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黑箱從來沒有打開
 
作者:劉曉波
 
【人民報消息】我曾在《常態獨裁 病態輿論》(載於《開放》2003年10月號)一文中說:「黑幕重重的中南海,似乎深不可測,其一舉一動,引來輿論的一驚一咋,黑幕制度多年的翻雲覆雨,並沒有讓輿論界改變見風使舵的輕浮,中南海的週期性痙攣,讓媒體屢屢陷於預測失靈的尷尬。」最近一段時間,圍繞著三中全會,再次上演了「黑箱捉弄媒體的鬧劇。

在會議召開前,似乎中共高層和智囊們不斷放話,致使國內外媒體一起發力,甚至有媒體驚呼:從發佈政治局的辦公和學習等會議的消息到高調張揚三中全會,特別是政治局即將向全會述職的舉動,預示著胡溫體制已經開啓了決策透明化和黨內民主的進程。

然而,全會一開,國內媒體頓時漆黑一片,一點光亮都沒有;國外媒體再次驚叫:與去年人大會議媒體爭相報導的情景相比,三中全會籠罩在神祕的氣氛中。有媒體還分析說:如此封鎖會議信息,大概與會議結果的不完全確定有關。好像中共曾經召開過的結果早已確定的無數次「團結、勝利的大會」,曾經有過不封鎖消息的記錄。

而事實上,中共從延安時代直到1949年掌權以來,黨的重要會議都是內部的權力分贓和確定統治的方針及策略的工具,每一次會議的重要人事安排和方針策略,差不多都是在會前的黑箱中確定了(或由極權者個人的一言九鼎,或由寡頭們的討價還價的結果來確定),會議本身不過是走走程式「合法性」的過場而已,即便是全國人大和政協的會議亦如此。

在我的記憶中,除了五年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的日程內容有所披露之外,中央全會一向是在會議期間封鎖資訊,會後才有資訊的披露,有時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見諸於媒體。這已經成了中共慣例,絲毫不值得大驚小怪。而且,在我看來,起碼在胡錦濤第一任內,中共高層的權力制衡,只能來自寡頭們之間的勢均力敵的權爭,而不會來自黨內製度的實質性改革。所以,現在的政治局述職與過去的黨魁作報告,不會有本質區別,期望由此啓動黨內民主和有效監督,正如讓一個人的左手監督右手一樣。

中共政權是獨裁統治,壟斷和封鎖是其運作常態,黑箱政治不過是權力壟斷的表現之一,所有決策及其高層人事安排,不要說被它強制代表的十幾億百姓不知道,就是已經宣誓永遠忠於它的絕大多數黨員們也毫不知情。象在所有領域內的官權與民權的嚴重不平衡一樣,在信息的佔有和披露上,也有嚴格等級規定,也是資訊壟斷下的歧視性披露制度。

每次重要會議,最核心的資訊只有最高層的寡頭們知道,其次是政治局成員,再次是中央委員(加高級統戰花瓶),再次是非中央委員的省部級官員,再次是廳局級,再是其他級別的官員,再再次是普通黨員,最後才是作爲「羣衆」的老百姓。資訊的數量和質量隨著級別的下降而逐級遞減,等到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羣衆」這一最低層,他們所得到的資訊,已經層層過濾,剔除了獨裁者們主觀認定的一切「敏感信息」,剩下的自然就是「團結、勝利的大會」的信息,從十六大開始,似乎又多了「創新的大會」的資訊。之後,就是全黨全國人民「歡呼吧」、「歌唱吧」、「掀起學習新高潮吧」

中共高官們做的是「資訊的轎車」,有檔次的嚴格區分,有人坐頂級的加長豪華防彈車,有人坐奔馳寶馬奧迪,有人只能坐「資訊出租車」;普通黨員恐怕要乘「資訊公共汽車」,而一般百姓恐怕就淪爲「資訊的自行車或徒步」了。

如此黑箱制度,除了對民衆知情權的剝奪和資訊佔有的嚴重不對等之外,怎麼還能指望「資訊的透明化」!

2003年10月13日於北京家中

作者爲自由撰稿人,批評家

——原載《觀察》〔原題:無聲三中全會與信息歧視〕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3/10/15/2834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