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唐青看時事】稀土戰開打 川普重拳反擊(視頻) |
|
【人民報消息】過去這兩天,國際局勢可以說是風向突變。原本外界都以為,美中「關稅休戰」還會維持一陣子,結果,中共突然擴大稀土出口管制,一連串動作直接惹惱了美國政府,川普隨即宣布對中國商品追加100%關稅,還對關鍵軟件實施出口控制。中共商務部12日指責美國破壞規則,表示自己不願打也不怕打。
美東12日下午,川普又發出一條貼文,說「別擔心中國(問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備受尊敬的習近平只是遇到了一點小狀況。他不想讓自己的國家陷入蕭條,我也不想。美國想幫助中國,而不是傷害它!!!」
所以,中美貿易戰究竟是戰火重新點燃,還是會降溫?原本可能在APEC登場的「川習會」,究竟何去何從?為什麼中共在談判前突然升級挑釁?惹怒川普之後,美中關係又會怎麼走?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
中共打稀土牌挑釁 川普以100%關稅強勢反擊
事情要從10月9日說起。那天,北京突然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擴大五種稀土元素及相關技術材料的出口管制,預計將於11月8日生效。另外,12月1日起將嚴格審查使用中國稀土和技術的外國生產商,甚至不涉及中國公司的交易,也都要取得北京的許可。
中共商務部新增對於五種稀土元素及其相關材料的管制後,目前已有12種金屬的出口受到限制。
緊接著,10月10日,中共市場監管總局還宣稱,對美國芯片巨頭高通(Qualcomm)展開反壟斷調查;同一天,中共交通運輸部宣布對美國擁有、營運、建造或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舶徵收「特別港務費」,定價表是逐年上調,從今年10月14日按每淨噸400元人民幣起,2026年4月17日漲到640元,2027年4月17日起880元,2028年1,120元。
與此同時,中共還發布不可靠實體清單,列入了多家與台灣有軍事技術合作或發表批評中共言論的外國實體。
這一系列操作激怒了美國總統川普。10月10日,他在「真相社交」發帖,說最近中國發生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事」,中共在貿易問題上採取了「極其激進的立場」,向全世界發出了一封「極具敵意的信函」,要限制所有跟稀土相關的生產要素。
川普說,中共蓄謀已久,先在稀土領域占據壟斷地位,然後以稀土出口限制來挾持世界,而這絕不應該發生。他還表示,鑒於中共的敵對行動,現在看來似乎沒有理由在韓國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與中共黨魁習近平進行會面。
稍後,川普又發文說,北京的做法是與各國打交道時的「道德恥辱」,並宣布從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同時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控制。
另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10日也宣布,對部分船岸起重機與裝卸設備徵收100%關稅,瞄準的是中國製造的港口設備,等於在海運基礎設施上加了一道「硬柵欄」。
川普雷霆之怒後,中共也不相讓,還指責起因在美國率先破壞規則。中共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2日指責美國稱,「動輒以高額關稅進行威脅,不是與中方相處的正確之道。對於關稅戰,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將堅決採取相應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所以雙方你來我往,目前槓上了。
