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深圳「一簽多行」周日恢復 香港未見大批深圳客(圖)
 
資料圖:2022 年 8 月 5 日,香港購物中心內可見關門的商店。由於出口和投資疲軟,香港經濟在過去兩個季度連續收縮,並受到疫情引發的限制。(Photo by Anthony Kwan/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在李家超「成功爭取」下,作為解決香港經濟困境的重藥「一簽多行」,即深圳居民到香港的「個人遊」,周日(1日)起恢復「一簽多行」,除了深圳戶籍居民,更擴展至持有居住證的非深圳戶籍居民。香港政府及零售飲食業界引頸以待,到底今次能否如以往般可吸引大批中國旅客到港「救救命」?自由亞洲電臺綜合多家香港傳媒報道,在恢復「一簽多行」的首天,未見有大批深圳旅客蜂擁到港。 《港台》報道在深圳福田其中一個自助簽注機中心,早上有不少人到場辦理簽注;亦有人因為首次簽注不能在自助機辦理,要待星期一到人工櫃位辦理。有深圳居民表示,恢復「一簽多行」後,來往香港方便很多,加上香港住宿成本貴,因此會選擇即日返回深圳。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港府嚴陣以待,已要求各交通工具預留車輛和人手,港鐵亦會隨情況調整班次;但據《有線新聞》報道,在羅湖口岸,早上到港人流與以往相若。至於以往水貨客聚集點上水,又有否回復「昔日光輝」?據《香港01》報道,月旅客成功申請簽證後即日到上水購物,但上水「水貨街」一帶則人流稀疏,藥妝店老闆亦指未見人流大增,但寄望「一簽多行」令生意起死回生。 黨媒《大公報》則大力吹噓,指記者在銅鑼灣見到遊客多了,街上人頭湧湧。 一簽多行間接引發中港矛盾於2015年取消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表示,新措施不但對香港旅遊、零售、餐飲等相關行業帶來支持,也促進港深兩地人員更便捷暢達的雙向往來。他承認本地消費和服務輸出表現仍須進一步提升,指中央政府一系列支持本港的措施,將為本港經濟增添活力。 深圳「一簽多行」的簽證方法於2009年實施,本意是挽救香港在金融風暴後的疲弱經濟,持證者可以一年內無限次出入香港。措施推出後,的確令經濟復甦得快,但更深層次的是水貨客入侵、搶奶粉、旅客太多令港人生活受影響,加劇了中港矛盾,最終由時任特首梁振英向中央提出取消「一簽多行」,並於2015年4月落實。 在疫情過後,雖然沒有了一簽多行,但換來的是一周一行,但香港均未見如以往般有大批中國旅客來旅遊,再加上從通關後至今可看到,中國人出外旅遊的模式已改變,不再是以購物為主,反而著重深度遊,更有不少年輕人專程來港「窮遊」體驗一番。故此,李家超這招舊瓶舊酒的措施成效有多少?一兩個月後將會有結果。△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2/2/8695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