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傳統曆法與「過大年」(圖)
 


新唐人「世事關心」第60期。


【人民報消息】主持人:觀衆朋友新年好!前面看到的是我們的記者在北美一些中國城採訪拍攝的一組鏡頭。看來啊,不少華人同胞對中國傳統新年和春節的區別了解不是很多。也有很多西方人有一種疑惑:中國新年一會兒在公曆一月份、一會兒在二月份,到底是怎麼推算的呢?那麼今天的節目中,我們不妨就這些問題做一次深入的探討。


在線觀看
下載觀看


旁白: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的「年」是指地球繞太陽運行一週的時間。在夏朝時,年被稱作「歲」,商朝時又稱「祀」,到了周朝才稱爲「年」。而大年初一這一天,則叫做「元旦」。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正月》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

中國傳統文化專家曲錚博士:那麼要簡單說起來呢,新年的確定可以這樣推算。是從「冬至」這一天開始,往後推算第二個「朔日」。這裏說的「朔日」就是在月亮盈虧的變化週期裏面,兩個滿月中間有一天,基本看不到月亮。這一天叫「朔」,也有叫「新月」的。傳統曆法上就把「朔日」定爲每個月的初一日。而跟這個相對的就是「望日」。「望日」一般就是十五或十六,就是滿月這一天。那麼爲什麼是「冬至」之後的第二個「朔日」爲正月初一呢?要講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曆法。很多人把中國的傳統曆法叫做「陰曆」,其實呢,這也是個錯誤的叫法。中國的傳統曆法既不是陰曆,也不是陽曆,而是一種陰陽合曆。那世界上有各種曆法,有純粹的陰曆,也有純粹的陽曆。比如說伊斯蘭曆法,它就是純粹的陰曆。它把完全以月像,月亮的盈虧變化來確定它的月份。然後固定每年是十二個月。因爲月亮的盈虧變化週期大概是二十九天半,所以它一年的長度是短一些。它大概是354天。大概每隔33年以後,它就比公曆要差一年。那麼也有純粹以陽曆爲基礎的,就叫「太陽曆」。那就是像我們現在的公曆這樣子的,它完全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週期來確定它,制定它的歷法。那麼一年是365天或366天。然後它月份的劃分,實際上跟月亮的變化,跟月亮盈缺的變化是沒有關係的。它完全只是一個名稱而已。那麼純粹的陰曆和純粹的陽曆呢,在應用上實際是各有利弊的。因爲太陽跟太陰 (也就是月亮),都是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非常重要的天體。那麼太陽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就是四季的變化,使萬物生長,跟我們關係是非常密切的。而月亮呢,月像的變化,現在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雖然從科學上還不能完全解釋,但科學家研究從統計數據發現,月像的盈虧變化和人類的生理和人類的社會行爲都有很大的關係。你比如說女性的生理週期,車禍的發生率,犯罪率,甚至人的飲食,飲食量、酒量、飯量都跟月像的盈虧週期變化有很大的相關性。而作爲中國古人呢,是講天人合一的,也就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強調了天體,從不同於現代科學的角度強調了天體運行和人類社會的關係。那麼尤其是中國古代貫穿了五千年文化的道家文化,特別重視陰陽平衡的概念。所以中國的歷法也體現了這一點。因爲太陽和月亮正好是陰陽作爲我們天象最顯著的兩個天體。所以制定曆法的時候,中國古代的歷法同時兼顧這兩樣。一方面以月像的盈虧變化來確定月份,另一方面通過隔一段時間增加潤月來調整。使平均一年的長度等於太陽迴歸一年。也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週期。我們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就是太陽在黃道上轉一圈。那麼以這個週期360度等分,每隔15度劃分一節氣,劃分出來二十四個節氣。那麼潤月的設置也是要根據節氣來推算的。而且這個節氣也同時是指導農時,物候這方面的。

以正月初一爲元旦的陰陽合曆。從漢武帝確立直至清末,沿用了兩千年多年之久。

到了1912年的民國元年,當時的袁世凱政府爲了對外顯示其「新政」,決定採取西方國家的公元紀年。爲區分傳統曆法和公曆的兩個年、兩個元旦,而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又恰好在傳統新年前後,因此把古之元旦稱爲「春節」,公曆的1月1日則稱爲元旦。但當時的這種所謂「新政」,僅僅侷限在中央政府部門和一些時髦的大城市,中國民間則仍舊保持了古代的歷法傳統。

