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爲何重慶晚報着着實實火了一把(多圖)
 
諸葛仁
 
2011年1月7日發表
 

1月6日,老鄭陪着剛做完手術的老婆回家。
【人民報消息】1月6日,重慶晚報的一篇紀實採訪文章一刊出,立刻火遍全國。

1月7日,報導說:昨天本報「新聞故事」欄目《風雪裏,你知道我在等你嗎?》報道了在萬州謀生的忠縣棒棒(扁擔挑夫)鄭定祥,新年第一天幫人挑兩包羽絨服,結果與僱主走丟,在寒風中苦尋僱主五天,現在仍未找到。面對記者的採訪,他喊出了一句「缺錢不一定就缺德」。

重慶晚報報導說,本網率先報道了老鄭的事蹟後,該報道在網上迅速掀起了一波關注的熱潮,搜狐等50餘家網站立刻進行了轉載,該報道在「搜狐討論」排行第二。中央電視臺第7套節目也準備採訪,不少網頁專門爲此發表評論文章。

在「窮的只剩下錢」的國度裏,有網友稱讚「他是中國的脊樑」,還有人甚至將老鄭的一句「缺錢不缺德」寫進了QQ個性簽名。這是怎樣的一個故事,會牽動這麼多人的心?

先來說說重慶的地理環境。重慶是個山城,所以那裏有一個很特殊和不可或缺的職業就是用扁擔和籮兜替人家運送東西,當地人管他們叫「棒棒」。在萬州城裏謀生的忠縣人鄭定祥就是一位生活困難的棒棒。

據記者彭瑜、通訊員堯華燕報導,2011年第一天,老婆打來電話說,天太冷又感冒了,希望鄭定祥在城裏帶件棉衣回去過年。沒想到,這天,他真的運氣來了:幫人挑了價值近萬元的羽絨服,結果,走着走着,一抬頭,僱主走丟了。

牽動人心的故事開始的竟如此簡單……

鄭定祥今年58歲,老家在忠縣塗井鄉清平村3組。老婆常年患病在家,去年兒媳因他家生活太困難與丈夫離了婚,留下兩個不到5歲的孩子走了,小的還不到一歲。爲養家,誠實憨厚、爲人耿直的老鄭農忙務農,農閒就進城打工。

老鄭沒想到2011年第一天的業務比天氣還「「冷」,一上午沒能找到一筆業務。下午4點多,小天鵝市場。有人提出兩包貨,挑到高筍塘女人廣場,給10元錢人民幣(不知爲什麼此時想起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的兒子曾偉在悉尼購買的豪宅用了2億5千萬人民幣的民脂民膏)。別人都嫌錢少路遠不願去,老鄭想閒着也是閒着,下力掙點錢身子也暖和,就接過了活兒。

僱主是一位40多歲的男子,這人催得急,老鄭擔起貨物跟在僱主身後,沒來得及看清僱主的相貌。

沿白巖路走到三峽茶莊,僱主給老鄭一支菸,讓他歇口氣擦擦汗,之後繼續趕路。僱主自顧帶路,老鄭挑起貨物緊隨其後。3分鐘後,老鄭擦了把汗水,將扁擔換了下肩,抬頭一望,僱主不見了!他加快腳步追趕,一直趕到高筍女人廣場,老鄭都沒發現僱主。

人找人急死人!老鄭索性站在新城路農村商業銀行外,等待僱主出現。剛才走的渾身是汗,一停下來,汗變成了冰碴,貼在他的背上,寒風裹挾着冷雨,像刀子一樣拍打着老鄭的臉,他的手、腳都麻木了,鼻涕都流了出來,再加身上沒一件厚點的衣服,老鄭禁不住冷的渾身發抖。

猛抽了好幾根菸驅寒,老鄭的目光努力在人羣裏搜索。整整兩小時過去,僱主依然沒有出現。正當老鄭猶豫如何處置這兩包貨物時,老伴來電話了,喊他買件棉衣回去禦寒……

老伴說,老家天氣太冷又感冒了,前兩天輸液又花了100多元錢,讓他寄點錢回去。老伴告訴他,上次買回去的棉衣很暖和,不過給小孫子當棉被蓋了,希望他過年的時候再帶件回去。老婆一直提醒說,棉衣對她非常重要,穿上就不會感冒,也就不用花那麼多藥費。

老鄭談到此事一陣哽咽,說那件棉衣哪兒是買的啊,那是他上次幫人擔東西到家,趕上主人正要丟棄這件舊棉衣,他趕緊撿了回來。過中國新年還有一個月,他打算辛苦點多掙點錢,回家一定給老婆買件新棉衣。

