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抗爭是本能,不需要煽動,除非不把自己當人
 
地球公民金建國
【人民報消息】事情要從一則被歪曲的新聞說起。 當尼泊爾因社交禁令引發大規模抗議遊行後,國內普遍流行一種看法,認為這是一場由西方煽動的「顏色革命」。 比如微博大V、自稱記者的「小凡好攝」就說,「尼泊爾失控後,美國、英國、法國和日本等10個國家聯署了一份聲明,表示支持尼泊爾人的權利。似乎明白了什麼。」 他明白了什麼不言而喻,評論區已給出了答案。有意思的是,在500多條評論中,沒有人對他說的話表示懷疑。他還在博文下面加上「黃媒不會說的真相」的詞條,好像自己才是告知大眾真相的良心媒體。 當然,相比於「孤煙暮蟬」「唐哲同學」等習慣性造謠者而言,這位記者確實相當良心了,至少說出了一半的真相。 在尼泊爾的抗議遊行出現流血事件之後,確實有一份聯合聲明,一開始是7國——澳大利亞、芬蘭、法國、日本、韓國、英國和美國,後來加入了德國與挪威,變成9國,而非10國。 聯合聲明的內容是: 「我們對今天在加德滿都及尼泊爾其他地區發生的暴力事件深感悲痛,其中包括示威期間造成的人員傷亡。我們向遇難者的家屬、所有受影響的人士致以誠摯慰問,並祝願受傷者早日康復。 我們各國政府重申對和平集會權和言論自由這一普遍權利的堅定支持。我們敦促所有各方保持最大剋制,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並確保這些基本權利得到保護。」 可以看到,這份聲明行文規範嚴肅,屬於標準的官方口吻,且主張支持和平集會、呼籲各方保持克制,而非良心記者所說「支持尼泊爾人的權利」這種明顯具有引導性的表述。 連核查信源、忠實原文這種最基本的記者操守都不具備,看來他博文下的詞條不是自我標榜,而是自我介紹。 類似「小凡好攝」的博主有很多,支持他們觀點的人也不計其數。這其實反映出一種普遍的迷思,至少在很多中國人看來,走上街頭就是聚眾鬧事,而人民群眾始終是淳樸善良、溫順聽話的,他們不會聚眾鬧事,如果聚眾鬧事,那也不是出於主觀自願,而是背後有人煽動。 這套邏輯是如何形成的暫且不提,僅就本質而言,它並不是對社會現象的真實解釋,而是一種循環論證的話語工具。因為其徹底否定了人的自我意識與利益訴求,將人看作是一群需要牧民驅趕才知道如何行動的牛羊。 牛羊即便被鞭打、被宰殺,也不會群起而攻擊,但人不一樣,尤其是當現實處境觸及到他們最基本的生活、尊嚴與權利時,哪怕再能忍耐,也會抗爭。農民會因賦稅沉重而抗爭,工人會因資本剝削而抗爭,學生也會因教育不公而抗爭。可以說,抗爭是人類的天性,亦是社會矛盾的自然體現。 相反,如果按照「顏色革命」的敘事方式,那歷史簡直沒眼看了。不僅武昌起義、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成了境外勢力煽動,連二戰後席捲全球的民族獨立也成被煽動的結果了。世界史從此不再是戰爭史、政治史、經濟史和文化史,而是煽動史。 其實縱觀中外,群眾運動都是有其內生邏輯的,雖然有時候會受到外來思潮與外部勢力的影響,但根源還是自身利益受損和不滿情緒的累積。這一點之於英國是這樣,之於波蘭是這樣,之於阿拉伯是這樣,至於尼泊爾也是這樣。 換言之,你不能只在東方國家出現群眾運動時稱之為人民被煽動,而西方國家出現群眾運動時則稱之為人民的選擇吧?難道東方人都是提線木偶,西方人才能算有頭腦的公民? 所以承認吧,人就是會為了自身利益而抗爭,這是本能,不需要任何人煽動,除非不把自己當人。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9/12/92304b.html
打印機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25年9月12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