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选举拉开帷幕 新一届欧盟机构或延续对华强硬政策(图)
 
2024年6月7日发表
 
资料照: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大厅
【人民报消息】新一届欧洲议会选举6月6日至9日在欧盟各国正式展开,选举将产生720名议员,并由新一届欧洲议会批准新一届欧盟委员会。过去五年,包括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在内的欧盟机构与中(共)国的关系紧张,分析人士认为,新一届欧盟立法和行政机构可能延续既定的对华政策。 制裁互相交织,投资协定搁浅 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产生的第九届欧洲议会及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领导的欧盟委员会在过去五年里对华立场日趋强硬。 2019年12月18日,欧洲议会将「萨哈罗夫奖」颁予被中共政府判处无期徒刑的维吾尔族学者伊力哈木.土赫提,表彰后者对「推动维汉民族的对话和理解」作出的贡献。此举前后,欧洲议会亦多次通过决议谴责中共政府在新疆地区大规模关押穆斯林少数族裔和强迫劳动的做法。 中欧亚洲研究所(CEIAS)执行所长马泰.西马尔奇克(MatejŠimalčík)对美国之音表示:「相较其他欧盟机构,欧洲议会对中(共)国一直不吝严厉批评之辞。2021年中(共)国对数名欧洲议会议员实施制裁后,欧洲议会对中(共)国的强硬态度更趋激烈,以至于中止《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 历时七年谈判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于2020年底完成谈判,一度被视为中欧经贸合作的里程碑。但2021年3月22日,欧盟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宣布对涉嫌在中国新疆侵犯人权的官员实施制裁。随后,北京对「欧方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的10名人员和四个实体」实施制裁,其中包括五位欧洲议会议员,分别是彼蒂科菲尔、盖勒、格鲁克斯曼、库楚克和莱克斯曼。 2021年5月20日,欧洲议会以599票赞成、30票反对、58票弃权,通过在中国取消对欧盟政治人物的制裁之前无限期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批准程序的决议。截至目前,北京仍未解除此轮对欧制裁。 各政党对华态度分歧,新机构或维持现状 卡拉.涅曼契柯娃(Kara Němečková)和伊万娜.卡拉斯柯娃(Ivana Karásková)为布拉格国际事务协会(AMO)撰写的一份报告,研究了本届欧洲议会对华立场及新一届欧洲议会可能带来的变化。报告聚焦欧洲议会中,极右翼的「身份与民主」党团和极左翼的「欧洲议会左翼」党团在本届欧洲议会任期内在中国议题上的投票偏好,以及这些极端主义疑欧政党主要候选人就对华政策发表的公开政见。 涅曼契柯娃对美国之音表示,这项研究得出的一个关键结论是,「欧洲议会中极右翼和极左翼势力上升,可能有利于更多对华友好的选票,软化欧盟对华批评言论,并削弱对华采取更强硬立场的支持」。 极右翼和极左翼政党似乎势不两立,为何他们会在对华政策上取得共识?对此,欧洲对外关系协会(The 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政策研究员阿莉契亚.巴胡斯卡(Alicja Bachulska)对美国之音说:「激进主义政治派别将对华合作视为机遇而非挑战—在许多极右翼人士眼中,中(共)国往往被理想化为一个极其高效和具有前瞻性的国家;而在许多极左翼人士眼中,中(共)国又被视作能够重新平衡世界秩序并减少欧洲对美国的依赖的合作伙伴。」 相对于极端主义政党及党团更为友好的对华态度,包括本届欧盟委员会的执政联盟在内的主流亲欧政党及党团团,则倾向于维持既定的对华路线。本届欧盟委员会的执政联盟的党团包括中间偏右的欧洲人民党党团、中间偏左的社会主义者和民主人士进步联盟以及中间派的「复兴欧洲」党团,分别位列本届欧洲议会第一、第二和第三大党团。 巴胡斯卡说:「如果极端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声音在欧洲议会中变得更加突出,欧盟范围内制定更加连贯和更加强硬的对华政策的努力可能会受到极大阻碍。」 不过,近期民调显示,三大党团在本届欧洲议会选举中将大概率维持其领先地位,组成半数以上(361席)的执政多数。中欧亚洲研究所的西马尔奇克预计,新一届欧洲议会的组成「可能出现轻微变化,但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最重要的欧盟政治势力对中(共)国的看法基本一致。」 