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被閹割了聲帶的央視名嘴──兼評央視2003年國內外十大新聞
 
作者:劉曉波
 
【人民報消息】2003年年底,對中國、對世界,都不是值得舉杯相慶的時刻,伊朗大地震吞沒了將近3萬個生命和一座古城;重慶特大井噴事故,劇毒氣體瀰漫四周,已經吞沒234條生命,近千人住進醫院,近萬人吸染毒氣,六萬人變成災民,大量牲畜中毒而亡。而且,這些損失還只是官方報道,而據當地知情人披露,死亡數位要高得多,比如,災區的小陽村和高旺村,共有兩百多人,僅有二十多人逃過劫難。同時,河北邯鄲發生礦難,死亡26人;遼寧鐵嶺市昌圖縣雙廟子鎮發生煙花爆炸,死38人,傷50多人。

如果說,作爲天災的伊朗大地震,再次凸現了人類在難以預測的自然災難面前的脆弱;那麼,重慶井噴則是純粹的人禍,凸現的是對生命的制度性蔑視。中央電視臺的2003年十大新聞揭曉直播晚會,自始至終貫穿著對權力的膜拜和對生命的冷漠。

在我看來,井噴造成的慘烈災難應該成爲國內十大新聞之一,政府應該下半旗致哀,央視晚會起碼應該對冤魂表示哀悼,藉助央視的巨大影響呼籲國人盡其所能地幫助災區。

然而,央視評選出的國內十大新聞,基本被黨的光輝所壟斷,晚會充滿報喜氣氛,男女主持人的笑臉和嘉賓們的甜言蜜語,每條新聞的背景畫面也大都被中共寡頭們所佔據。十大國內新聞中,除了最後兩條之外,其他八條全部是報喜和對胡溫體制的歌頌,即便是佔據第二位的SARS災難,也要以凸出胡溫領導抗炎的「重大勝利」爲主;即便強調2003年是「以人爲本」的一年,也僅僅是從官方恩賜的角度,把所有功績歸功於現政權的英明偉大,而對民間維權則不置一詞。於是,看了十大新聞的小民們,只能隨著主持人的媚腔三呼「謝主龍恩」了。

更見喉舌功力的是,主持人在評論十大國際新聞時,也忘不了向現政權拋媚眼。女的說:聽起來,國際新聞似乎沒有什麼好消息;男的說:怎麼沒有?由中國促成的朝核六方會談,難道不是好消息!在這對央視主持人的眼中,伊拉克暴政被推翻和暴君薩達姆被活捉,當然不是什麼好消息,而在一片黑暗的國際局勢中,前途未卜的朝核六方會談卻成了唯一亮點。真要佩服央視名嘴們的獻媚功夫,幾近於爐火純青,能夠從任何素材中掘出歌功頌德。

在對十大國際新聞的評述中,頭條伊拉克戰爭自然佔據凸出的位置,主持人和嘉賓在幸災樂禍地預測第二個越南的同時,也用嚴肅的口吻提到伊拉克人民:無論怎樣,最不幸的是伊拉克人民。表情和腔調充滿同情。去過伊拉克報道戰爭的名嘴水均益也出來現身說法。水均益主要講了戰爭下的伊拉克百姓如何不幸,似乎他成了反美反戰的伊拉克百姓在中國的代言人。他聲稱自己在伊拉克交了很多平民朋友。於是,節目拿出不短的時間,特意安排水均益與一個名叫阿布的伊拉克人直接連線,據稱是水均益的好朋友。大螢幕上是阿布對美國的控訴,下面是主持人和嘉賓的滿臉同情。

據中共官方媒體報道,2003年前十一個月內,中國死於各類工業安全事故的人數高達12萬人!難道這在當今世界的事故傷亡中,還不是天文數字?然而,藉助於覆蓋全國的電視傳媒,面對著全國觀ච6;?B>???B>???B>???B>??嘴們,寧可把同情給予遙遠的伊拉克人,甚至給予暴君薩達姆,而不願對身邊災難中的國人給予同情,更不會對製造這些災難的制度提出任何質疑和批評。

21世紀的央視名嘴們,卻如同中世紀後宮中的太監,只會用被閹割後的喉舌傳達聖旨,在失去新聞人的職業聲音的同時,甚至失去了正常人的聲音。

2003年12月31日於北京家中

——原載《觀察》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1/2/2937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