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李瑞环——木匠出身的国家领导人
 
【人民报消息】中国政坛第四号人物李瑞环在贪腐横行,污浊不堪的中国官场,可谓是少有的一枝傲梅。对上他刚直不阿,屡抨时弊,反对江泽民极权和终身连任;对下他平易近人,不倚势压人。

讲“实践”是他的招牌

据说木匠出身的国家领导人李瑞环一生充满传奇(见简历),讲“实践”是他的招牌。

当年的李瑞环在工人的岗位上干得十分出色。他在木工领域有“重大创新”而成为全国劳动模范,“苦干加巧干”的事迹还被改编成故事影片,在中国广为流传。木匠出身的李瑞环正是因为在“实践”中的劳动成就突出而被提拔和重用的。

李瑞环曾大胆采用一位名气不大的建筑设计师的方案,在天津建了一座“蝶”形立体高架桥,轰动一时,还吸引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前往参观、照相。

李瑞环爱强调“靠实践、靠群众”。1982年,李瑞环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回到家乡天津先后任市长、市委书记。他在任期内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名声大振。

李瑞环是1989年与江泽民同时进入政治局常委会的老资格领导人。90年代初期,李瑞环曾一度大权在握,主管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

李瑞环简历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年龄:66岁,1934年9月生,
籍贯:天津宝坻人,
妻子:王淑兰
学历:木匠出身,北京建工业余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大专学历。

195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参加工作

1951-65年在北京第三建筑公司当工人(其间:1958年至63年在北京建工业余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
1966-71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1-72年任北京建筑木材厂党委书记。1972年至73年任北京市建筑材料工业局党委副书记。
1973-79年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
70年代担任毛泽东纪念堂工程指挥部总指挥
1981-87年任天津市副市长,市委书记、市长等职。
1987-89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9-92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3-现在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八届、九届)。

李瑞环紫砂壶隐喻香港

李瑞环最为港人乐道的是他于九五年三月的一次政协港澳区小组会议上,用百年宜兴紫砂茶壶来比喻香港。

据明报报导,身兼政协主席及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环在该次会议上说了个小故事,说有位穷老太太去市场卖小茶壶,买主一看,知道这个长满了茶垢的小茶壶起码有二百年历史,以后就算不加茶,水中也有茶香味,是件好东西,于是愿意以三两银高价来购买,岂料老太太看见茶壶太旧了不好意思,给清理清理,买主回来一看,面茶垢擦掉了,便说就算是五钱银子也不要了。

李瑞环在中英就政制争拗最激烈时说这个故事,寓意明显。因为他接说,「许多事,你不理解就不自觉,就很难把好东西坚持下去」,即是说不要妄洗茶垢,最后导致香江失色,要找理解香港优点的人来管理香港。

反江极权终身制 李瑞环数度请辞

北京传闻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政治空间长期遭到封杀之后,已经心生倦意,几度向中共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辞呈,不过,江泽民一再挽留。

据中央社99年8月15日引述读卖新闻报导,目前中共正在酝酿「十六大」,按照中共十五大规定政治局常委中年逾七十即离休的原则,现任七名政治局常委中唯有中共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和李瑞环有继续留任的资格。但是消息人士说,江泽民无意安排李瑞环担任实权职务,使李瑞环萌生退意。

李瑞环虽然在「六四」后晋升政治局常委,但十年来在政治局常委中一直名列第四,而且担任的是政治花瓶-全国政协的主席。虽然他曾试图利用政协发挥一些议会功能,但是无法突破江泽民一手遮天下的政治生态。

今年初当江泽民欲放风连任十六大时,年仅66岁的李瑞环更以年高为由向江泽民请辞,以实际行动讥讽和反对“老人”连任。

在法轮功的问题上,李瑞环和朱镕基一样一言不发,同江泽民的镇压唱对台戏。

要「向人民、历史有个交代」李瑞环痛批共产党腐败

引自中央社去年10月27日报导(原文见http://203.67.111.135/daily/1999/10/27/text/881027g6.htm),

在中央政治局排名第四的李瑞环,于九月八日赴陕西省视察,对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和省政协四套领导班子讲话时,痛陈时弊,指「当前中共的主要危机出自党内」;「如果党自身不改革、不进步,是要被人民拉下台,是要被淘汰的」。

李瑞环说,「官僚、腐败、特权是社会上对共产党、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最激烈的批评」;「建国以来,党的反腐败斗争一直未能解决,其焦点就在党内;震撼性的不稳定因素在党内;社会上尖锐矛盾源自党内;重大事件的问题出自党内;以法治国的阻力也在党内;国家命运也取决于党内」。

