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传统年味有讲究:正月初七女娲创世(多图)
 
梅玉
大年初一到初二的民俗。
大年初三到初五的民俗。

【人民报消息】中国的传统新年是很有讲究的。 按照民间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两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人们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为“饺子”。在不同朝代,饺子也有过不同的名字。 ◎ 大年初一到初五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磕头拜年。

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女儿回娘家,欢喜大拜年。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 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 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同时,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 民俗专家:“破五”意为“送年” 2月12日是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专家表示,“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状态。 据了解,“破五”的来历至今众口不一。据《封神榜》,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令她“逢破即归”。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所以人们就在正月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马上回去。 按照传统文化,正月初五是一个具有多重习俗含义的重要日子,但其宗旨均意在“破除”。其一,此日为“送穷土”日,人们要将“穷娘娘”扫地出门。其二,为禁忌解除日,因传统概念的过年是单指正月初一至初五这个时段,故之前一些过年的禁忌至此可以消除或有所放松,如不能做新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其三,俗称“泼污”,即从大年除夕夜开始存留的污水、垃圾可以全部倒掉清除。 大年初五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有些地方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糖等,寓意发财、好运早来、甜蜜和美。 ◎ 正月初七“人日”:女娲造东方人 2月14日是农历丙申年的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东方人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民俗专家表示,作为古老节日,“人日”在我国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民间有吃七宝羹祈福纳吉、佩戴“人胜”讨好彩头等习俗。 “人日”源于古老的创世传说。据说,远古时期地球上并没有生物,女娲决定创世,她在七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了东方人。后来,古人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其他人类起源的传说,另外在民间还出现补充说法,比如初九为“天日”,初十为“地日”。 “人日”这一天的民俗活动较早出现在古人的占卜生活中。现代的人对此已经一无所知了。 一位研究民俗的专家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天地人对应合一的理念素来被人推崇,古人相信正月的天气的好坏会影响这一年的运程。初七也不例外。相传这一天如果天气晴好、人事和悦,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里人丁兴旺、吉祥平安。 人类的繁衍至关重要,所以古人对“人日”特别重视,并形成了众多节日活动。 南朝的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两汉魏晋时代江南民众在人日的习俗:“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意思是说,人们在初七要吃七种菜的菜羹,“羹”与“更”谐音,取更新之意,有求吉纳祥的美好象征。 那时,江南人人在这天还要戴上“人胜”装饰品,它又叫“彩胜”“华胜”“花胜”“巧胜”,是用五彩丝织品、彩纸剪出的花样或人形,更高级的则用金箔镂空成人形。除了戴在头上,人胜饰品也可贴在屏风上、窗户上,非常漂亮,意在祛病、辟邪、消灾,在新春讨个好彩头。 除了食菜羹、戴华胜之外,古时还有登山、饮酒、求子、吃煎饼、吃生鱼片、吃面条等风俗。 以上是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搁置太久除了当作学问来研究的,已经没几个人知晓了。但是,并不等于被中共洗脑66年有余的中国人不过年,不但过年而且有些地方过的非常激烈和火爆。这话怎么说?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6/2/14/62940.html
1   2   >>| 全部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16年2月14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