者雷諾茲說,「立陶宛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教訓。市場經濟往往在面對中共的經濟霸凌時表現出更強的韌性,比起最初想象的要強。」△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7/11/7672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3/7/11)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