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譚(299)焚佛經 遭惡報
 
劉曉
【人民報消息】據《惜字金編》實錄:普門寺的多名徒僧中,有八位常給附近人家的死者做道場。一次他們做道場時,其中七人一時疏忽大意,把所印的佛經30張,當成祭奠死者的東西燒掉了,煙灰隨風飄揚,散棄四方野地。 同去做道場的那個小和尚沒有焚經,當時他看到了師兄誤燒了佛經,知道不該,卻沒敢說。 一天晚上,小和尚做夢,夢見自己被捉到陰府,看見同寺的七位師兄都跪在階下,上面高坐著閻王爺。閻王道:身為僧人,竟敢焚燒佛佛經! 棄擲道途,衊視聖人,污穢字跡,莫此為甚。 閻王又問小和尚:你為何不阻止他們? 小和尚說:我初來乍到,不敢違逆各位師兄。閻王道:今日姑且饒了你,回去告訴你的長老,今後須禁止徒眾: 不得隨意褻瀆佛經,佛經可念,但萬萬不可焚。 小和尚從夢中驚醒,當即告訴了長老。沒過幾天,那焚經的七人中,四個被牆壓死,兩個溺死於水中,還有一個死於夢中。 讀了這個故事,真是讓人感歎,褻瀆焚燒佛經竟然是如此大的重罪,那還是一時大意誤焚,那報應都如此可怕,如果是心懷破壞佛法,迫害修煉人的惡念去毀壞佛經,那罪業真是大的難以想像,那其所遭的報應也必將是極其可怕。 清朝周安士編著的《安士全書》中認為,讀世間的書籍,只能了解天下的事,不能知道天上天外的事;如果人能夠博覽佛家或道家的經書,那麼即便是龍宮海藏的神奇,前劫後劫的曠遠,十方國土的浩繁,都可以略知大概,那麼其胸襟將遠遠超越平常的人。更不用說這些經書能夠告訴人棄惡從善,返本歸真的宗旨了。因此,對於世上的廢書,都可以焚化,但唯有宗教經書不可以焚化,因為他可以讓人增長福慧,而且經書中的字,也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 《匯纂功過格》中曾記載,在陝西省武功縣城的西邊有一座寺廟,寺廟內堆積了很多毀廢不用的佛經。一個名叫康對山的人,當年讀書的時候,曾經和五個同學在這廟裡讀書。當時正值寒冬,寒意難耐,因此其中有四個同學為了取暖,就用廢經書來燒炕了;而另一個同學也焚燒廢經來燒洗臉水。 康對山當時雖然心中覺得他們做的不對,但卻不敢說甚麼。當天夜晚,康對山夢到三位冥官升堂,這三位官員十分憤怒地斥責那幾個燒經暖炕的人,並判決道:「他們全部都滅門絕後。」康對山心中非常震驚。這時又聽到他們說,對於用經燒水洗臉的那個人,要削去他的前程。並責備康對山說:「你看到了這般場景為甚麼不出言勸阻?」康對山答說:「我年紀最小,心裡雖然知道他們所做的不對,但卻不敢說甚麼。」只聽一位冥官說:「你如果說一句話勸解,或許他們就不會犯這樣的過錯了。今念你不和他們同流合污,姑且寬恕你。」康對山醒來之後,把這件事記錄在書後。 結果沒過幾年,那四個同學全家都得瘟疫死了;而燒洗臉水的同學,多次考試不中,一生只能以教小兒讀書為生。 明朝蘇州臯橋處有個人叫朱及,其人「以煉金為業」,人們都用職業稱呼他為「金箔朱」。曾經有一位從四川來的僧人與朱及交往,成了熟人,後來離開時就將一部金字書寫的佛經寄存在朱及家。 古代的人們為了敬佛,有時會用金粉混合粘著劑制作成金泥,再用金泥來書寫佛經。這種佛經無論從經濟價值,還是從信仰的角度看都非常的珍貴。 這個僧人離開蘇州後,一去幾年都沒有回來,也沒有消息。朱及聽信其他人的話,一時貪心,竟用火將這部佛經燒毀,將其金泥制成金箔。豈料得了這筆不義之財後才一年多點,家裡就變故不斷,家境因此日益衰敗,他自己也得病而死。 記載裡這個人貪財、背信棄義,毀掉僧人朋友出於信任寄存在他那裡的珍貴佛經。不僅背叛了僧人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毀了佛經,對佛法犯了罪,故而遭此惡報。 褻瀆經書本就是天理不容的大罪過,更何況他們竟然到了用焚燒經書來燒炕、燒洗臉水的地步呢!有人問,完整的經書自然不可焚化,如果已經破爛不全,該如何處理呢?《安士全書》中說,可以在幹淨容器中焚燒,所遺留的灰,也要認真對待,可用幹淨的布包裹送到大江大河中。同時,對於萬字元尤其註意不可褻瀆。△ (人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