專欄作家章天亮:中國這種曆法很有意思,它是一種循環紀年。就是用干支紀年,十個天干跟十二個地支,相配紀年。其實我們知道,它不僅僅是用干支紀年。中國的紀月和紀日,和紀時都是用干支。所以過去我們都知道有一個詞叫「生辰八字」嘛。爲什麼叫「八字」呢,因爲用干支來描述年,干支來描述月,干支來描述日,干支來描述時,時辰。這樣的話正好一共加在一塊八個字。所以叫「生辰八字」。那麼中國這個文化呢,它的紀年就帶來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它是一種循環觀。它的時間不像西方那種,開弓沒有回頭箭,西方的時間是線性的。公元元年,公元二年,這樣一直加下去。中國人的紀年是循環的。

中國傳統文化專家曲錚博士:天干地支跟陰陽五行是對應的。比如天干裏面甲乙丙丁的甲乙屬木,丙丁是屬火。所以現在我們這個新年,丁亥年也就是火豬年。那麼子呢是對應屬水。它的特點是陰氣到達極至要開始逐漸減弱,陽氣要開始回升的時候。大家知道,「冬至」這一天是黑夜最長,白天最短。那麼在一過「冬至」以後,白天就開始逐漸變長了。黑夜開始逐漸變短。所以它跟「子」是對應的。這跟大家知道半夜是對應「子時」是一個道理。

到1949年9月27日,中共奪取政權前夕,在中共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中,通過了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傳統的正月初一正式改爲春節,將公曆1月1日定爲元旦。此後,通過滲透到社會幾乎每一個角落的中共基層組織,以及一系列殘酷的政治運動,中國傳統的過新年,很快被「春節」所代替。時至今日,很多人已經不知道傳統新年的真正意義了。

專欄作家章天亮:那麼中共來了之後呢,就想把這些全部去掉。它有一個說法叫「過革命化的春節」。什麼叫「過革命化的春節」?現在可能不這樣了,過去「過革命化的春節」就是一到大年三十的時候,就要聽「白毛女」。楊白勞躲債回來,過年過不了。然後黃世仁逼債等等。無非就是讓你去感謝共產黨。它這個想法其實到現在也一直延續。現在每年到了過年的時候,就所謂的搞「春節聯歡」。也都是爲共產黨塗脂抹粉,爲共產黨服務的。

中國傳統文化專家 曲錚博士:把「過年」改成「春節」,表面只是一個叫法的不同,但是實際上,把「過年」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已經給割斷了。

記者:那過新年,你們要做些什麼呢? 怎麼慶祝呢?

採訪1:怎麼講呢,因爲我們都是上班的嘛,也沒有假,肯定的了。但是因爲我的公公、婆婆在這邊。我們可能就是今天晚上要吃年夜飯了等等。包餃子這些都是要有的。

採訪2:團聚啊,一定是全家團聚啊。叫在外面的孩子統統回來啊,吃頓年夜飯,這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現在大了我可以免了不給壓歲錢了,他們自己攢錢了。

採訪3:我覺得我是滿傳統的。其實我孩子統統都結婚了,但是我們要他不要忘記中國人的傳統。所以我必定會兒子媳婦女婿統統都回家過年。然後我今天是要準備一桌的團年飯。

記者:對世界上的每一個華人來說,傳統新年被視爲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這個喜氣洋洋的歡樂時刻,不單是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更是與家人、朋友團聚的好時光。雖然一般人認爲新年的慶祝活動是從除夕當天開始,而在傳統文化中,相關的活動早從□月初八就陸續展開了。

