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启动预先通报乘客资料系统 港府可下令航班拒载 评论:针对外籍记者及国际组织(图)
 
香港实行港区国安法的第二年,即2021年6月30日,离港赴英的港人在机场大排长龙,等候办理登机手续。(大纪元)
【人民报消息】香港入境事务处周二(9月3日)正式实施「预先通报乘客资料系统」,指令航空营运商须在旅客上机前, 向入境处传送赴港航班及乘客的预报资料。预报系统会通知营运商每名旅客获发的指令,营运商按指令允许或拒绝特定旅客登机。有评论认为,新措施首要对付的目标不是异见人士,而是外籍记者及国际组织成员。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入境处表示,新安排会分阶段推行,并设有约12个月过渡期,规例中订明的罪行、免责辩护等条文,会在过渡期后,即明年9月1日才开始实施。又指新安排符合《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有关航空安全的规定,令香港与世界其他航空枢纽看齐,并进一步加强入境检查和执法能力,阻截包括潜在的免遣返声请人等不受欢迎人士乘坐航班来港。 入境处强调不会禁香港永久居民登机 入境处强调,香港居民的旅行自由和出入境权利受《基本法》和《香港人权法案条例》所载的《香港人权法案》保障,推行预报系统不会有任何影响,系统不会向香港永久居民发出禁止登机指示。 一名现居海外、不愿具名的前入境事务助理,向本台解释背后的法律根据:「 因为根据香港的《基本法》,香港的永久性居民是有出入境自由的,所以就算他(永久居民)是多不受欢迎也好,或者她(港府)几不想他(永久居民)入境也好,他都可以自由出入香港的,如果他没有触犯其他法例的情况下。」 他又透露,在新系统投入运作前,香港入境处一般会在航班预定到达香港前数小时,才收到航班乘客名单,而非航班起飞前。他认为新系统实施后,不会影响当局拘捕入境港人,但可以方便当局部署跟踪行动。 前入境事务助理说:「 如果要拘捕的话,我相信他也会去拘捕的,其实都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他们方便去调查跟踪来说,(新系统)绝对是给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安排去调配人手,去配合行动的需要。我想一些比较边缘的案件,他(执法部门)可能再需要跟进、或者想再挖深一些,想多拿一些情报的话,他就会用跟踪的手法,去尝试透过你入境之后,找多些人员去跟著你,尝试去获取更多资讯。」 海外港人担心新措施 会对付记者及国际组职 被港府悬红百万通缉的郭凤仪和袁弓夷均认为,新措施首要对付的目标不是异见人士,或者一向公开评论港府政策的海外港人,而是外籍记者及国际组织职员,透过限制这些人入境,进一步压缩外界监察香港政制发展和人权的空间,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香港民主委员会」(HKDC)执行总监郭凤仪说:「他们尝试入境的时候,香港入境处有时不懂反应,他们觉得让这个人入境可能会引起国家安全问题,和制造机会让这个人提到香港打压人权的现况,香港政府当然很想避免这些情况出现,因为香港政府想主宰话语权。」 据香港入境处网页指,现约有170个地区的护照持有人,「只要能符合一般入境规定,可无须申请签证并逗留7至180日」,而在香港转机的人士同样不需签证。 「香港议会」筹委袁弓夷表示,香港出入境自由度高,这变相造成向只打算短期逗留的外国人取得「落地免签」,如果港府可以在外国人上机前便能够作出筛选,分辨出「唱衰香港」的人,便可以禁止他们抵港。袁弓夷预料,入境处执行新的预通系统时,会比中国更严格,他说:「他要收到教训和阻吓的效果,所以他们这个手段可能执行得严格过中国。」 人权组职:《国安法》已延伸至入境审查 「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中国部副主任王松莲表示,新的预报系统代表《国安法》在执行上,已经从教育及图书管理等方面,延伸至入境审查,她同意袁弓夷的看法,指香港的入口管制会变得比中国更严厉。 王松莲续指,除了已知的「敏感人士」,香港入境处的「不受欢迎人士」名单,亦可能包括智库职员﹑捐钱支持民主运动的人,异见人士的家人和朋友。她认为,港府希望透过行政手段分化维权人士﹑民主派和他们的支持者。 王松莲说:「我觉得预报系统不单止针对香港政府通缉的人士,而是他身边的战友及普通往来的朋友,都想令到他们开始恐惧,然后与那一类人割席,那香港政府的目的就达到了。你看到香港政府各部门很多的政策都被《国安法》驯化中,整个香港社会政治体制都被《国安法》重塑。」 2022年5月,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曾讨论落实「预先通报旅客资料」系统,时任保安局副保安局长区志光在会上被问到,局方会否禁止涉及「反修例」事件的海外人士入境,区志光表示不评论个案,但会按情报分析,若发现有人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影响香港内部治安,将拒绝让其进入香港;他又谓希望新系统日后可筛选到「一啲(一些)对香港不利,或者高风险人士唔可以嚟(不可以来)香港」。 「反送中」后港府多次拒「敏感人士」入境 香港政府曾拒绝多名记者和人权活动家入境香港,这个情况自「反送中」示威爆发之后更明显。 在2013年,八九学运领袖吾尔开希从台湾飞抵香港,希望透过向中国「投案」,借此回国探望家人,他当时在香港机场停留数小时之后,香港当局决定把他遣送回台湾。6年后,吾尔开希在香港机场转机时,上网直播表示「为香港民主派在区议会选举取得300多个议席感到开心」,并以广东话叫「香港人加油」。 2020年1月,「人权观察」执行董事罗斯(Kenneth Roth)打算到香港发布一份与香港人权状况有关的年度报告,最终从纽约飞抵香港机场时被拒入境,当时「香港外国记者会」(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亦有发声明表达严重关切。 而最新在2024年,港府先后拒绝日籍社运人士平野雨龙和「无国界记者」(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专员白奥兰(Aleksandra Bielakowska)入境;前者是想到港悼念网友梁健辉,即「铜锣湾刺警案」的疑犯 ,后者则在香港机场被扣留问话及遣返,是23条生效后首次有国际组织人员公开指被拒入境香港。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9/4/84913.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