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万大军压境 只为抢一高僧(图)
扶摇
2025年4月13日发表
 鸠摩罗什是世界上唯一死后烧出「舌舍利」的传奇高僧。(《未解之谜》提供) |
【人民报消息】鸠摩家在天竺(今印度)是名门望族,世代做丞相。不过,鸠摩罗炎一心只想出家修行,为了逃避当官的命运,他就去别的国家云游。那一天,他来到了龟兹(音:求慈)国,就是现在新疆库页县境内。国王妹妹耆婆对他一见钟情,国王心疼妹妹,就强逼鸠摩罗炎还俗,娶了公主,并生下了鸠摩罗什。
得道高僧 迁居凉州
鸠摩罗什从小就聪明伶俐,有著过目不忘的本领:7岁那年,母亲带著他一起出家;9岁那年,母亲带他去各国云游,学习更高深的佛法;20岁那年,母亲带罗什回龟兹,嘱咐他留在那里,自己动身回天竺修行了。罗什在龟兹国度过20年之后,成为远近闻名的得道高僧。龟兹王还特意为他建了个金狮子座,给他讲经说法用。西域其它国家的国王们也经常请他去讲法,他所到之处,大家纷纷夸赞他容貌神俊,气度非凡。
罗什的美名不只在西域传开了,还传到了中原皇帝苻坚(氐族)的耳朵里。那时苻坚几乎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建立了秦国(史称前秦),就派将军吕光远征西域,要把罗什请回来做国师。
吕光将台点兵,带领7万精兵浩浩荡荡出发了。不料,走到半路时,苻坚被姚苌(羌族)所杀,前秦灭国了。吕光回不去了,就在边境的凉州立国,做了后凉王。罗什也在凉州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17年。17年中,吕光父子待他不错,但就是没给他弘扬佛法的机会。不过罗什也没浪费时光,而是一心一意学起了汉语,翻看古籍,学习诸子百家的经典。
翻译佛经——舌舍利
在中原大地上,前秦的姚苌死后,儿子姚兴继位。姚兴对佛法有著浓厚的兴趣,就派人来凉州接罗什。吕光不肯放人。几年后,姚兴就干脆派兵灭了后凉,接回了罗什。罗什人生的高光时刻也从此开始了。
姚兴封罗什为国师,请他翻译佛经,为此还特意建了两个译经楼,找了800多个僧人一起来帮忙。罗什把他从小就记住的经书一部部背出来,让人抄下来翻译,然后他再最后把关,逐字核对。从58岁到长安,到70岁过世,短短12年时间,罗什总共翻出了300多卷经书,可谓产量惊人。而他翻译的佛经不但数量多,质量也很高。
梵文的经书非常讲究韵律,和尚背佛经是可以吟唱的。然而,这种韵律在中文中却完全找不到对应关系,所以翻成中文如果是直译就很难看懂。如果按意思来翻,那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呢?这时罗什先前那17年的沉淀就派上了用场。他用他深厚的中文功底翻出来的经文不但意思准确,而且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佛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来自于他翻译的《金刚经》。
《金刚经》现在流传下来有6个中文版本,其中也包括唐三藏玄奘法师翻译的版本,不过罗什版却是流传最广的。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本印刷出来的书是一本来自唐朝的佛经,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内容就是罗什翻译的《金刚经》。
说到这儿,有朋友可能会说了,罗什的版本是通俗易懂了,可谁知道意思准确不准确呀?咱们谁也不懂梵文,不是吗?不过对于这一点,罗什倒是信心十足。过世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希望我所翻译的经典,能流传于后世,发扬光大。现在在大众面前,我发诚实誓愿──如果我翻译的经典没有错误,愿我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会焦烂。」果然火化之后什么都烧成灰了,他的舌头还在。这就是这世间上绝无仅有的「舌舍利」。
这颗「舌舍利」后来供奉在陕西省户县的草堂寺。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还专门为舌舍利立过一个碑文,其中说道:「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翻经。文含金玉知无朽,舌似兰荪尚有馨。」
淤泥中的莲花
说起这三千弟子呢,唐太宗还真不是在夸张。当年罗什除了做翻译,因为也是国师,也经常讲经说法。那时候整个国家,从皇帝姚兴到王公大臣,再到民间百姓,都是他的粉丝。那年罗什在龟兹的老师来探望他,问他带了多少弟子啦。罗什说,三千有了吧,但我只负责教他们,可不敢做他们的师父,因为我罪业深重啊。老师就奇怪了,罗什从小就很精进学习佛法,会犯什么严重的过失呢?罗什就讲起了他两次犯戒的事。
原来皇帝姚兴因为太仰慕罗什了,就强烈要求他留下后代,先是送了两个宫女过来,后来又送了10个美女。罗什没有强烈反抗,只是默默接受了,搬出僧房过上了平常人的日子。
那800个做翻译的和尚一看坐不住了,也闹著要搬出去娶妻生子。那一天吃饭时间,大家走进餐房,发现自己桌子上没有饭食,只摆著一包缝衣针。这时,坐在最上面的罗什说︰「大家吃吧!」接著就抓起一把针吞了下去。大家看得目瞪口呆。这时罗什对大家说,你们要是也可以吞下那包针,就可以娶妻生子。和尚们面面相觑,从此再没人敢提搬出去的事了。
后来罗什在讲经的时候说,臭哄哄的淤泥中能长出洁白的莲花,大家只管摘莲花就好,别沾淤泥。什么意思呢?罗什把自己比作淤泥,把佛法比作了莲花。就是大家只管学佛法就好,别学我,别拿我当榜样。因为我是个人,是人就有缺点。我知道我没做好,你们别连我的缺点一起都学了。
这样诚恳的态度和自我反省的精神或许就是罗什虽然两次破戒,却依然被人们推崇为一代高僧的原因吧。△
(《未解之谜》节目组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