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港珠澳大橋開通五年仍難逃「鬼橋」命運
 
【人民報消息】港珠澳大橋在2018年開通後,使用量一直不理想。雖然香港運輸署數據顯示,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結束恢復通關,以及實施「港車北上」及「澳車北上」政策,令去年全年使用港珠澳大橋的車輛總數達到破記錄的2,279,087輛,不過現實卻是大橋給人的感覺仍然是使用率偏低,甚至不少媒體稱之為「鬼橋」。 據美國之音報導,曾經在澳門工作五年的香港工程師張信偉說:「車流從來都不多,永遠都是我乘坐的金巴在橋上孤獨行駛。」 在香港公營機構擔任工程師接近二十年的張信偉,在2017年因為工作需要而移居澳門。由於來往港澳之間的船運系統多年來相當便利,所以張信偉跟大部分在澳門工作的香港人一樣,只在工作天居住在澳門,每逢禮拜五或公眾假期前一天一下班便返回香港,到了週日或假期最後一天的晚上才回到澳門的家,準備明天在澳門的工作。本來在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後,來往港澳之間理應更加便利;而且俗稱「金巴」的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票價只需要65元港幣,只是船票價錢的三分之一,更應該刺激大橋使用量。可是事實並非如。 港澳口岸距離市中心太遠 張信偉只坐了金巴一次之後,便決定還是坐船較好。他認為港珠澳大橋的最大問題是無論是香港口岸或澳門口岸,跟市中心距離都太遠,使用大橋令他覺得辛苦很多。張信偉告訴美國之音:「我可以在船上睡飽,然後直接換乘地鐵回家。相反坐金巴的話我要坐車到人工島口岸,然後在口岸大樓步行很久才可以上車,車程只有四十分鐘便要下車,然後又要坐接近一小時巴士才可以回家,如果是下班後乘坐的話會很辛苦。」 而且令張信偉更加感到疲累的是,港澳雙方在通往港珠澳大橋通關口岸的交通配套安排非常不理想,令他和不少人對大橋卻步。目前澳門只有開通兩條巴士線接駁大橋口岸和市區,而且由於巴士路線太少,每一條巴士都要繞路才可到達口岸。就算是乘坐的士或自行駕駛,從著名市中心地標葡京娛樂場到口岸也需要最少二十分鐘。相比之下香港口岸的交通配套好一點,由於鄰近機場,所以所有從機場出發到市區的巴士也會經過口岸,不過到九龍市區最少也要三十分鐘。張信偉表示也有同事每個週末直接駕車來往港澳兩地,只是路程遙遠又辛苦,所以他和同事都會選擇坐船較好。 私家車通行證難以申請 港珠澳大橋被認為是「鬼橋」的另一個原因,是投資和回報相差很遠。香港、中國和澳門三地政府在2008年就融資問題達成共識時,估計總投資為385.4億元人民幣,中國、香港和澳門的出資比例分別是44.5%、42.9%和12.6%,可是是香港政府在2016年通過追加撥款後,光是香港段的工程已獲1,177億港元撥款,工程嚴重超支。大橋落成後使用量不符預期,2019年車輛使用量只有152萬輛。為了刺激使用量,「澳車北上」和「港車北上」分別在去年2月及7月實施。不過「港車北上」需要申請人士同時擁有香港和內地駕駛牌照才能獲批,於是首輪申請人數雖然達1.7萬人,卻只有1,600人被批准,有資格上橋。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認為,有關行政部門辦事效率不彰,是可以改善的地方。尤其是香港政府近年在多項政策執行上出現失誤,所以在大橋配套上沒做好是毫不令人意外。他告訴美國之音:「如果協調得好的話,行政部門可以在大橋一開通就可以做好任何配套。相反協調做得不好的話,只要其中一個部門欠一個印章都無法批核。而且在一些細節及人性化因素,興建大橋的人似乎沒有想得仔細,他們又有否嘗試過使用這條橋呢﹖」另一方面,李兆波也承認港珠澳大橋是基建,要數十年時間才可以回本,現在只用了數年便斷言回不了本是言之過早。他續稱如果大橋設有鐵路連接三地,情況肯定大為改善,不過所需成本又會高了很多。 來往港澳兩地人士不如想像般多 而且從現在的通行狀況來看,當初是否有必要興建港珠澳大橋都值得質疑。根據香港政府入境事務處於今年3月29日發布的數據,復活節四天連假的首天,透過港珠澳大橋及港澳客輪碼頭離港人士合共有125,957人,比羅湖或落馬洲支線少三萬多人。相反同一天透過大橋及碼頭從澳門到香港的人數隻有54,144人,不到總入境人數的15%。簡單來說,就是來往港澳的人使用港珠澳大橋者根本就不多。 形成這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對於香港人來說,如果有錢和長假期的話,坐飛機到歐美日韓等地旅遊是首選,不然就到深圳或廣東省消費,澳門是相對排名較後的外游選擇。另一方面對於澳門人來說,香港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在澳門從事政府部門心理輔導的林美玲,在疫情前會經常坐船到香港購物用餐,輕鬆渡過週末。可是自從疫情之後,情況就不再一樣。 林美玲告訴美國之音:「澳門人在疫情中不能去香港,但已經跟大陸通關,於是大家現在已經習慣轉到大陸渡過悠閑週末,在大陸消費的選擇較多,價錢也較相宜,相比之下香港的吸引力較低。我在開關後來過香港數次,可是每次的感受都很令人不舒服。比如是我來香港政府部門辦理證件,辦事處人員的態度很不友善。服務業態度也明顯差了不少,最明顯是在餐廳用膳。我已經不是在茶餐廳吃飯,而是在中等價位的餐廳。可是店員的服務態度不像是願意服務人,他們總是放下餐牌便走,而且叫他們來點餐,他們也好像見不到你似的。當他們把食物放下來之後,就不會再服務你,例如不會替我們添水,鄰近桌子的客人走了,他們也不會立即收拾,總之是服務和價錢完全不成正比。在疫情前就算自由行很多,很擁擠,我也不會抗拒來香港閑逛,但現在可以選擇的話,也不會選擇去香港。」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4/21/8230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