他并说,「共产党执政了五十年,还有三千万人未解决温饱,还有近五千万人得不到初级教育,这是我们的过失,是我们的罪过。我们有勇气总结十年文革是一场浩劫,那么我们也应当有勇气回顾建国五十年,总结一下我们曾在路线上、方针决策上的过失以及带来的损害,向人民、历史有个交代。」

「共产党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但相当多的党政领导干部对此是抗拒的,或者口头上接受,实际上却根本做不到」;「法制是限『制』老百姓的,法治是整『治』老百姓的。」

「有相当部分党的领导干部对党的前途、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福祉置之脑后...要的、想的、争的是特权、是女色、是地位、是虚荣。」

李瑞环还引述中央政策研究室所做的调查指出,社会各阶层对党、政府的整体评价是好或积极的不到百分之五十;对部分党、政府的工作评价为好或积极的不到百分之二十;对党政干部作风、信任评好或比较好的不到百分之三十的。」

李瑞环并提出具体数据,痛批党政机关的挥霍浪费。他说,「党政机关、国企官僚浪费、挥霍的金钱,每年达国民经济总值的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即二万亿元至二万五千亿元人民币。九七年全年会议、交通、食宿、出国考察的费用,就达二千八百三十五亿元;九八年党政干部、国企干部专用车辆达一百三十一万二千多辆,耗费公帑三百九十亿元。」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8/20/1519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原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至死不悔(图文)
1. 原厦门海关关长杨前线至死不悔(图文) (31,488次)

2. 我看江泽民挺好的,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它? (29,510次)

亢奋的江主席就是这样分门别类对付女人的
3. 亢奋的江主席就是这样分门别类对付女人的 (28,098次)

温家宝为什么能成为“不倒翁”?(图文)
4. 温家宝为什么能成为“不倒翁”?(图文) (24,924次)

5. 击垮邓氏家族 江泽民终成黄金梦 (24,372次)

民谣:老江到处看
6. 民谣:老江到处看 (23,541次)

7. 京郊考察李鹏遇刺 江泽民丢车保帅 (22,749次)

8. 小笑话:江泽民初见莱温斯基 (22,552次)

9. 「法轮功之友」组织呼吁中共释放滕春燕 (21,776次)

10. 江泽民──诺查丹马斯《诸世纪》预言中的恐怖大王 (19,902次)

11. 遇核心关怀,宋祖英终于光艳夺目 (18,901次)

12. 陈希同之子提出翻案:矛头直指江绵恒 (18,781次)

13. “诚信”漂流记:高考优秀作文选登(图) (18,627次)

14. 呐喊:《不能容忍道德的沦丧》--中国河南高考满分作文 (18,609次)

15. 高干为遮丑而杀警卫并追认其为烈士 (18,395次)

16. 放冷箭马屁精扳倒李嘉廷 表清白江泽民忍痛割爱 (17,987次)

从江氏父子的肥瘦看云南省长李嘉廷的被捕(图文)
17. 从江氏父子的肥瘦看云南省长李嘉廷的被捕(图文) (17,804次)

18. 从李瑞环被软禁说起 (17,309次)

19. 建军节礼物:大陆军官嫖娼记功 车毁人亡重金安抚 (17,047次)

戒荤!江主席净爱和年青的挤眉弄眼
20. 戒荤!江主席净爱和年青的挤眉弄眼 (16,768次)

21. 江绵恒最大的罪孽是什么? (16,737次)

22. 美国法轮功学员为救大陆同修绝食请愿 (16,378次)

华盛顿邮报:中共更年富力强的领导将在几年内把江泽民踢出历史舞台
23. 华盛顿邮报:中共更年富力强的领导将在几年内把江泽民踢出历史舞台 (16,281次)

24. 方鸣:“不露内秀”和“不漏露羞” (16,205次)

25. 小笑话:谁的智商最低? (16,191次)

26. 北戴河会议激流暗涌 胡锦涛江泽民生重大分歧 (16,069次)

27. 小笑话:马上做掉 (16,048次)

28. 《血染的风采》唱出了远华案的惨烈──坊间盛传董文华已自杀 (16,038次)

29. 大爆高层内幕 前解放军情报部部长姬胜德被判死缓 (16,020次)

30. 小笑话:江泽民的迟归妙计 (15,813次)

31. 北戴河风云莫测 胡锦涛稳坐船台(图文) (15,725次)

32. 赖昌星妻子曾明娜无条件释放(图文) (15,255次)

33. 项小吉:我对赖昌星案的看法 (15,181次)

皇上脚臭  急死太监
34. 皇上脚臭 急死太监 (15,149次)

江泽民在马耳他两次巧遇战战小姐
35. 江泽民在马耳他两次巧遇战战小姐 (14,963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