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中国12月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落(图)
 
资料图:员工于2021年11月23日在中国湖北省宜昌为珀斯音乐集团金宝乐器新生产的钢琴进行调音。 (Photo by Getty Images)
【人民报消息】据中国媒体财新网1月2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11月回落1.0个百分点。官方日前公布的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也比前一个月下降,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从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分项数据看,12月制造业供给和需求扩张不同程度放缓。其中,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降至3个月最低。「外需未能继续回暖,1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重回收缩区间。」 报导指出,样本企业反映外部经济环境低迷,贸易前景不乐观,导致海外市场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下降。当月出口收缩主要集中在投资品类和中间品类,消费品类出口订单则增加。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解读,12月中国制造业供求扩张,企业购买量增加并主动回补库存;「但外需不振,就业压力大,销售端价格低迷,市场乐观情况减弱。」 学者:习近平新年讲话软弱无力中国经济欲振乏力 中共党魁习近平日前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细数2024年经济成绩单指出,预计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人民币130万亿元,成长5%左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年,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基本上就是为中国的形象工程在打广告,应景式讲话,广告时间。通篇用4个形象来形容:自我感动的低调、廖无新意的沉闷感、软弱无力的底气,最后是欲振乏力的信心,」台湾的政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资深研究员宋国诚在自由亚洲电台《亚洲很想聊》节目中作上述解读。 宋国诚指出,习近平2023年10月曾在政协与党外人士的茶话会中,慷慨激昂提到要坚决克服内外困难、要顽强拚搏推动经济恢复。然而,今年的新年谈话则显得平淡无奇,仅提及经济面临「新情况」和「外部不确定挑战」,却未具体说明问题或应对措施;提到经济「回暖向好」,但「回暖」暗示经济仍在寒冬,鸟不语花不香,反倒给人「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象。 他从5个「I」分析为何中国经济与「向好背离」:首先,刚刚公布的PMI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表现相当低迷;GNI(国民总收入)30年来首次下降;第4个Income(收入)降低,导致减薪、欠薪、讨薪频发;最后是Investment(投资),中国出现资本净流出达到128亿美元,并伴随撤资、裁员、关厂三大现象。 宋国诚表示,北京过去大力宣传的「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式现代化」如今已消失在谈话中,甚至不再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东升西降」等口号,显示中国梦现在已经是「梦醒时分」。 中国民众「获得感」充实吗? 习近平谈到,「一年来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大家的『获得感』又充实了许多。」 但自媒体人五岳散人在自由亚洲电台节目中表示,基础养老金的提升表面上是利好消息,但实际上是由缴纳者承担更重的负担,而非原本的受益者创造了更多财富。另外,房贷利率的下调是为了刺激房地产市场,应对房地产行业的崩盘危机,并非单纯的经济利好。至于异地就医的便利化,虽然有助于解决医疗资源的分配问题,但也凸显中国地区间经济和医疗水平差异极大,难以施行统一的福利政策。此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看似提振消费,实际上仍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更多是为促进生产,但这种专项政策未必符合普遍需求。 五岳散人认为,若要提振中国经济,最好是普惠性发钱。他说:「政策宣传用的是一种话术,只告诉你一面,强调政策的正面效果,不告诉民众背后隐瞒的代价与潜在问题。」 中国2025年GDP恐不如去年 习近平提前喊出中国2024年GDP能达标,但是外资各机构大多不看好中国2025年GDP还能达到5%水准。日本经济新闻社和日经QUICK新闻汇总的中国经济学家调查显示,中国2025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预测平均值为4.4%。受美国川普新政府加征关税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变得明显。世界银行(World Bank)将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从4.1%上调至4.5%;穆迪评级(Moody』s Ratings)预测值则从4.0%上调至4.2%。 宋国诚表示,根据多家国际信评机构的评估,中国2024年GDP增长的最佳估值仅为4.5%至4.6%,远低于官方设定的5%目标。若要实现全年增长目标,中国第四季度经济表现必须实现「猛暴性增长」,以弥补前三季度增长未达标的情况:「习近平的经济政策就是工农兵的『梁家河经济学』,既反对『资本主义』的右倾政策,又拒绝懒汉经济式的左倾社会福利模式。习近平的政策既缺乏现代经济学知识支持,也未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应有的特色。」 中国经济挑战外行领导内行 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披露,中国智囊团担心经济可能陷入价格下跌和需求疲软的恶性循环,从而在一份提供给中共高层领导人的报告中提醒,如果不采取更紧急的措施提振经济,中国可能会陷入「螺旋式通货紧缩」。习近平却反问「通缩有什么不好」,这让所有经济学者震惊。 五岳散人认为,习近平的决策团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很多经济学家、公共管理学者到中南海不是对习近平,而是对常委们说明问题所在。然而,习近平本人缺乏现代经济学的专业训练,不能掌握如「螺旋式通缩」等复杂经济理论。△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3/87742.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