中美這一輪貿易戰升級,外界立刻炸鍋。我們來看各方的分析。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李明江對《聯合早報》說,這次北京是「範圍擴大+力度加大」的雙重升級,不光把軍用和具有技術優勢的產品納入管控,還對用於先進芯片、AI與儲存技術的用途,採取逐案審批。從動機上看,北京明顯想利用稀土和生產技術的主導地位,反制美歐的高科技封鎖。
保衛民主基金會的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在X平台說,這是北京的一次誤判,玩得太過火了,它以為是籌碼,川普卻視為背叛,川普的聲明表明,就算白宮傾向達成協議,也有底線,而中共剛剛越線。這種誤判,可能意味著「美中關稅休戰」就此結束。
川普在推文中也暗示美中關係的重大轉變。他說,在過去六個月裡,美中關係一直很好,但中共的這一最新舉動則令人震驚,這將「阻塞」市場,還會讓幾乎所有國家陷入困難。
他強調:「我沒想到會走到這一步,但也許時機已到。雖然短期會痛,但最終對美國是好事。」
川普還說:「我們目前正在考慮的政策之一是大幅提高對中國輸美產品的關稅。還有許多其它反制措施也在認真考慮之中。」
彭博社則引述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溫蒂‧卡特勒(Wendy Cutler)的話說,「這種反反覆覆表明雙邊關係的脆弱性。」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 Hass)也指出,表面上看,表面上兩國互動頻繁,市場上還有合作信號,但實際上,美中都在執行「脫鉤減依賴」的戰略。
他說,在川普執政期間,美國推動「去中共化」,已經成了外交政策的一大特點。也正因為這樣,川普才會關注像格陵蘭島的購買、烏克蘭的礦產開發這些話題。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教授葉耀元對大紀元表示,習近平如果與川普在APEC會面,必談及美中衝突與台灣問題,因此他在會前製造摩擦,意在增加談判籌碼、顯示中共不好惹。本來關稅休戰期間雙方有一定共識,中共這一舉動舉被視為出爾反爾、破壞談判。川普雖以商業角度處理事務,但「做生意也要有底線」,中共則沒有底線概念。中共這次行動是「夜郎自大、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如果不軟化,貿易戰將重新爆發。稀土管制短期不會重創美國,美國會轉向其它國家開發稀土供應鏈,反而令中共稀土產業崩潰。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分析說,中共升級稀土出口管制,背後有多重動機:一是內部達成「對美強硬」的共識;二是為四中全會前的權力鬥爭造勢;三是如果川習會成行,想藉此掌握議題主導權。
沈明室形容,中共這種「我高興就開放,不高興就卡」的做法,在川普眼中就是「出爾反爾」,踩到美國底線。他預測,美國的反制會讓中共經濟更受打擊,如果雙方都不退讓,關稅衝突只會升級。
他還提醒,中共只顧維穩,不管民生,內部鬥爭卻越來越激烈,美國可「見縫插針」利用反習派。
他認為美國接下來可能進一步出招,包括對俄油交易設「次級關稅」、尋找稀土替代、甚至限制波音與高端設備出口到中國。他說,中共這次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沒有美國零件,中共連C919客機都造不出來。
《華爾街日報》則指出,如果這次「川習會」真的取消,對習近平來說將是一個打擊,因為他的目標是維持與川普的直接溝通渠道,好讓局勢別徹底失控。但現在,他自己把談判的橋燒了。
回到北京內部,四中全會的時點值得留意。時事評論人楊威就說,現在照理應該維持對美關係的「現狀」,卻突然主動出手,顯得蹊蹺。這或許是中南海在為換人之後的中美談判提前製造籌碼,也不排除有人要在四中全會前製造亂局。無論哪種情況,都顯得不尋常。
難怪川普在帖文裡也寫道——「中國正在發生一些非常奇怪的事。」
我們再看美國有哪些反制的工具。經濟學者黃大衛對大紀元分析,第一層,更高關稅;其次是對關鍵軟體、雲計算、操作系統等服務端實施許可;再就是擴大「外國產品規則」(FDPR),把含美技術的第三國轉運納入監管;最後通過盟友協調,在磁材、合金、重稀土分離領域建立多國供應鏈。
他還警告,如果北京把限制範圍進一步擴大,例如要求凡在美國生產的14納米芯片都要獲中方許可,那美方就可能對稱回應,對華出口14納米芯片及相關產品必須獲美國許可。那時,影響的就不僅是手機電腦,連汽車和軍工都得中招。