中國傳統文化專家曲錚博士:「臘八節」在臘月初八這一天。民間在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慣。古代十二月是臘月。因爲「臘」這個字在中國古代是「祭祀」的意思。表示「合祭」。早在商代開始,我們祖先把天地、神明?祖先合在一起祭祀,叫做「合祭」。那麼一年春夏秋冬四大祭,而冬祭的規模是最大的。因爲冬祭經常在十二月舉行,所以就把十二月叫做「臘月」。把舉行冬祭的這一天叫做「臘日」。「臘八粥」的起源是從佛教來的。因爲佛教創始人釋加牟尼佛呢,是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吃了牧羊女用蘋果和糯米糰子煮的粥。後來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所以臘月初八就是民間爲紀念釋加牟尼佛得道成佛這一天。後來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呢,臘月初八就固定下來成爲非常重要的節日,就是我們今天知道的「臘八節」。無論是在民間還是皇家,對這一天都是非常重視的。過去在這一天包括皇家都要熬製「臘八粥」。在今天你還可以看得到,在雍和宮還有一口非常大的鍋,大概數臘重的青銅做的鍋,是專門用來煮「臘八粥」的,爲皇家煮「臘八粥」的。那「臘八粥」的第一碗呢,是要供奉神佛,祖先,然後大家分享。一方面表示感恩,因爲「臘八粥」是用各色米果熬製成的,一方面表示感恩,另一方面希望來年得到豐收。在寺院這一天要舉行誦經,遇佛會啊,還有施捨粥啊,這些活動。

臘八之後的另一個重要日子就是臘月二十三,也就是俗話說的「過小年」。傳說中的諸神在這一天會迴天廷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年來的諸事。因此,家家戶戶都忙着準備供品敬拜諸神。

專欄作家章天亮:過小年的時候要把過去在竈臺上貼的竈王爺的像要給燒掉。燒掉之後到新年的時候再貼一張新的。因爲燒竈王爺的時候有一個叫「糖瓜祭竈」。因爲竈王爺在家待了一年了,這一家這一年所做的事情好事壞事竈王爺都看在眼裏,到了臘月廿三的時候要上天去彙報,所以就用糖瓜去祭一祭這個竈王爺。叫「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個就是說,當人看見竈王爺像的時候,如果有這樣一個傳統的話,它實際上體現了「三尺頭上有神明」這樣的一種思想。

中國傳統文化專家曲錚博士:臘月廿三過了以後,經常民間有一個說法叫臘月廿四,二十四日,或者是廿八,臘月二十八日這一天是大掃除。因爲這是諸神已經上天了,平常很多時候老百姓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所以很多時候掃帚不敢動,怕褻黷神明。所以掃帚不敢動的地方現在就可以放心的大掃除了。

對傳統新年的來歷,各種豐富多采的傳說可追溯到幾千年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有關「年獸」的傳說。在新唐人電視臺2005年的新年晚會中,再現了這個傳說中的故事。「年獸」是一個殘忍兇猛的怪獸,每逢除夕夜就會出來吃人。這年,佛祖派了一個和尚下來除惡。和尚使用了紅色的對聯、燈光、和爆竹將「年獸」制服。

和尚:過年並不難,三件法寶傳,對聯敬神明,爆竹驅鬼邪,燈火報平安

從此,新年除夕的點燈守歲、燃放鞭炮、以及貼紅色的對聯就成了過中國新年必須要做的三件事情了。相傳啊,守歲還可以爲父母親增壽,因此除夕夜通常都是全家人在一起徹夜不眠、燈火輝煌。

採訪:新年的講究可太多了,而且也是因時因地,因爲我們中國人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最常見的就是大年三十一定要吃團圓飯,給紅包了,長輩給小朋友紅包了。然後飯桌上一定要有魚啦,要吃年糕了,要吃發糕了,等等喜氣的事。當然還有祭祖了,三十的時候在臺灣來說的話,祭祖是必定的。

中國傳統文化專家曲錚博士: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一天是新年活動達到最高潮。那麼在除舊迎新的時候對古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祭神祭祖。所以除了晚上吃團圓飯,合家吃團圓飯,然後要守歲之外,這天從正午開始就要在佛堂擺齊供品然後燃香點臘。所以香火就不能間斷,從這天開始一直到初五不能斷。此外還有擺天地桌,也就是供桌迎接諸神下界。就是迎接竈神,貼新的竈神像,貼門神貼春聯。這些都是跟中國人敬神的傳統是有關係的。就說春聯吧。古代春聯的原型是桃符,因爲傳說鬼怕桃木。後來在五代的時候西蜀主孟旭在桃符上第一次提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就是春聯的開始。除此之外古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傳統就是要祭祀祖先,在除夕這天要祭祀祖先。這一方面是孝道的表達,同時也是表達對傳統道德的繼承。


