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5年5月5日
發表
人氣:5,954
分享:
|
|
「立夏」時節 萬物並秀(多圖) |
|
 立夏三候:「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清張若靄《墨妙珠林(卯).冊.立夏》,臺北故宮博物院) |
【人民報消息】《曆書》中記載:「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這時太陽到達黃經45度。立夏通常在公曆5月5日至7日之間,2025年的立夏節氣從5月5日開始,黃曆稱立夏為「四月節」。此時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萬物繁茂。
順時而行
《逸周書.時訓解》記載的立夏三候:「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了這個節氣的物候特徵:首先可聽到螻蟈(音樓郭、lóu guō,青蛙)在田間的鳴叫聲,接著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籐開始快速攀爬。
立夏後氣溫回升很快,蒸發強烈,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所以雨水來臨的遲早和雨量的多少,與日後收成關係密切。
由於古代沒有氣象預報,因此古人常會藉由聽青蛙是否鳴叫,來預測這個夏天會不會鬧水災。立夏當天如果青蛙不叫,表示整個夏季將會多雨,會影響作物的收成,因此有農諺「立夏看夏」、「立夏無雨,碓頭無米。」(碓,音堆、duī,杵臼)之說。
古人非常講究人與環境的協調,根據《禮記.月令》記載的立夏:「是月也,繼長增高,毋有壞墮,毋起土功,毋發大眾,毋伐大樹。」周朝時,這個時節特別強調保護樹木、農作物,讓它們繼續成長茁壯,不要讓它們受到傷害或摧毀,不要徵集大量民眾開墾土地、砍伐大樹,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天子管理天下事,一切行政都要順時而行,不違逆萬物的自然生態,這是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與態度。
 天子管理天下事,一切行政都要順時而行,不違逆萬物的自然生態,這是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與態度。(明慧網) |
立夏民俗
在中國古代,人們對立夏的節氣十分重視,有迎夏的儀式,表達對五穀豐登的期盼;也有許多習俗,都是寓意夏日保持身體健康,平安渡過炎暑。
1.迎夏
《後漢書.志.祭祀中》記載:「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
古人敬天信神,非常重視祭祀活動的禮俗,在立夏這天,天子率領百官舉行「迎夏」儀式。根據五行學說,夏天屬火,主管的神是祝融,方位在南,對應之色為朱紅。所以君臣都身著朱色禮服,佩帶朱色玉飾,連馬匹、車旗都是朱紅色,前往南郊祭祀炎帝(善火耕,號神農氏)和祝融神(教人類使用火),表達對天神的敬仰和祈求豐收。
2.賜冰
明代劉侗《帝京景物略》中記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立夏這天有「賜冰」的儀式,朝廷掌管冰政的官員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塊,切割分開,由皇帝賞賜給官員。
中國古代藏冰、用冰,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時期,後來的朝代也都設有專職官員與機構管理,從貯存冰塊到開啟冰窖,都有一定的時間與儀式。
根據《大清會典》記載:「紫禁城內窖五,藏冰二萬五千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也說:「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清代官府在立夏暑伏時節,按官階發給冰票,憑票領取。大約從黃曆5月1日啟用,到7月20日止,冰塊差不多都分發光時,就準備要迎接立秋了。
3.五色立夏飯
立夏當天,中國南方有吃「立夏飯」的習俗,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大量白粳米煮成五行養生的「五色飯」,稱作立夏飯。閩南有些地方吃「蝦麵」迎立夏,因為蝦與夏諧音,紅顏色的蝦又是夏天養生的食物。
普遍的立夏食俗是吃「立夏蛋」,俗諺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音住、zhù)夏」、「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疰夏是夏日常見的症狀,患者多腹脹厭食,發熱乏力,小孩子尤易疰夏。在立夏吃蛋補充營養,增強體力,避免因炎熱天氣而產生的慢性疲憊病,並且讓人充滿幹勁和活力。
也有說「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人們在立夏這天煮好雞蛋,將蛋放入用彩線編織的蛋套中,或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
有些地方也吃「七家粥」、喝「七家茶」過立夏。「七家粥」是彙集左鄰右舍的米煮成,再加入各色豆子及黃糖,煮成大鍋粥,而且煮成後一定要和鄰居、親朋好友分食分享。「七家茶」也是彙集左鄰右舍的茶一起分享。
立夏養生
 除了心神調養、增長自我控制外,也可以學習打坐,這是全面放鬆身心同時增強免疫能力、專注力的好方法。(明慧網) |
立夏之後,天氣轉熱,容易使人食慾不振和疲勞。
夏季,五行屬火,與五臟之中心臟相對應,此時心火容易旺盛,所以不輕易動怒,盡量維持心情平和。出汗對身體有利,但汗液過多容易耗傷心氣,讓人感到疲倦、煩躁不安,所以適度運動之外,最好能順應太陽的節律,早些起床並晚些就寢。總之,夏季養生重在養心,要適應陽氣旺盛的特點,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和生活規律。
中醫學所稱的「心」不僅是推動血液運行的心臟器官,同時包括大腦、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及精神情緒調節等功能。比如,心的氣血充盈,則神志清晰、思維敏捷、精神充沛;心血不足,則會出現失眠、健忘、心神不寧等等。
東晉葛洪《抱樸子》中說:「多思則神散,多念則心勞。」所以夏季養心,要常常提醒自己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退一步海闊天空,心靜自然涼。
除了心神調養、增長自我控制外,也可以學習打坐,這是全面放鬆身心同時增強免疫能力、專注力的好方法。△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5/5/90407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