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采访《开放》杂志总编辑金钟
 
【人民报消息】香港的《开放》杂志是为数不多,大胆敢言的政论杂志。就《开放》杂志第4期的内容采访了总编辑金钟,谈到中国官方的台湾和香港政策,台湾3/20大选中国官方的表态,中宣部控制舆论的新手法,以及中国的民主化等问题。

台湾3/20大选

记者:第四期杂志很大的题目,台湾的这次大选,这件事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大陆的听众比较感兴趣的是,北京这次的表态,突然就说不会坐视不管的这样声明,你觉得北京方面做这样表态的出发点和背景是如何?

金钟:他们这次吸取了上两次,李登辉(1996年)和陈水扁(2000年)这两次民选总统的教训,那两次一次是武赫,一次是文攻,2000年是朱镕基亲自出面,放一些狠话,结果适得其反,所以这一次他们就采取一个方法,就用外交的手段,试图去影响台湾的选情,与法国联合军演,胡锦涛去法国,温家宝去美国,他们以为就比较稳妥一点,但是选后台湾出现比较大的社会动荡,泛蓝方面不服气选举的结果,认为不公平,就提出很大的质疑,并且走上街头进行大规模的抗争,北京这个时候就有点沉不住气了,以为这个型式有一个大的动荡,他们可以表示一下:如果乱下去,你们控制不了的话,我们也不会坐视不理,当然这反应北京的情绪是比较偏蓝,但是我想这个表态对台湾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台湾现在的问题不是以前跟两岸之间的一个反应是比较重要的,现在是内部的问题上升,内部的冲突、纷歧、矛盾、动荡,已经超过像前两次总统大选所引起对岸的反应。

记者:不过也有一种分析说,其实北京现在对蓝营也是很有戒心的,他们在台湾的政治气氛下,对于「一中」的原则立场都已经有所飘移了,对北京来说,跟几年前相比,他对蓝营的支持或是期望恐怕也不及前几年了。

金钟:是这么一个情况,你看在竞选过程中,连战好像还不只一次发话,说北京你不要出声,你怎么说反正对我们都不好,你说反对什么、支持什么,都不要说,不要影响我们。

记者:到现在为止对台湾的评论,包括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这次陈水扁的胜利是台湾本土意识占上风,大趋势所造成的;但也有一些人认为两颗子弹的重要性,也开玩笑地这么说「枪杆子里出政权」,你们这一期杂志的观点是怎么说?

金钟:我们的确还是容纳两种意见,当然主流意见还是倾向于阿扁他们这一边的解释,从这次开票可以看得出来,阿扁的六百多万票比起上一次2000年的总统大选,他得的票要增长了一百五十万张票,这是奠定了他这一次胜出的基础,我认为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一定要看到这一点,当然这个飘忽不定的两万九千票,因为他只占整个投票百分之零点二,这是一个偶然性极大的数字,这个数字太小,的确不代表一种必然性。

记者:现在台湾的选情基本上翻盘的可能性不存在,大家考虑的是今后四年将会怎么样。对于陈水扁的连任,愈来愈多人分析:他现在已经第二任了,没有连任的压力,他政策的空间反而更大,在各方面政治合力的作用下,他会向所谓「新中间路线」靠拢,或是在两岸政策上可能会做出一些他自己想做,而不是受选票影响下要做的事情,不知道您如何判断?

金钟:他们(北京)接受我们访问的,像杨宪宏(音译)、杨丽菊(音译)他们两位,都不同角度谈到可能性,我在台北一个座谈会上也听到他们讲的,有泛蓝、泛绿的立法委员都认为,陈水扁这个人跟李登辉不一样,李登辉他还是比较所谓理想主义一点,或者说是比较基本教义派一点,他性格也比较硬一点,实际上,陈水扁在思路或他的行为方式,当然他有他的一些底限,有些方面会坚持,另外他还有身段比较灵活的一面,所以他们就认为陈水扁连任成功之后,他会花大力气去争取国际上的肯定,这个怎么做呢,最大的一个方面和机会就是与大陆的关系,你如果真能改善、处理好两岸的关系,让两岸的关系比较缓和,甚至于真能够坐下来谈判,实现最高层的访问,若是能够有这些个突破的话,还有人说他(陈水扁)可以得诺贝尔和平奖。

北京对香港和台湾的政策分别

记者:这一次台湾出现选举变局,特别是用混乱的情况,北京和香港有些左派人士也以此作为例子来证明香港民主不可行。你觉得北京在港台政策上的一些根本思路是如何看待?

