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报消息】「消除功利铜臭味的文学真好!」 「他的小说真的特别触动心灵,很纯净。」 「真的是满满的童年记忆呀!」 「祝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体现!」 上面是网友们祝贺中国作家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的帖子。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地球村把世界医药领域的最高奖诺贝尔奖授予了中国民族草药,接着又把国际最高水准的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授予了永远保持童心又接地气的作家曹文轩。 4月4日下午,曹文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荣获国际安徒生奖。据悉,这是该奖创设60年来,第一次由中国作家折桂。 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于1956年创设,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授奖对象是作家而非作品,一人一生只能获奖一次,成为其终身荣誉。 此前,在江泽民掌权和反人类时期,中国作家和画家孙幼军/裘兆明(1990)、金波/杨永青(1992)、秦文君/吴带生(2002)、曹文轩/王晓明(2004)、张之路/陶文杰(2006)曾获得过该奖项提名,但是都没有得奖,为什么?时辰不对。这个奖不能用来给中共邪党和三呆婊脸上贴金。 12年前曾经获得提名的曹文轩,在中华民族腾飞的时刻,2016年4月4日终于获奖。这是为伟大的有着五千年神传文明的民族争光,与残害炎黄子孙的邪党没有丝毫的关联。如果说有关联的话,那就是贫困的童年生活成为了曹文轩的写作资源。 自从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成为迄今为止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后,采访曹文轩的媒体就没有停止过,平静生活被打破了。他说,获奖对他的影响只有一个星期。这周,我要处理完各种活动,以及接受媒体的采访,然后尽快回到写作中,一个作家不写东西总去接受采访,是很可笑的。我还要完成一部长篇,一定要完成。哪怕有枪林弹雨我都要完成这个任务。距离8月下旬前往新西兰领奖还有段时间,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最重要的礼物就是我带着一部新长篇。 「得这个奖我不怎么兴奋,我心里有一种安慰,这个奖佐证了我对中国文学的价值判断。」曹文轩认为,这个奖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儿童文学是具有国际水准的儿童文学。 评奖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是「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他的《草房子》《火印》等作品也确实打上了时代的苦难烙印。 曹文轩是个典型的傻小子,只有傻小子才能被真正识货的人青睐。所以,在评选今年的得奖者时,所有的评委都把票投给了他。这是罕见的。看来,中国需要少一些会来事儿的老油子、多一些缺心眼的傻小子。 ◎ 傻小子的童年情怀永驻心中

2000年6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署名文章,题目是「永恒的童年情怀──记作家曹文轩」。 文章记述了曹文轩1974年上了北大,4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后,因为成绩优异而被留校。留校之后,这个傻小子竟然偷偷溜回老家待了一年。他真爱那块土地,这就是他成为「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的根。人没有了根,还有什么呢? 该署名文章写的很优美、很实在: 奇怪的是,他竟像一个流浪的孩子,身上装着几十块钱,又悄悄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个温暖而贫困的故乡───江苏盐城龙港村。回乡的路上,他看见村头的那片空场前,谁家似乎又盖起了新房,黄昏中炊烟正在升起,远处的田地泛出弧蓝色的光斑……他的眼睛湿润了,这个像父亲一样古老、原始,像母亲一样朴实、平静的地方果真有一块带有魔力的磁石? 回到家乡整整一年,曹文轩什么也不做,除了帮父亲做点家活之外,就是没日没夜流连于一条条小河、一块块田埂、一棵棵小树旁,每一次心里都涌起一阵忧伤,当风哗哗吹过树林时,他似乎又听见了往日童年的欢笑,但他清楚这笑声中再没有了他。 一年后他重返北大,而今已是博士生导师。当回忆那段往事时,46岁的曹文轩教授笑了。他说,虽然那是用眼泪和温情浸泡过的童年,但是离别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真的离别了吗?那童年的笑声里再没有他了吗?纵观他的作品,从文学作品集《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到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却又无一不是在「与往事干杯」。有评论家将之称为儿童文学,但似乎并不恰切,当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永恒的文学情感与美学价值时,它所感动的不仅是儿童,而可能是我们所有的人。他的作品以庄重忧郁的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充满智慧的叙述方式,呈现给了我们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这里有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怀……这些内容在童年情怀的关照下呈现出的精神之光,感动着所有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 曹文轩是北大中文系的老师,教书自然是本行。他上课讲授的是自己的体系,其中包含着学术上新颖的见解;还有,他很注重授课语言的文学色彩,讲课时非常投入,很有激情,似乎每次上课都是在作演讲。 身为作家的他,同时又是一名学者。他的学术专著《思维论》、《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面对微妙》等都在理论界掀起过波澜。他从排列有序的书中,抽出一本他的小说名作《草房子》赠送给我。这部作品改编成电影后,曾获第十九届童牛奖、第十四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