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解放廣場上驚現中文標語(網絡圖片)。 圖片的題目是:JUST IN CASE CHINESE IS WATCHING (只爲正在觀看的中國人)
【人民報消息】沒有任何可以阻擋人們對自由的嚮往。埃及踏入了歷史關鍵時刻,在民衆要求獨裁治國30年的總統穆巴拉克下臺的最後期限到達之後,民衆們冒着生命危險,再號召百萬人蔘加「下臺日」大示威,高呼要穆巴拉克「下臺」。 美國政府此時也直接介入與埃及軍方高官磋商,要穆巴拉克即時下臺。但穆巴拉克以爲免國家動亂爲理由,拒絕即時下臺。 示威人羣,有一名傷殘男子被衆人連人帶輪椅高舉起來,他則在半空中振臂高呼,反穆巴拉克的呼聲響徹雲霄,而交通燈上吊着象徵穆巴拉克的假人。 埃及反政府示威者,爲了穆巴拉克的下臺,爲了國家有更好的未來、同胞有尊嚴地生活,決心死守解放廣場,寧死不屈。有20個足球場大小的解放廣場,現已成爲對抗獨裁統治的「自由埃及」象徵。 與兩名兒子一起在廣場抗爭的醫生說:「我會一直留至穆巴拉克下臺,我不怕,我們已打破伴隨了30年的恐懼。」一名兩度被囚的異見記者說:「每天、每小時我都準備犧牲,我唯一懼怕的是我們失敗。」 在看了埃及抗議民衆躺倒在坦克車前,不畏生死爭取自由的圖片後,很容易喚醒許多中國人腦海記憶中那震撼的似曾相似的一幅圖片:22年前的那場屠殺,人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個年輕的身影──他穿着一件白襯衫,淺藍色的長褲,手裏提着一個旅行袋,昂着高傲的頭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阻攔四輛開往天安門的坦克。
「六四」隻身擋坦克的王維林。
他就是王維林。王維林(The Tank Man)是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廣場清場後的第二天6月5日,在長安街上隻身阻擋從廣場離開的坦克的那個年輕人的名字,「王維林」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英國報刊上(Wang Weilin)。但事實上其真實身份至今不詳,他的下落也不清楚。根據研究六四的學者吳仁華的研究認爲,王維林在擋坦克時就已經被便衣公安帶走並已遇害。王維林這一未被證實的名字在華語世界以外幾乎無人知曉,但是他的事蹟卻幾乎是舉世聞名。並普遍認爲他是偉大的英雄。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的「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100個人物」中,這位「不知名的反對者」(The Unknown Rebel)赫然在目,並評價:「他的一個舉動爲這個世界重塑了勇氣的象徵」。回頭再看埃及的民衆。在這個「自由埃及」,在那裏,示威民衆幾天來遭到親政府示威者包圍,石頭、汽油彈,或從附近建築物砸下的重物,使不少人不少人頭破、腳斷和受傷。廣場四周是臨時搭起的「診所」,逾200名志願醫護來到替傷者包紮傷口。示威者視死如歸,民衆也出錢出力支持,糧水和藥物絡繹不絕捐贈到廣場。一名工程師花20萬埃及鎊買毛氈和食物等物資。一名有錢學生則和家人拿着多袋麵包派給示威者。一名21歲大學畢業生則在廣場拾垃圾,她說:「我爲國家儘自己的責任而已」。 人們衆志成城,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踐踏人民30年的獨裁者下臺。半島電視臺最新爆料:穆巴拉克本人資產估計爲150億美元,其子賈馬爾爲170億美元,夫人蘇珊53億美元並於2000年就進入世界富豪榜。 把視線拉回22年前的天安門廣場,看看當時中國民衆的所爲。在整個六四運動中,北京民衆全力支持學生,在六四大屠殺之夜用他們的血肉之軀阻擋戒嚴部隊的坦克和子彈以保護學生,研究六四的專家吳仁華先生講述了3個他親歷的瞬間: 之一:「在6月3號晚上,戒嚴部隊開槍鎮壓的以後,這些年輕的工人糾察隊的成員陸陸續續的就奔向西長安街,一直到了大概六月四號凌晨時刻,就回來了一個年輕的工人,身上也是血跡斑斑,當時很悲痛的哭泣着說,去的弟兄都遇難了,只剩下我一個人了。當時他們工人糾察隊留在紀念碑底座上的只有兩個女的年輕工人,披着軍大衣,當時就把軍大衣甩了,就要跟着這個年輕工人去西長安街方向。當時我跟一些學生,特別是糾察隊隊員堅決攔着不讓去,我就想北京市民、工人爲了堅守廣場上的學生已經犧牲太慘重了,所以甚至我後來都差點跪下來求他們說不能去了。可是他們三個人哭泣着就要去,到最後還是去了,就是沒有回來。」 之二:「有許多醫護人員自覺自動地冒着槍林彈雨在屠殺現場搶救傷者。我依然記得一位叫王衛平的北京醫科大學應屆畢業生爲救護傷者英勇獻身的事。當天6月3號晚上,部隊在西長安街開槍的時候,那天正好是她的休息日,她在家中,可是她聽到槍聲以後,就跟許多北京的醫生護士一樣,就自動自發的走出家門。她就趕到屠殺之夜最慘烈的現場之——木樨地,在那裏救護中彈的民衆,結果沒想到一顆子彈就擊中了她頸部的動脈,當時一句話都沒留下就倒下了。在倒下之前,很多市民、見證人就說,這個姑娘非常勇敢。她一個又一個給倒在木樨地西長安街上的受傷者包紮傷口,對身邊呼嘯的子彈根本不屑一顧。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可是最終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之三:「還有很多新聞記者,爲了留下中共屠殺人民的血證而就此長眠不起。這種工作是最危險的工作。因爲當時的相機在夜裏拍照都需要閃光燈,所以每當閃光燈閃起來的時候,不管在哪個方位,戒嚴部隊就開槍掃射。所以很多人,包括新聞記者在那兒,就是爲了拍照而獻出了他的生命。像北京大學的學生嚴文、像中國人民大學新聞攝影培訓班的學員陳來順,包括在天安門廣場死亡的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戴金平,還有天津師範大學的本科生李浩晨都是因爲在天安門廣場拍照,爲了留下歷史的真實記錄,留下戒嚴部隊殺人的鐵證而喪失了生命。所以他們英勇的行爲我覺得都是我們值得尊重和敬重的。」 埃及民衆不畏生死追求自由的行爲可以喚起所有中國人的記憶,那麼,這些歷史記憶中那些普通的中國人,在生死關頭,奮不顧身的用肉身去擋着裝甲車坦克、爲正義自由和他人獻身的壯舉,展示了中華民族中捨生取義的精神財富。不知道這一切,能否消去人們心中的恐懼、喚醒在許多中國人心中沉睡已久的勇氣和良知? 答案是肯定的,因爲沒有任何可以阻擋人們對自由的嚮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