對孩子們而言,新年假期中最令人興奮的事就是收到紅包,也叫壓歲錢。在以血緣關係爲紐帶、以家族生活爲基本模式的傳統社會里,講究的是「長幼有序」,家長們平時都很威嚴。只是到了新年,在喜慶的氛圍裏,小輩們給長輩們行磕頭禮,表示對尊長的敬重與祝福,長輩們則發給小輩們或多或少的壓歲錢,表示對小輩們的關心和愛護。壓歲錢的施與取,像是一出熱熱鬧鬧的戲,既表達了共度佳節、喜慶熱鬧的意思,也體現了「父慈子孝」、「尊尊親親」的傳統倫理,是對家族血緣關係的確認和對傳統倫理的強調。傳說中,壓歲錢還是爲了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而新年假期中另一個特殊景象就是舞龍舞獅,

在今年美國首都華盛頓中國城中的新年慶祝活動中,由法輪功學員組成的舞龍和舞獅隊受到了特別的歡迎。

法輪功舞龍隊黃祖威:龍在我們中國傳統中相當於鎮邪的作用。龍在天上據說也是一個護法,也是很神聖的一種動物。那在人間表現出來,你看我們中國古代皇帝說是金龍,黃龍的 象徵。當然也有所謂的不好的龍,但是這個龍基本上用傳統觀念來看是比較正的,是能夠鎮邪的,而且能帶給人們幸福跟平安。所以我們覺得龍是一個很好的 象徵。

就如同其他的節日般,食物在過年期間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過年的飲食習俗除追求色香味俱全以便犒賞自己及家人,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祈福並討個好兆頭。在除夕夜的年夜飯中,魚是不可或缺的重頭戲,因爲魚 象徵着「年年有餘」;韭菜則代表「永久」;蘿蔔有「好運」的意思,而魚丸及肉丸則代表「團圓」。此外,年糕意味着「步步高昇」,水餃則因爲形狀像金元寶,過年吃水餃意味着爲來年累積財富。

採訪:一路從年初一,一路忙,忙到十五,新十五了。十五就是上元節。十五我們現在就沒有這個傳統了,從前都是花燈。文化中心在很久以前都有一個燈迷會。

中國傳統文化專家曲錚博士:年節期間還有很多各種活動。比如說廟會啊、唱戲啊、唱各種地方戲啊、武術啊、雜耍啊、踩高翹啊,非常豐富。喜慶的氣氛要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過元宵節以後。那麼元宵節相傳是道教的天官大帝的生辰。民間在這一天爲天官慶生。然後祈求天官賜福。

專欄作家章天亮:那麼到了漢朝。漢朝有個漢明帝叫劉莊。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把佛教引入中國的第一個皇帝。是他下令去取經把佛經取到中國來。而且是他建的中國第一個寺廟白馬寺。因劉莊非常崇信佛法,所以他就要大家在正月十五這天放燈。放燈就是現在的燈節,元宵節又叫燈節。就是 象徵佛法大明。因爲佛家有一個說法叫 「傳燈」。佛陀把智慧一代代傳,他把這個叫「傳燈」。

在2006年新唐人電視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中的第一個大型舞蹈傳燈,就反應了這個上天將智慧和修煉之法傳給人間的故事。

專欄作家章天亮:你可以看到整個過年這個傳統,祭祖是儒家的東西,喝□八粥和過元宵節這個是跟佛家有很大的關係,那麼 像接各種各樣的神,包括竈王爺等等,跟道家思想有很多的關係。就是說,儒釋道在整個過年的各種節慶過程中都能夠有很多的體現。這是過去人在過年的時候,真正不僅僅是吃一頓而已,它能夠使人的道德,對自己一年的所作所爲,進行反思,對新的一年展望。這個都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主持人:傳統的過年習俗,充滿了中國人敬畏天地神明、祖先的濃厚文化氛圍。實際上這也是中華正統文化的核心所在。這種文化氛圍使得古人以謙卑、知足的態度對待生活。但是現在有一些地方,不少人在過年時的「祭拜」,爲的不是敬奉和感謝神明,而是求財、求官、求名。這些行爲從本質上變異了中國人敬天知命的文化內涵。不相信善惡有報、天理昭昭,不用神對人的要求來約束自己,而一味的追求功名利祿。這樣的人從根本上講是不相信神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理解神這個字的真正概念。他們把 「拜神燒香」作爲一種或許可以幫助自己到達目的的手段之一。因此這種所謂的「祭拜」,也就不再具有約束人心靈的道德效力了。