金钟:他(北京)还是制止渲染民主,当然对他们的战略目标来讲,他是一定要把香港和台湾都放在他的控制势力范围之内。台湾到底历史、地理各方面条件,对他们来讲不理想嘛,隔著这么一个海峡,他使不上劲儿嘛,所以北京现在实际上对台湾是处于无能为力的地步。但是香港不同,香港现在对大陆有这么强的依附性,本来香港的繁荣就是跟大陆有关系的,因为大陆当时闭关锁国,香港就得天独厚,以前朱镕基有说,大陆三分之二的投资、三分之二的外贸,都是经过香港实现的,现在就变了,所以当然他就可以藉这个势压一压香港,希望香港的民主、政治改革不要太快,他们怕控制不住,所以就出现了这次人大释法风波。

中宣部控制舆论的新手法

记者:就像你这篇文章里面所提到的,现在全球一百九十二个国家当中,有一百二十个实践了民主体制,欧、美两大洲除了古巴之外全部是民主化,亚、非也是愈来愈明显加强,大趋势看来是难以改变,他们在民主潮流面前,在可能影响的范围里面,恐怕都要采取一些抵制打压的措施。反应于在内政上,最近也提到,在意识形态上加紧控制,尤其在两会期间。最近有一个比较大的文章,中宣意识形态部门对出版进行大规模的打压,这方面的内幕能不能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金钟:他们现在很有意思,跟过去有点改变,过去他要整理出版社,国家可以做出决定,形成文件,他现在不形成文件了,就打电话,不然就开会口说。

记者:你觉得这个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金钟:这个当然不太清楚,但你可以想见,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丑事、做恶人,所以就不想留下什么把柄,人家说《中国农民调查》这本书,你又不能说人家歪曲事实,张培均(音译)女儿写的书那更是历史故事,所以现在要硬性去定人家,谁愿意干这个事,所以只好用打电话通知如何如何,最后第三波开会打电话,对于四百多家出版社进行审查。

记者:这里还提到有五万多个选题都被他们审查?

金钟:八万多个,他们有提出警告、劝告,所以他们北京人把他叫做「文化恐怖主义」。

记者:所谓「文化恐怖主义」下面也有人不服的,也有人讨伐中宣部的十四个理由,就是焦国标的北大教授。

金钟:是,这篇文章实际上也在网络上传阅,很多人都非常欣赏,所以现在大陆这个情况有戏可看。

中国官方的香港政策

记者:再来谈一下香港的情况,北京首次主动释法,他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香港人民被说服是不可能的,但被压下去的可能性是如何?

金钟:香港人民还是有一部分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这样的安排,这部分他们一直具有比较强的抗争性,虽然在整个香港人口当中不是多数,但是作为反抗运动来讲也是很可观的了,他们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已经提供了抗争的空间。

海内外对胡温新政的不同看法

记者:你们这期连载的第二部分,就是陈毅之,原来中国经济改革研究所的所长,陈毅之的回忆录,当然他是一个八十年代出现活跃的人,现在流亡海外。他这篇文章提到了本世纪初,鲍同(音译)曾经转告他,他想了半天觉得中国要走民主化,代价最小、弯路最少的最好办法就是促使执政者往前走,但是你们这一期也有一篇刘晓波的文章,对胡温新政很不以为然,你们这两篇文章您是做一个什么样的判断?

金钟:陈毅之的文章所表露的,是对于体制内的改革还是寄予很大的期待,也还是蛮有代表性。

记者:他本人也是赵紫阳的智囊团,是吗?

金钟:是,现在据我了解在美国的学界中,他们也有很多人有看法,但是像刘晓波他们所表达的这种看法,他们也是根据中国政治现实的观察和判断得出来的,对胡温新政作为,他们的执政看起来是非常地令人失望,尤其在政策改革上面,虽然他们口头也不否认这个事情,但是什么也没有做,甚至相反,还是在那里动用专政的工具,像禁书、抓人,所以就希望还是要有体制外的抗争,给他们一些外部的促进。

(以上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4/12/30718.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