缺什麼就來什麼

兩大包貨物很輕便,「啥東西這老闆這麼不上心呢?」老鄭擱下電話打算看個究竟,他從貨物包袱裂開的縫隙看進去,居然都是衣服!伸手摸進去,滑滑的,暖暖的,老鄭突然覺得手居然不那麼僵冷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羽絨服」吧?老鄭真有點捨不得將手抽出來:這東西真神奇,輕飄飄的竟還這麼暖和。老鄭突然想起老伴買棉衣的叮囑,看看這羽絨服,他覺得老婆穿上這衣服肯定不會再感冒,而且還很輕便,幹活也方便。

老鄭腦海裏一片遐想:老伴平生第一次穿上暖和的羽絨服,沒有了咳嗽聲,沒事就要低頭幸福的看兩下、摸一摸;鄰家的婦女還會投來羨慕的目光……不覺中,老鄭露出了笑臉,心頭暖暖的。

不是自己錢買的,不能貪


不是自己錢買的,不能貪!
想的再美,老鄭還是決定完璧歸趙:不是自己的錢買的,不能貪!

要是那些「人民公僕」都能這樣想,老鄭家的日子也不會過的如此艱難。

「飛來橫財,拿回家得了。」「一件不過分吧?就算是僱主感謝也得送件衣服。」老鄭想起了路人的勸說。聽起來好象在理,但40年代的理和60年代的理有差別,80年代的理和今天的理差別更大。按誰的理去行?天理。因爲天理是永恆不變的。

「畢竟不是自己的錢買的!」面對誘惑,老鄭的良心讓他無法心安理得的把這「橫財」拿回家,他決定還是要交還僱主。

天色已晚,老鄭覺得將貨物帶回出租屋實在不妥。隨後找到女人廣場物業管理辦公室,稱撿到了商戶丟失的貨物,先在這裏放一放,然後再尋找失主。

1月2日,萬州城飄起了新年第一場雪,嗖嗖的寒風一陣緊接一陣。老鄭一覺醒來,發現身子骨一點力氣都沒有,頭沉沉的疼得厲害。頭天風雨中等僱主,他感冒發燒了。

同屋的工友勸他歇一歇,他還是硬撐着起床出了門。工友們不知內情,都埋怨他要錢不要命,下雪還要去掙錢。

老鄭先去女人廣場物業管理辦公室,得知沒有人前來找尋貨物後,他又找到高筍塘派出所,希望民警出面幫忙找失主。因管轄範圍限制,民警建議他到事發轄區白巖派出所報案。

頂着漫天飛雪,老鄭來到白巖派出所。民警們了解情況後,通過報案系統,查找不到有人就此事的報案情況,建議老鄭到高筍塘交巡警平臺詢問情況。老鄭忙起來,似乎忘記了感冒,又跑到高筍塘交巡警平臺。

帶病在風雪裏奔波一天,老鄭沒有找到任何線索。

1月3日一早,老鄭再次來到女人廣場物業管理辦公室。物管工作人員何學安說,這兩包貨物始終牽掛着老鄭的心,每天早晨、晚上都要來過問。

何學安說,被老鄭的精神感動,物管處的工作人員也加入到尋找失主的隊伍。他們在女人廣場商業街裏傳出尋找失主的信息,同時在高音喇叭裏喊話,但還是不見失主。

老鄭覺得,失主一定會在從小天鵝市場到女人廣場這條路上找他。他帶着扁擔、繩索去市場銷售羽絨服的地方,打聽有無僱主尋找丟失的貨物,然後又沿途詢問,還是沒有僱主的音訊。

1月4日,老鄭心裏還是放不下這兩包貨物,一大早出了門,沿街邊找生意邊找僱主。工友老王埋怨,老鄭比丟了貨物的僱主還着急。他告訴記者,老鄭一天也就掙30多元錢,住宿每晚兩元,三頓飯要13元,這幾天分錢不進光吃老本,真搞不懂他是怎麼想的?

老鄭說出了自己放不下的原因:這幾天天冷,是人家賣衣服的旺季,早點物歸原主,才不耽擱人家的生意。如果每個人都能替別人着想,我們國家會少發生多少不幸?

但,一連尋找四五天,都沒找到走失的僱主。

1月5日,老鄭實在沒轍了,他突然想到了報紙上的尋人啓事。老鄭聯繫上重慶晚報,希望儘快找到失主,早日去掉這塊心病。

記者看到,兩大包貨物用編織袋包裝,透過縫隙能看到裏面是嶄新的羽絨服。物管員何學安估計有50多件羽絨服,價值近萬元。與嶄新羽絨服形成鮮明對比,老鄭只穿了三件單薄的衣服,袖口和前襟處都有破洞。

重慶不是已經有了保持恆溫的五星級廁所了嗎?而且市委書記薄熙來還經常引用鄧小平「共同富裕」的語錄,能否讓在英國留學的薄瓜瓜少玩兒幾次女人,給薄書記減少點經濟負擔,少刮些民脂民膏,在中共建政61年之際也能讓老百姓冬天穿上一件棉襖?

