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與被稱爲橡皮圖章的全國人大會議相比,五年一次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才是分配中國最高權力的場合,除「大政方針」的確立之外,黨魁的新老更替或者政治新星的竄升更需要藉助於中國共產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得以完成,因此,在中國這樣一個權力等級社會中,每一屆中國共產黨的全國代表大會自然會引起廣泛關注,每到這個時候,新聞記者都會雲集北京,據不完全統計,採訪十七大的中外記者達到兩千人,如果將他們的助手、攝像、編輯以及勤雜人員也計算在內的話,圍繞十七大「跑新聞」的新聞從業人員可能上萬,他們有充分的資金保障和現代化的通訊手段,七天的會議期間,完全可以向全世界發出海量的新聞報導。 但是,自10月15日開始的這一週之內,中國卻罕見地沒有新聞。 新聞,就其定義而言,在傳媒空前活躍的今天仍然存有分歧。按照官方的非正式定義,新聞應是「喉舌」吐出的聲音信息;《現代漢語詞典》對新聞的定義則是: 1,報紙、廣播電臺等報導的國內外消息;2,泛指社會上最近發生的新事情。《現代漢語詞典》的兩種定義同樣是粗疏而不科學的,前者就像「桌子是木匠製作的一種傢俱」一樣,沒有指出新聞的特性,後者混淆了客觀發生的「新事情」與作爲文本而存在的「新聞」的關係,我們知道,並非所有「社會上最近發生的新事情」 都會成爲新聞,比如說,正當十七大召開之際,北京訪民華惠棋被毆打和軟禁的「新事情」就不能成爲報紙、廣播電臺等報導的消息,再比如說,《我反對──一個人大代表的參政傳奇》一書的作者姚立法和另一位前地方人大代表呂邦列的失蹤事件,也無法佔據國內任何一家報紙的最小版面。因此,如果想較爲準確地定義「新聞」,必須涉及新聞構成的基本要素。 新聞之所以有別於其它文字形態,按照傳統觀點,應具備幾個必然構成要素,亦即五個W:When(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What (何事)、Why(何因),但是,具備這五個要素並不必然成爲新聞,「事情」之所以能夠成爲新聞,還應具備「具體性、真實性、時效性、新奇性、重要性、公開性」等特徵,否則兩條狗在街上打架也可以是新聞了。 十七大會議期間,有關中國新聞的關注焦點當然首先集中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但在這個富麗堂皇的建築內,並沒有任何「新奇性」的事情發生,不需要任何新聞報導,我們也能預知自2007年10月15日上午開始的會議之流程,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都是程式化的,毫無懸念和意外,同樣,會議當天和次日於出版的國內報紙幾乎是用一個模子刻版出來的,沒有任何懸念和特色。從這個意義上說,萬衆矚目的十七大本身沒有新聞,古板的會議講話和千篇一律的新聞報導只具宣傳意義,真正的新聞要等到十七屆一中全會召開後的常委亮相時才會產生。 當然,採訪十七大的中國國內記者只佔新聞從業者的極少比例,中國記者中的絕大多數在十七大召開期間仍要堅守崗位,並未放假回家睡覺,可是,這一週卻似乎成了他們的冬眠期,打開國內的報紙、電視,我們會發現在這段時間內,記者們集體放棄了採寫新聞,爲了十七大的順利召開,宣傳系統早就通過文件和電話通知的方式,要記者們閉上嘴巴,於是,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的煤礦爆炸、車禍、環境污染、羣體上訪、發表公開信、貪污腐敗、違法拆遷、非法拘禁乃至於夫妻吵架這樣有違 「和諧」的事情,統統不能進入新聞的視野,與此同時,充斥我們眼前的大量講話文件、代表發言、專家觀點、理論闡釋等等更是與新聞無干的東西。 境外記者的報導雖然不受中宣部的控制,但是他們同樣無法給我們提供新聞。首先,會議的保密程度僅次於建國前的歷次黨代會和文革時期的九大,參加會議的兩千多名代表連上網都屬於違法會議紀律的行爲,這種情況下,境外記者們只能欣賞人民大會堂裏毫無懸念的公開表演而無從進去「會議背後的會議」,而在那裏才會發生真正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其次,即使境外記者發出具有「真實性、時效性、新奇性」的報導,也無法滿足新聞的「公開性」要求,我們既不被允許訂閱境外報紙、收看境外電視節目,更要在十七大召開之際承受封網加劇的現實,就連通過互聯網獲得歌功頌德之外的信息都變得異常艱難,此時,新聞確實顯得過於奢侈,對中國民衆來說,如果不想忍受各電視臺沒完沒了的主旋律聒噪,就只能關掉電視。 也就是說,對那些習慣於通過新聞了解天下事的人們來說,十七大召開以來的這幾天成了一段時間上的空白,無法確認的小道消息滿天飛,真正的新聞卻看不到。作爲受現代文明薰陶的新聞受衆之一,我希望十七大趕緊過去,讓我們的生活從敏感期迴歸正常。「正常情況」下,雖然我們也要忍受中宣部的新聞過濾,但利益分化、衆聲喧譁的時代中,除了最高權力者的最高會議,沒有什麼藉口能讓所有媒體噤聲,於是,我們便可以或多或少地讀到或聽到一些新聞,聊勝於無。尤其是,作爲一個偶爾書寫時評的三流寫作者,這種全面的新聞缺失狀況會堵塞我了解社會的信息渠道,加之同一時間內國內各大網站紛紛收緊發貼和審貼的標準,令人深感鬱悶。 好在會議即將過去,無論如何,新一屆常委的亮相對中國人來說是件不小的新聞。雖然「何時」、「何地」、「何事」都是程式化的,但「何人」卻充滿了懸念,而不被公開報導的「何故」,更會給人們以廣闊的想像空間和茶餘飯後的談資,而我更大的期望(也許是奢望)是:新一屆常委能給中國新聞界以寬鬆的生存環境,讓民衆知曉一些真正的新聞。 2007年10月20日 原載《議報》第325期(略有更動) ********************************************************
購票從速!新唐人「聖誕奇觀」晚會盡顯東方神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