黃大衛預測,美中貿易戰接下來可能有三種走向。
第一種,也是最可能的,就是「邊打邊談」。北京會維持出口許可的強度,但保留個案豁免的空間;而華盛頓則會加徵更多關稅,把關鍵軟件也納入許可範圍。結果就是,稀土磁體和替代合金的成本上漲,新能源車和軍工產品的價格也會被推高。
第二種情景,是出現一個短暫的「緩和窗口」,雙方姿態上不軟,但在操作上會稍微放鬆,維持一種僵持的平衡。
第三種,也最危險的,就是「誤傷升級」。如果許可範圍外溢到成熟製程芯片或整機出口,甚至波及航運和港口收費,那就可能帶動通脹回升,供應鏈再次吃緊,全球製造業可能被迫經歷新一輪「洗牌」。
中國升級稀土管制 威脅貿易談判和全球經濟
說到「稀土」,它的名字雖然聽起來高冷,但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從手機、風力發電機、LED燈,到軍用雷達、戰斧導彈、F-35戰機、潛艇導航系統……幾乎所有高科技產品,都離不開它。
不過,稀土不是真的「稀」。它的難點在「提」。提煉過程複雜、污染嚴重、成本高。而中共早年靠著低成本和大規模開採,搶下了全球供應鏈的主導權。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中共掌握著全球61%的稀土開採量,在加工環節更是占據了92%份額。
換句話說,全世界幾乎所有稀土,都得經過中共的手。這也正是中共敢拿它當「殺手鐧」的底氣所在。
美國加州確實有稀土礦,但過去採出的礦石,還得送到中國去提純。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礦物安全計劃主任格蕾絲琳.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就指出,中共早就把美國的依賴「武器化」了。
《華爾街日報》形容,北京這次的新出口管制,是「幾乎前所未有的經濟管制」,它不只是針對礦產,更是想威脅全球芯片供應鏈、干擾AI發展,逼美國在談判桌上低頭。
中共新規要求,如果一家全球性公司銷售的商品中,從中國採購的某些稀土材料占到產品價值的0.1%或以上,該公司就需要獲得中共政府的許可。行業專家表示,科技公司很可能會發現,要證明它們的芯片、生產芯片所需的設備及其它零部件的稀土材料價值低於0.1%的門檻,將是極其困難的。
前白宮AI政策顧問迪安.鮑爾(Dean Ball)警告,這種做法可能引發美國經濟衰退,因為AI投資是美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而美國智庫「席維拉多政策加速器」(Silverado Policy Accelerator)共同創辦人阿爾佩洛維奇(Dmitri Alperovitch)說,這等於是「經濟版的核戰」,目的就是摧毀美國的人工智慧產業。他又指,這是本月底川普與習近平可能會晤前的「勒索戰術」(blackmail tactic),以推動貿易談判。
《華爾街日報》還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這次行動表面上是「報復」美國的科技管制,但本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權力博弈。在此前馬德里的談判中,中方首席代表何立峰要求,必須全面取消關稅與出口管制。而北京一貫的手法就是:只要覺得華盛頓「態度軟」,立刻加碼反制。
這次的新規範圍更廣,連具有軍用潛力的產品都包括在內。儘管美國已經在補貼和政策上加速布局,但美國稀土供應鏈仍處早期階段。這也意味著,大型科技公司不得不加快「去中國化」的腳步。
《政客》(Politico)引述前白宮國家經委副主任埃弗雷特.艾森斯塔特(Everett Eissenstat)的評估,白宮把這次事件視為美中貿易緊張的重大升級。他說,中共試圖向世界證明自己可以成為全球貿易「卡脖子」的力量。
這場角力的影響,週五已經顯現出來。川普宣布加徵100%關稅後,股市暴跌,標普500指數跌了超過2%,創下4月以來最差單日表現。
《政客》還披露,北京的報復行動不僅瞄準科技業,甚至還在考慮抵制美國大豆,專挑「川普友好州」的農產品下手。
關於出口範圍,新規的擴展比過去更嚴厲:凡涉及稀土「採礦、冶煉、分離」等工藝操作的,都得經過審批;而且中國公民還被禁止在海外參與這些相關工作。
