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古人論持節(圖)
 
孔子所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就是借讚美松柏凌霜而傲然獨立的資質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

【人民報消息】持節就是保持氣節。氣節是指志氣和節操,是高尚的人格質量,表現爲堅持正義,在強大的壓力面前也不屈服的頑強精神。孔子所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就是借讚美松柏凌霜而傲然獨立的資質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孟子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理想,更強調氣節的重要。可見,氣節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的道德修養。 孔子說:「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大意是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沒自己的清白。做人應該恪守做人的準則,不能在強權的壓迫下屈服。孔子對微子、伯夷、叔齊等保持自己清高氣節的古代賢人給予很高的評價。一個人如果爲強權所屈服,或爲不正當的名利所誘惑,只能降低自己的人格,自取其辱。 孟子在與別人辯論什麼叫做「大丈夫」時提出做人的準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歷史上這樣的人很多,西漢時的蘇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國,匈奴首領脅迫他投降,先用畜羣、財富、官位等引誘他,後來又企圖用艱難困苦的生活迫使他就範。蘇武不爲富貴所誘惑,威武不屈、貧賤不移,被囚禁在匈奴十九年,始終保持節操,終於回到漢朝。 孟子還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一個人無論是失意還是得志,都應力所能及地承擔應負的責任。有能力時,多多幫助別人;能力不足時,至少要把自己管好。不管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堅守心中的道德原則,保持高尚的氣節。 《呂氏春秋》中記載:「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此句以石堅丹赤爲喻,說明具有高潔質量的人不會因外界的壓力而改變操守,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歷史上伯夷和叔齊認爲自己是殷商臣民,堅持不食周粟,去首陽山隱居,最終餓死在那裏。他們的故事被古人當作堅守節操的範例來稱頌。司馬遷將《伯夷列傳》列爲《史記》七十列傳的首篇,表現對氣節的推崇和讚美。 人們常用「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來表達一個人堅守氣節的決心。明朝的于謙有流傳千古的名句:「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石灰吟》)于謙以石灰自喻,抒發「寧可玉碎,不能瓦全」的堅定信念,表達自己要留下一身正氣,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懼的氣魄。 在艱苦危難的環境中最能看出一個人品格的高下。唐太宗有詩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賜蕭瑀》)狂風勁吹,才能顯出野草的堅韌不折;動盪的亂世,才能認識忠誠正直之臣。 文天祥在元朝統治者絞盡腦汁,以高官厚祿引誘他投降時,絲毫不爲之所動,並寫下《正氣歌》以明志,表現他的錚錚鐵骨:「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艱難困苦的時候,崇高的氣節才能顯示出來,這種氣節永垂青史。 古人往往託物言情,孔子發出「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感嘆。松柏傲寒而屹立,多麼像亂世和逆境中保持崇高尊嚴和氣節的人啊!所以古人稱松、竹、梅爲「歲寒三友」,讚美它們經冬不凋的質量,以此來讚美那些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堅持正義、保持氣節的人們。△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7/11/7111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