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美國高估了北京的作用 (圖)
 
曹長青
 
【人民報消息】關於北韓核武問題的「六國會談」被全球矚目,但人們普遍對六方會談結果期待較低;不僅因爲這僅是多次談判的開始,而且面對金正日那樣一個隨意性的專制政權,以往的歷史教訓是,談判解決不了什麼實質性問題。但由於布什政府的策略是把北韓核武問題「國際化」,因此開成了六方會議,也被白宮視爲「外交勝利」。而《紐約時報》等多家美國大報則認爲,中國通過推動「六方會談」而提升了大國地位,而今後的多邊會談仍將在北京舉行,將增加中共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影響力。

吃「蘿蔔」還是「大棒

雖然平壤同意參加六方會談,而不堅持單獨和美國談判,顯示朝鮮半島問題有朝和平解決方向發展的趨勢,但從美國在談判時表現出的強硬立場來看,華盛頓相當堅持原則,不會輕易向平壤讓步。

布什政府所以採取這樣的立場,也和內部的政策辯論有關。美國內部對朝鮮半島政策以及對北京角色的看法等有相當的分歧,學界也意見不一。以親北京的「尼克松中心」(NC)中國研究部主任、前「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蘭普頓(David Lampton)爲代表的學者,認爲北京將在北韓問題上扮演積極的角色,認爲華盛頓應與北京真誠合作,達到聯手製約平壤的戰略目標。

但有很多美國學者質疑北京的誠意,尤以保守派研究重鎮「傳統基金會」(HF)爲最。該所「亞洲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曾在美國國務院工作過二十多年的譚慎格(John J. Tkacik, Jr.)在六方會談之前就撰文強調,北京在北韓核武談判中的角色並不看好,中共不會真正站在美國這一邊。這位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認爲,北京所以會這樣做,是出於它自己的戰略利益考量:一是保住金正日政權,以防止北韓崩潰大量難民湧入中國;二是不願看到南北韓統一,美軍駐紮到中國邊境附近;三是希望美國向北韓提供經援,以減少北京的負擔。;四是通過金正日政權的存在給美國添麻煩,戰略牽制美國。

這位專家認爲,北京出於這種戰略考量做出的北韓政策,不可能和美國的朝鮮半島政策立場一致。再加上北京試圖拉攏俄國,建立統一戰線,因此所謂「六邊會談」,實際上是三比三的對陣:中俄北韓爲一邊,美日南韓爲一邊,因此談判不會有什麼成果。

布什的「希望」會落空

「傳統基金會」研究北韓核武問題的專家貝克.史普潤(Baker Spring)也提出美國對付北韓核武威脅要堅持五原則,把軍事和外交手段相結合,在「損害控制戰略」(damage limitation strategy)的策略下,尋求軍事進攻和防禦的平衡。

「傳統基金會」另一位專家,研究韓國問題的觀察員鮑比娜旺(Balbina Hwang)則撰文強調,從金正日政權的性質來看,即使北韓在「六方會談」上做出一定的讓步,但今後仍可能有挑釁性的舉動,來分化華盛頓與漢城、與東京的關係。

美國「卡都研究所」(Cato)負責「國防和外交政策研究部」的副總裁泰特.卡賓特(Ted Galen Carpenter)也在不久前發表的「過高估計了中國對北韓的施壓」中指出,美方可能過高評估了中共對北韓施壓的可能性。他的看法和譚慎格一樣,認爲北京從它自己的戰略考量出發,不可能真正向北韓施壓。他認爲,布什政府期待北京在北韓核武問題上真正配合美國,這個希望可能會落空。

美國對北韓「先禮後兵」

華盛頓的「美國和平基金會」(USIP)總裁、前美國助理國務卿裏查德.所羅門(Richard H. Solomon)也基本持這種看法,他在「對付北韓:遏阻和外交」中也提出,「美國在試圖建立對付北韓的統一戰線中,應重視和日本的合作,而和北京的合作將是有限的。出於對北韓可能崩潰的前景的恐懼,中國、南韓,也可能包括俄國,將會聯結到一起。它們對北韓的援助可能保持溫和的程度,基本上是維持北韓現有政權這樣的程度。」

「美國企業基金會」(AEI)項目主席埃伯斯塔德(Nicholas Eberstadt)也在「和北韓做交易是做夢」的文章中指出,布什期待六方會談來和平解決北韓核武問題是一廂情願,過於樂觀。

可能因爲美國內部有這麼強烈的鷹派聲音,布什政府的代表在六方會談中才態度強硬。美國這次參加六方會談,還有另一種戰略意圖,即先禮後兵,如果北韓拒絕美國及國際社會的要求,繼續發展核武,等於是北韓不給所有與會國家「面子」,同時也給了美國充足的理由來對北韓採取更強硬的措施,包括經濟制裁,海上攔截檢查北韓船隻,以至可能的軍事行動。

《華盛頓時報》近日發表的社論引述前美國中情局長伍爾西(JamesWoolsey)的評估說,如果美國對北韓採取軍事行動,僅用大規模空襲,就可摧毀北韓的所有核設施、三八線附近的北韓軍隊(佔北韓軍隊的百分之八十),以及北韓瞄準南韓的大炮等軍事設施。五角大樓的將軍們評估,美國可在30到60天之間打敗北韓。美國內部的這種聲音表示,如果北韓一意孤行,美國對北韓採取進一步強硬措施的可能性並不是不存在。

