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圖)
 
起慧
 
孟子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圖為宋代米芾《春山瑞松圖》局部。(公有領域)
【人民報消息】柏拉圖說:善行給我們自己力量,也激發別人行善;孟子說: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不論是哪個文化,存善心、行善舉都是被社會肯定的好德行。但並非所有的社會都充滿善行,甚至有人人為近敵的社會。那麼善良的社會風氣是如何形成的呢? 居上位的人以身作則 《宋史》記載了一位宋朝時候的官員陳堯佐,他個性善良,生活節儉。雖然經濟條件不差,但他使用的器物、衣服壞了就修補,不任意丟棄;當他出巡看見野外的動物時,必定告誡左右隨從,不可任意傷害牠們。 陳堯佐在壽州任職時,有一次發生饑荒,許多百姓挨餓,因為不忍人民受苦,他便率先捐獻米糧,命人做成粥食賑濟飢民。他的善行很快流傳開來,壽州其他官吏以及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都仿效他的善行,爭相捐獻米糧。因為捐獻踴躍,因而保全了數萬名災民的生命。 宋朝名相呂夷簡退休前,宋仁宗請他推薦繼任人選,呂夷簡以「深知天下百姓的苦樂」為理由,推薦陳堯佐給仁宗,後來,陳堯佐官至宰相。 居上位的人移風易俗 《隋書》記載了一位隋朝時候的官員辛公義,他求學勤奮刻苦,為官愛民如子。辛公義擔任岷州刺史時,當地有個風俗,就是害怕接觸生病的人,假如家中有人生病,全家人都躲避他,導致父子夫妻之間不願意相互照料,善心與孝義無存,很多生病的人因此過世。 辛公義很憂慮,想改變這個不良風俗。於是他派遣官員四處巡察,把生病的人都接到他的官府,安置在廳堂裡。辛公義放了一個臥榻在廳堂,從早到晚一邊陪著病人,一邊處理政務。他用自己的薪金買藥、請醫生,幫這些人治病,並親自勸慰他們進食,許多病人因為他的照顧而痊癒。 之後,辛公義將病人家屬請來,教育他們說,過去因為你們拋棄生病的家人,所以他們病重而死,現在我將病人聚集在我的廳堂,每天和他們在一起,假如說接近病人就會跟著生病死去,那我不是早該病死了嗎?而且病人還痊癒了,你們不要再相信那些錯誤的習俗了。 病人的家屬都很慚愧,並道謝離開。從此,那個不良風俗被革除,人們開始互相關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2/27/8098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