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熱門高鐵線路大幅漲價 基層生活雪上加霜
 
2024年5月8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五一假期剛剛結束,廣大民眾便要面對高鐵票價漲的現實。中國最賺錢高鐵線路宣布漲價的消息連日高居微博熱搜,網上全是擔心高鐵漲價會帶動其他服務漲價的留言。打工仔抱怨生活艱難,年輕人則感慨,高鐵漲價顯示貧富懸殊的現實。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中國鐵路網站上週公布將於6月15日起,調整包括武漢至廣州、杭州至寧波、上海至杭州和杭州至長沙等熱門路段,時速在300公里及以上的高鐵路線票價,增幅約20%,以武漢至廣州南為例,高鐵二等座的單程票價,目前是463.5元人民幣,漲價後會增至553元,增加了89.50元。高鐵公布漲價後,成為中國網民連日的熱門話題,高居熱搜高位的同時,微博更有「高鐵漲價引熱議」的專區,讓網民表達對高鐵漲價如何影響生活的意見。 高鐵漲幅等於多餐伙食費感慨生活越來越難過 在深圳工作的許向陽對本臺表示,因為家人住在長沙的老家,經常需要深圳、長沙兩邊跑,對於這次高鐵漲價有很深的感受,表示中國基層的生活越來越難。 許向陽說:「我從深圳飛回來湖南,一年跑三趟、四趟是很正常。現在高鐵的價錢跟機票很接近,本身就是很難承受的,我偶爾坐一次已很心疼得不得了,所以要有急事的時候才會坐一下。現在對於普通的市民來講,很多人還是願意去坐那個綠皮車,就是傳統的那個火車,只是綠皮車班次大量的減少,逼著你只有去坐高鐵,加20%是我們一、兩天的伙食費,就是這麼多,影響很大。」 高鐵漲價對業務營銷工作者、小本經營業者打擊最大 許向陽表示,回家或出遊的人還可以選擇其他交通工具,但他做營銷工作的朋友,卻深受高鐵漲價的影響,特別是對小企業經營者來講,成本大增。 許向陽說:「一般的企業公司出差,都是坐高鐵。做營銷、做生意的人來講,時間就是金錢。我的朋友就是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的,天天出差,他們幾乎長年是在高鐵上坐來坐去,業務成本裡面的交通費用,是很大的一筆開支。高鐵這樣漲價的話,無形中就把他們所有公司的運營成本、業務的成本,直接就提升了20%,這個是很厲害的,特別是中小企業。我有一個朋友的公司,本來的利潤空間就不大,加上現在他們的訂單也很少,這次無形中極大的抬高了運營成本,對他們相當於雪上加霜。」 中國年輕人:高鐵成中國貧富差距象徵 中國的留學生Tom也表示,因為高鐵的票價高,來自普通家庭的年輕人,從上海、南京等地方要回老家,為了節省開支也不會坐高鐵。他表示,從表面上看高鐵漲價對年輕人的實際影響不大,但這突顯貧富懸殊問題嚴重,心理並不好過。 Tom說:「高鐵對於中國普通的家庭來講,算一個比較高的消費。像我也只坐過兩、三次高鐵,一般我也是坐動車。像我認識的有兩個同學,基本上家裡都是共產黨的(高官)叫紅孩兒,坐高鐵都是坐頭等艙,大概一趟下來就要人民幣兩三千,如果漲兩成,對他們來講就跟沒漲一樣。其實坐高鐵真的能看出一個人的階級,整個社會就是讓人絕望了。上流的階層跟權力沾邊的階層,他們獲取資源就好像你家裡那個水龍頭的水,開多少放多少,但你老百姓本來不考慮,現在更不能考慮,應該就是那種窒息的感覺。」 評論:經濟差政府補貼減保維穩開支只能向乘客開刀 也是高鐵漲價受害者的中國獨立評論人季風表示,雖然暫時只有四條路段的高鐵漲價,但中國很多民生服務也是國有壟斷,在經濟差國家補貼減少,這些服務單位又不能減少人手的情況下,只要有一家帶頭漲價,其他服務也會跟隨調價,預計這次高鐵加價後,其他的鐵路、公交、地鐵和水電等無法省去的生活必須,也陸續會漲價。 季風說:「水電燃氣等現在價格出問題的都是壟斷企業,每個壟斷企業養多少閒人呀?每一個地鐵口都要檢查,前後加起來多出一千多人,這一千多人多少工資啊?涉及多少設備?一個月增加多少錢呀?一年增加多少個億啊?有的東西是為了維穩,他們是不能減那個環節的,不能減員了,而且這個錢是要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沒錢補了怎麼辦?你只有漲價。」 中國鐵路運輸企業負責人週二(5月7日)接受央視訪問,回應高鐵漲價備受關注的情況,該負責人強調,這次票調整是根據有升有降市場化票價機制調整,幅度有利於形成合理比價關係,推動高鐵可持續發展,又說,會應因需求和考慮季節和時段等因素,推出不同幅度的票價折扣。 △
 
分享:
 
人氣:14,21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北京瞬間天黑  狂風暴雨 大樹連根拔起!整個北京城大風呼嘯
北京瞬間天黑 狂風暴雨 大樹連根拔起!整個北京城大風呼嘯
中國房東「一鋪養三代」美夢破碎  !100萬搶到的商舖
中國房東「一鋪養三代」美夢破碎 !100萬搶到的商舖
博士碩士畢業即失業!大學生找工作陷入困境!北京職場就業率1:10萬?
博士碩士畢業即失業!大學生找工作陷入困境!北京職場就業率1:10萬?
車主:「誰買誰後悔」!  比亞迪失控 剎車失靈 !
車主:「誰買誰後悔」! 比亞迪失控 剎車失靈 !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