前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際經濟事務主任傑弗里.格茨(Geoffrey Gertz)警告,這其實是在告訴美國:北京可以輕而易舉地,把經濟互賴變成政治武器。他形容,這就像在談判桌上,對著美國的頭開了一槍。北京沒有說立刻切斷出口,但話外之音很清楚——一旦我想這麼做,我就有這個能力。
從貿易戰到價值碰撞:文明對決的序幕
就在美中貿易火藥味越燒越濃的這一週,一件國際事件,又把焦點拉回了價值觀的戰場。
10月8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顧問委員會新一輪改組,結果,北京和德黑蘭——這兩個長期打壓言論、迫害少數族裔的極權政權,竟然雙雙入選。
這本應是聯合國最具道德象徵意義的機構之一,現在,卻被那些踐踏人權的政權占據核心席位。這消息一出,全球輿論譁然。
人權組織「UN Watch」執行主任希萊爾.諾伊爾(Hillel Neuer)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痛批,這簡直是「讓獨裁者來看守人權」,是對人權概念的徹底顛倒。
他說,這個曾經起草《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的機構,如今被那些迫害人權、壓制自由的政權所控制。
民主防衛基金會學者奧爾德.基特里(Orde Kittrie)更形容,中共代表任義生(Ren Yisheng)是「為中共最惡劣人權侵犯辯護的職業外交官」,這樣的任命,就像「讓狼看守雞舍」。而更諷刺的是,這一切還得到了聯合國高層的默許。
這場荒謬的鬧劇,讓很多人想起了川普政府之前的決定。
今年2月,川普政府宣布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當時川普說:「他們最終會像其它組織一樣失去信譽,最後一文不值。」
如今看來,他的話,幾乎成了預言。
空中封鎖新棋局:川普反制中共航線特權
與此同時,川普政府也在對中共採取新的制衡措施。
美國交通部10月10日提出新規,擬禁止中國航班在往返美中時飛越俄羅斯領空,理由是中國航空公司因此能省油、省時,構成對美企的不公平競爭。
這項提議將直接影響中國國際航空、中國東方航空、廈門航空與中國南方航空等主要航線。
美國航空業界早已對此強烈不滿,認為北京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仍享受「地緣紅利」,而美國航空卻被迫繞飛俄羅斯,成本高昂。
因此,這項新規被視為川普政府的最新反制動作。它表面看是商業規則,實質上,是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的融合政策。
《紐約郵報》的一篇評論文章寫道:「全球經濟終於開始意識到威權經濟學帶來的風險。」
北京一邊限制關鍵礦產出口,一邊用補貼和過剩產能傾銷汽車、鋼鐵,逼得自由市場國家節節後退。
作者指出,川普的反擊不是情緒化的對撞,而是一次戰略性的重塑——他要讓世界重新認識:全球化不能再「無條件包容一切國家」。
美國要建立的是一種「自己人經濟圈」(Near-Global Economy),只接納那些遵守市場規則、尊重公平競爭的國家。
這種新秩序,強調公平、穩定、開放與自由四大原則:
公平——對抗中共靠奴工、補貼與價格操控的不正當競爭;
穩定——排除侵略與國家恐怖主義;
開放——要求透明與信息自由流動;
自由——確保經濟體系不被壓制性政權劫持。
文章警告,北京這次打「稀土牌」,其實是一封「經濟自殺信」。它以為能勒索世界,結果可能把自己推向孤立的深淵。
美國和盟國如果能趁此機會,以公平貿易聯盟重組全球供應鏈,中共賴以威脅世界的「經濟綁架力」將被徹底削弱。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歡迎訂閱GJW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2ebXA2yTPUSg631de0c
——《唐青看時事》製作組
△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0/15/92707b.html |
|
打印機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