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全身浮腫的中華巨人背上奧運的荊棘
 
內地作家 餘傑
 
【人民報消息】申奧成功的那天夜晚,北京街頭數十萬人徹夜狂歡。自一九八九年以來,北京市民第一次有了上街表達情緒的自由。北京當局也寬容地默許人民在街頭搖旗吶喊──遊行與申奧結果揭曉同步開始,肯定不可能遵照有關法律規定先「申請」再「審批」。

追求奧運歇斯底里

一夜之間,似乎中國的命運改變了;一夜之間,彷佛倍受屈辱的中國人全都揚眉吐氣了。我耳聞目睹了人們的「變臉」,變得比川劇絕招還要快──平時人們的臉上委頓、冷漠的神態一掃而光,人人都像吃了「偉哥」般容光煥發,精神抖擻。人們在天安門廣場上狂呼「中國,萬歲!」、「中國,第一!」、「中國,偉大!」。在大型羣衆集會中,人與人之間相互激揚和感染,參與者逐漸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

我在一邊冷眼旁觀。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爲甚麼單單在中國,奧運會的肥皂泡會吹得這麼大?在中國,申辦奧運與其說是體育或者商業活動,不如說是政治活動。勝利則舉國歡騰;失敗則如喪考妣。難道一旦決定在北京舉辦奧運會,中華民族從此就實現了偉大的復興嗎?中國就能變得與美國一樣富強、民主、領袖全球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一直對申奧沒有太大的興趣。現代奧運會是二十世紀人類製造出來的「新圖騰」和「準宗教」之一。

從單純的體育的角度來看,它早已背離了古希臘的傳統。在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展示人類自身的力量與美感、追求人的精神與體魄的同步發展,它背後既有和平與正義的價值理念作支撐,又有一整套審美的標準來協調。而現代奧運會已經淪爲商業的奴隸,禁而不止、愈演愈烈的運動員興奮劑危機和不斷曝光、黑幕重重的體育官員貪污受賄醜聞,從兩個方面侵蝕這一大型體育盛事的地基,使其魅力日減。

背上包袱不勝重荷

與奧運會在全球受到的日漸增多的質疑相反,它在中國卻一天天被祭上神壇,成了一個愈吹愈大的肥皂泡。一枚金牌,系億萬人心,堪稱千鈞一髮;一次申奧,左右家家喜樂,更是莫名其妙。當年,美國亞特蘭大申辦成功,美國人無動於衷,他們說:「那是亞特蘭大的事情,與我們無關。」即使是亞特蘭大的市民,也沒有多少人喜形於色。這才是真正的大國風度。

亞特蘭大是美國一個不出名的中等城市,照樣獲得了舉辦奧運的資格,看來這並非甚麼了不起的榮譽。而在北京街頭,一種義和團式的狂熱讓我感到悲哀:難道奧運會在北京舉辦,就實現了「超英趕美」、「世界第一」嗎?這種狂熱只能說明:愈激動、愈空虛。愈自卑的人,愈盲目自大。這個民族已經是一個全身浮腫的巨人,再背上奧運會的包袱,將令其更加不勝重荷。

中國的進步,靠的是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肯定,靠的是民主制度的建立和鞏固。認爲舉辦一次奧運會中國就脫胎換骨的想法,在我看來,無異於疑人說夢。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7/25/14643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