「缺錢不缺德」將成2011年流行語

被感動的記者寫下老鄭這5天的時間表:

1月1日:「撿」兩包貨物,等候僱主到天黑。

1月2日:不顧感冒發燒,通過派出所找僱主。

1月3日:在原路上等待,還是沒有找到僱主。

1月4日:一大早就出門,沿街尋找僱主無果。

1月5日:他實在沒轍了,通過本報尋找僱主。

他爲什麼這樣執著?「缺錢不一定就缺德!」老鄭這句話經報導與轉載,立刻火了整個中國。

一位網友說,「缺錢不缺德」這句話說的太好了,將會是2011年的流行語。

一位重慶網友甚至將QQ個性簽名改寫爲「缺錢不缺德」。她認爲,現在不論電視還是網絡,打開之後,到處都是充斥着低俗的娛樂、曖昧、頹廢,以及想一夜成名的急功近利,所以更應大力弘揚老鄭這種「不缺德」精神,哪怕用QQ簽名的形式傳遞。

另一位在評論文章中稱,一個山城的棒棒,自身有如此多的問題困擾他,他也幻想過妻子穿上新羽絨服的笑容。但所有的夢想都被道德煎熬着,最後老鄭在道德與私慾迷離之前,果斷的選擇了道德,着實令人敬佩。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6日下午,老鄭的老伴周淑英突發尿結石和腎結石,住進了忠縣石寶鎮衛生院。老鄭接到電話,左右爲難,這邊丟失貨物的僱主還沒找到;家裏老伴住院需要花錢,而手頭只有夠回家的車費。

「五天沒接業務了。」工友老劉說,老鄭每天至少有30元錢收入,五天耽擱的工錢有150多元,可以爲老婆買件棉衣了,至少也夠老婆住一兩天院。

最後,老鄭特意將自己的手機號碼留給女人廣場物業管理辦公室。他說,自己不是想讓僱主感謝自己,他只想要回那10元工錢,因爲這是他憑勞動應該得的。

上萬元的到手橫財不要,他卻只想要回那10元工錢。這解釋的通嗎?解釋的通,老祖宗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5日晚,老鄭從萬州趕回忠縣老家已是深夜11點過。老伴周淑英說,她不埋怨老伴爲這事耽擱找錢,聽到老伴做好事,自己的病情就好像好了很多;老伴能深夜趕回到身邊,已經心滿意足,比穿上新棉衣還暖和。

6日一早,他帶上老伴趕到忠縣縣人民醫院,爲老伴做了腎結石和尿結石手術。因爲手頭緊,他還找人借了2000多元錢才湊齊了手術費。由於家中兩個孫子無人照看,剛剛做完手術的周淑英還得馬上回家看孩子。

老鄭告訴記者,時間都過去快一週了,丟失羽絨服的僱主還是沒有找到。他責備自己說,當時要是走快點、跟緊些就好了。他自己現在雖然回到家裏了,但還是很牽掛羽絨服的事。老鄭表示,等老伴3天的輸液療程完成後,自己就將回到萬州,一邊跑業務一邊繼續尋找羽絨服僱主。

媒體應該是傳播道德的脊樑


重慶晚報刊登的這篇報導全文。
媒體應該是傳播道德的脊樑!
1月6日,重慶晚報的這篇紀實採訪文章一刊出,立刻火遍全國。各家報社一年365天每天都要出報,記者採訪的新聞無數,爲何這篇被迅速轉載,好評如潮?

重慶晚報7日報導說,全國各地的網友和讀者紛紛來電表示,要從物質上、精神上關注老鄭。

一位網友說,他想送老鄭一件羽絨大衣,這不是幫助他,而是對他在這個社會上堅持道德操守的一種回報。

北京一位先生致電記者稱,看到報道後,他一直在思考用什麼形式幫助老鄭,並委託記者打聽老人最需要什麼。王先生說自己在重慶有公司,如果方便的話,他願意爲其提供一份工作。

西安一女讀者告訴記者,她看完文章流淚了,她說老鄭生活那麼困難和艱辛,但他堅守了做人的本分,爲大家樹立了道德的標杆。她說,要爲老鄭送去一份溫暖,哪怕是一句暖心的問候,一件暖身的棉衣。

下面還有幾位網友的反饋:

棒棒哥真是好樣的!誠實憨厚,爲人實在,品格高尚,是個真正的中國漢子!

缺錢不一定就缺德!擲地有聲!窮棒棒一句樸實的話,羞殺那些腰纏萬貫者。

讓缺錢不缺德這句話流行!

還有一個帖子道出了重慶晚報這篇紀實採訪特別火的原因:「真的希望媒體多介紹介紹這樣的事蹟,引領一下社會道德的迴歸!這樣的感人事蹟太少了,我們太需要了!」

中華民族是個具有道德良知的偉大民族,無論馬克思的撒旦子孫中共如何要割斷炎黃子孫與祖宗的血脈聯繫也是枉然。民間對這個新聞的熱烈反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58,85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