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負義 書生考場遭索命(圖)
劉曉
2024年8月1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清朝道光八年(1828)戊子科順天府鄉試,第一場有一名拔貢生進入號舍後就垂下簾子,仰臥在桌板上,不吃不喝。拔貢生是由各省學政選拔文行皆優秀的生員,直接進入京師國子監學習。之所以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鄉試通常考三次,每次考試時間持續三天兩夜。
到了第二天清晨,答題紙已經發下去很久了,太陽也已經高高掛在天上,這名拔貢生卻一直悄無聲息。監考的官兵和鄰舍的考生都懷疑他生病了,於是輪流從簾子縫觀察他的情況。
但見他突然起身,撤掉桌板,然後搬小板凳向內而坐,並且開始喃喃自語,沒有人知道他在說甚麼。緊接著,他又開始自己打自己耳光。
監考的官兵擔心會出現甚麼意外,就稟告了考場巡視的官員。巡視的官員掀開簾子進入號舍內查看,這名拔貢生言行舉止馬上恢複正常。巡視的官員見沒有甚麼異常,就離開了。待其離開後,拔貢生仍舊將簾子放下,之後還是悄無聲息。
過了一段時間,監考的官兵再去查看時,發現他已經自縊身亡了。上吊的繩子兩端懸掛在壁釘上,沒有繞結,只是掛住脖子而已,但他的脖子間有重曡深陷的爪痕,好像是被人用手狠狠掐過一樣。
有知情者說:這名拔貢生自幼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依靠撿拾馬糞蛋換取胡餅維持生計。不過他天資聰慧,時常在邨裡私塾旁聽其他學童讀書,聽過後,即能依樣背誦下來,鄉人皆以之為奇。
鄉裡有一位老翁,家境小康,他很可憐這個無父無母的孩子,又很驚訝於他的聰慧,就讓他住到自己家中,除了日常供應外,還出錢讓他讀書。因為自己的女兒與他年齡相仿,便將女兒許配給了他。
某生得此資助,是如魚得水,十五歲即進入縣學成為生員,二十歲參加了拔萃科,又被推舉為貢生,聲名鵲起。
在他小有所成、志得意滿後,就私下與一起長大的老翁的女兒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對此,老翁並不知曉。
在拔貢生進京後,許久都杳無音訊。老翁就寫信詢問婚期。拔貢生自負才名,不愁沒有富貴的好姻緣,自然不願意娶一個鄉野人家的女兒。心生悔意的他於是回信道:「你家女兒不守貞節,所以不要怪我背棄承諾。」
老翁看了回信後很生氣,就氣急敗壞的責備自己的女兒。女兒無奈之下,吐露了實情。老翁便又托人婉轉向拔貢生說情,希望他可以回心轉意,但拔貢生心意已決,堅決不肯。老翁無可奈何,每日在家裡唉聲嘆氣。女兒心裡不是滋味,竟然含恨自縊而亡。
如今拔貢生在考場自縊,大概就是被索命的結果。這正是他忘恩負義的報應啊。
這個故事記錄在清朝梁恭辰所著的《勸戒錄》中。書中還有一個近似的故事,只不過當事人有所警醒,才沒有釀成嚴重後果。
清朝有一位封疆大吏,出生於富有家庭,幼時父母就為他和另一個富有家庭的女兒定下了娃娃親。他的父親為人慷慨好施,臨終時已經花光了所有家產,只給兒子留下了陰德。
父親死後,全家生活陷入了困頓。兒子成為生員後,為了娶妻四處借錢。他的準岳父知曉後,內心嫌棄,就暗中做了手腳,用一名婢女代替女兒出嫁。
婢女端莊溫婉,某生並不知曉是假的。直到有一天他前去岳父家裡,遭到鄉裡無賴之徒的嘲笑,說他是婢女的夫婿。他於是回到家中私下詢問妻子,妻子就將實情告訴了他。
在此之前,某生曾在夢中來到一個地方:朱紅的欄桿、碧綠的屋瓦,和人間景象完全不同,裡面有幾名女子在共同繡一件錦袍。他詢問她們在做甚麼,女子回應說是在做新科狀元的衣服。某生仔細一看,衣襟袖口裡有兩個紅色的字,正是自己的名字。醒來後他內心很是得意。
待他知曉妻子原來是婢女後,心下十分惱火,因此心底暗想將來富貴之後一定要休妻另娶他人。
這之後的一個晚上,某生又做夢來到了之前的那個地方。裡邊刺繡的女子對他十分冷淡,也不搭理他,再看袖口上的字,已經糢糊的要消失了。他大驚之下忙詢問原因。女子們漫不經心的說:「這個小子最近萌生了拋棄妻子的想法,天帝已經下令將狀元換成別人了。」
某生從夢中醒來後,深深懺悔,從此一心一意的對待妻子,與妻子更加恩愛,琴瑟和鳴,並發誓一定與妻子白頭到老。
過了幾年,某生高中狀元,此後憑借父輩的福德,一步步高升,做到了封疆大吏。在上天點化後,他能警醒,實在是慶幸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