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已经寻求连任。近期民调显示,她所在的欧洲人民党党团大幅领先其他党团,大概率将维持欧洲议会第一大党团地位。依据惯例,欧洲议会选举中得票率最高的党团领衔候选人将被提名为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如果冯德莱恩顺利连任,将保持欧盟对华政策的连贯性。 欧盟对华政策的三大焦点:安全、贸易与人权 当前中欧关系面临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义大利汉学家弗朗西斯科.西西(Francesco Sisci)对美国之音表示:「俄乌战争对欧盟与中(共)国的关系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欧盟和中(共)国处于对立面。战争正在迫使欧盟疏远中(共)国。」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北京一直以「中立」自居,主张「劝和促谈」。欧盟对北京拒绝谴责莫斯科的立场表达不满,敦促中方在劝和促谈中发挥实质性作用。西西表示,欧盟国家认为「中(共)国在这场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中站在了俄罗斯一边」,并对中(共)国未能发挥其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感到失望。 此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和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2023年欧洲中国会议」上表示:「中(共)国对俄乌战争的立场将决定未来几年的欧中关系。」 另一个安全议题涉及来自中国境内的网路袭击。欧盟多次谴责来自中(共)国的网路袭击并在2020年出手制裁涉嫌对欧盟发动网路袭击的中(共)国实体和个人,制裁措施包括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 欧盟委员会网路协调工作小组组长克里斯蒂安.德.库纳(Christian D』Cunha)对美国之音表示:「欧盟及其成员国强烈谴责所有联合国成员国认可的,与负责国家行为规范相矛盾的恶意网路活动。欧盟及其成员国将继续抵制网路空间中的恶意行为。」 针对中(共)国问题,他表示:「欧盟在处理与中(共)国的关系时采取多方面的方法,包括继续高层级交往,讨论双边和全球问题,并解决双方存在的差异。」 随著中国「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板)出口占领欧洲市场,中欧贸易关系也蒙上了一层阴影。义大利汉学家西西表示:「汽车工业对欧洲非常重要,但廉价的中国电动汽车浪潮正在促使欧洲深刻反思对华经济政策。」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中国的新型电池电动汽车进口产品启动反补贴调查,以决定是否开征反倾销关税。路透社报导,欧盟委员会将是否向中国电动车征收关税的决定推迟到6月9日欧洲议会选举之后做出。 对于前途未卜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是否可能在新一届欧盟机构任内重启,中欧亚洲研究所的西马尔奇克说:「中(共)国自身对欧洲议会议员的态度也会对双边关系产生影响。如果中(共)国想利用本届选举作为重启与欧洲议会关系的契机,就需要取消对欧洲议会议员的制裁,因为其中一些议员很可能在本届选举中连任。」 围绕中方对欧洲议会选举的看法及对新一届欧洲议会的期待,美国之音向中共驻欧盟使团新闻处发送置评请求,询问中方是否会取消对包括五位欧洲议员在内的制裁以及对当前中欧贸易争端的立场,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复。△(转自美国之音)
 
分享:
 
人气:8,21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中国会发生大事!英国派克预测世界迎来伟大的苏醒时代;前世今生大有关系
中国会发生大事!英国派克预测世界迎来伟大的苏醒时代;前世今生大有关系
1小时下了54个西湖 长沙地铁站被水灌满!黑龙江也出现大洪水!
1小时下了54个西湖 长沙地铁站被水灌满!黑龙江也出现大洪水!
灾后一片狼藉 灾民全靠自救怨声载道!安徽3天2次泄洪 灾民瑟瑟发抖!
灾后一片狼藉 灾民全靠自救怨声载道!安徽3天2次泄洪 灾民瑟瑟发抖!
梅州、桂林洪水退去 现场触目惊心 一夜间灾民一无所有!安徽洪灾
梅州、桂林洪水退去 现场触目惊心 一夜间灾民一无所有!安徽洪灾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