作者爲自由撰稿人,居紐約

——轉自《觀察》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8/30/27729.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相關文章
 
更多文章導讀
 
 
 
 
 
 
 
 
 

1. 來自北京的消息!江澤民今天死了(圖) (69,457次)

2. 農村民謠七首 (65,844次)

王冶平密友爆驚天內幕!江澤民爲何要對着這些照片揮拳頭(多圖)
3. 王冶平密友爆驚天內幕!江澤民爲何要對着這些照片揮拳頭(多圖) (47,574次)

一件怪事透露出江澤民的近況(多圖)
4. 一件怪事透露出江澤民的近況(多圖) (45,752次)

5. 胡錦濤拒絕入住中南海內幕 (40,155次)

6. 繼賈慶林之後!八面彈劾李長春被迫二次請辭(多圖) (39,670次)

毛骨怵然!江澤民集團百種酷刑一覽 (多圖)
7. 毛骨怵然!江澤民集團百種酷刑一覽 (多圖) (35,604次)

這些精彩圖片不同  震驚的民族也不同(多圖)
8. 這些精彩圖片不同 震驚的民族也不同(多圖) (34,243次)

國務院真急了!中紀委海陸空全方位旋風行動(多圖)
9. 國務院真急了!中紀委海陸空全方位旋風行動(多圖) (33,023次)

胡總書記,遼寧省太黑了,您管管薄熙來吧!(多圖)
10. 胡總書記,遼寧省太黑了,您管管薄熙來吧!(多圖) (32,873次)

喬石拋石塊塊石沒有砸實  江鬼搞鬼衆小鬼齜牙咧嘴(多圖)
11. 喬石拋石塊塊石沒有砸實 江鬼搞鬼衆小鬼齜牙咧嘴(多圖) (32,660次)

12. 賀國強改門庭投靠曾慶紅 曾幕僚酒後爆驚天內幕(多圖) (32,092次)

13. 江不讓賈慶林政治自殺 民主派除毛像別有用心(多圖) (31,615次)

14. 江胡曾戰火燒到深圳 三棒打碎黃麗滿美夢(多圖) (31,325次)

借力打江豈不快哉!尉健行句句專刺曾慶紅  李瑞環棒槌狠揍江家幫(圖)
15. 借力打江豈不快哉!尉健行句句專刺曾慶紅 李瑞環棒槌狠揍江家幫(圖) (31,092次)

小笑話:王冶平用英文向江澤民發起進攻(圖)
16. 小笑話:王冶平用英文向江澤民發起進攻(圖) (30,843次)

薄熙來暫時不能被雙規的原因(多圖)
17. 薄熙來暫時不能被雙規的原因(多圖) (30,233次)

別噴飯!胡、江、曾各有如此不同的童年(多圖)
18. 別噴飯!胡、江、曾各有如此不同的童年(多圖) (29,853次)

軍隊內火山爆發  江澤民四處逃竄(多圖)
19. 軍隊內火山爆發 江澤民四處逃竄(多圖) (29,080次)

20. 盯着點兒!這兩個人能透露江澤民的最高機密(圖) (28,841次)

這麼簡單?一塊化石就揭開了遠古的足跡(圖)
21. 這麼簡單?一塊化石就揭開了遠古的足跡(圖) (28,693次)

22. 陳良宇上海火冒三丈 中共官員都在這樣糟蹋老江 (圖) (27,069次)

上層鬥下層晃!黃麗滿陣腳難壓  廣東幫揭竿再起(多圖)
23. 上層鬥下層晃!黃麗滿陣腳難壓 廣東幫揭竿再起(多圖) (26,724次)

24. 幽默:胡錦濤不服江澤民不行(圖) (26,229次)

25. 史無前例的中國第一大謊言 (25,924次)

26. 「蝗軍」大鬧北方 見者毛骨怵然 (多圖) (25,886次)

27. 跟胡錦濤叫板!黑社會契爺陳良宇今天漂白上海幫(多圖) (25,634次)

劉曉慶越喊不要一棍子打死我,江澤民打得越兇(多圖)
28. 劉曉慶越喊不要一棍子打死我,江澤民打得越兇(多圖) (25,478次)

絕境逢生!一塊假銀圓救了一條命(圖)
29. 絕境逢生!一塊假銀圓救了一條命(圖) (25,439次)

30. 中國兩次越南戰爭的根源內幕 (25,241次)

31. 江澤民權威直下上海幫大跌眼鏡 胡錦濤攆走王滬寧婉拒曾慶紅 (24,973次)

江家的「熱錢」流動起來了!江綿恆爲何偏要佔這個職位(多圖)
32. 江家的「熱錢」流動起來了!江綿恆爲何偏要佔這個職位(多圖) (24,942次)

老江,過生日沒有這麼拜壽的,曾慶紅哪壺不開偏提您哪壺(圖)
33. 老江,過生日沒有這麼拜壽的,曾慶紅哪壺不開偏提您哪壺(圖) (24,810次)

34. 哇塞!江綿恆出現在這份名單上(圖) (24,754次)

35. 十月密聞──風燭殘年的江澤民 (多圖) (24,705次)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