*************************

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精彩簡介及全球32城市售票

哇!新唐人舉辦全球中國舞舞蹈大賽


千載難逢的機會別錯過!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7/3/12/43540.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1. 如夢令· 李長春祕書 (216,992次)

2. 生查子·老江過年 (212,581次)

3. 中共這個最大惡魔的來歷及其演變過程 (137,251次)

4. 中共這個最大惡魔是怎樣附體害人的 (132,793次)

5. 中共內部已經嚴重分裂 (114,343次)

6. 「無所不懼」和「無所畏懼」的中共 (112,919次)

7. 蒼天有眼 (110,332次)

8. 法輪功學員感動大陸網民 (109,873次)

奇蹟與覺醒 洛城集會慶賀1900萬三退(圖)
9. 奇蹟與覺醒 洛城集會慶賀1900萬三退(圖) (109,299次)

10. 做個有良知的人──陳用林聲援王漣的講話 (106,817次)

11. 扔黃菊!陳雲評價讓曾兩腿發軟(多圖) (46,286次)

兩大血案!江爲何提出給薄一波降半旗(圖)
12. 兩大血案!江爲何提出給薄一波降半旗(圖) (46,003次)

咋回事?人大開幕黃菊來了等於沒來(多圖)
13. 咋回事?人大開幕黃菊來了等於沒來(多圖) (44,587次)

硝煙!胡江十七大前在兩會較量(多圖)
14. 硝煙!胡江十七大前在兩會較量(多圖) (42,471次)

帶老婆進京  黃菊把自己玩兒進去了(圖)
15. 帶老婆進京 黃菊把自己玩兒進去了(圖) (42,438次)

黃菊的生命即將畫上句號(圖)
16. 黃菊的生命即將畫上句號(圖) (41,659次)

17. 誰吃多了?人民日報給宋祖英添CCTV(圖) (41,387次)

中共宣佈!北韓將由軍方集體領導(多圖)
18. 中共宣佈!北韓將由軍方集體領導(多圖) (41,143次)

溫家寶的深思與李谷一的倡議(圖)
19. 溫家寶的深思與李谷一的倡議(圖) (40,387次)

姜昆,別以爲中共愛你(圖)
20. 姜昆,別以爲中共愛你(圖) (39,786次)

黃菊北京擺譜  胡溫上海佈局(圖)
21. 黃菊北京擺譜 胡溫上海佈局(圖) (38,674次)

黃菊出席兩會違反政治局決議(圖)
22. 黃菊出席兩會違反政治局決議(圖) (38,479次)

王丹,不是給你潑冷水(圖)
23. 王丹,不是給你潑冷水(圖) (37,664次)

趙本山美國這場官司跟曾慶紅掛鉤(圖)
24. 趙本山美國這場官司跟曾慶紅掛鉤(圖) (36,427次)

25. 奇人奇語論報應 (36,315次)

神經了!曾慶紅風球試探囊括黨政軍(多圖)
26. 神經了!曾慶紅風球試探囊括黨政軍(多圖) (36,140次)

還別說,殃視
27. 還別說,殃視"春晚"今年真大有改進(多圖) (35,946次)

28. 揭密!爲何春晚"托兒"鬧出笑話 (35,610次)

江澤民老巢又在抖瑟(圖)
29. 江澤民老巢又在抖瑟(圖) (35,435次)

30. 大批中共官員奇異死亡 當局極力隱瞞真相 (35,419次)

中國大預言探祕(9):《邵康節梅花詩》
31. 中國大預言探祕(9):《邵康節梅花詩》 (35,085次)

李長春政績!空氣中瀰漫着死亡味道(多圖)
32. 李長春政績!空氣中瀰漫着死亡味道(多圖) (33,410次)

《圖雅的婚事》是一個真實故事(多圖)
33. 《圖雅的婚事》是一個真實故事(多圖) (33,326次)

新華網這倆題目把黃菊定了性(圖)
34. 新華網這倆題目把黃菊定了性(圖) (33,173次)

這些驚世車禍圖片不能看完就了(多圖)
35. 這些驚世車禍圖片不能看完就了(多圖) (32,812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enmin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